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人物 > 正文

卡扎菲与西方恩怨40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7日 07:35 环球人物杂志

  卡扎菲与西方世界的宿怨由来已久。执政42年间,他领导下的利比亚同美英法等大国分分合合,有过明争暗斗,也有过“亲密接触”,最终没避开兵戎相见。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胡婷婷

  从小就有反西方倾向

  卡扎菲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言行令他毁誉参半。卡扎菲1942年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个穷牧人。童年的艰苦生活,培养了他坚毅的个性和吃苦耐劳的品格。青少年时代,他经常收听埃及电台的节目,深受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民族解放思想的鼓舞,信奉泛阿拉伯主义,仇视犹太复国主义及其西方支持者。这造就了他后来反西方的政治倾向。1969年,27岁的卡扎菲虽然只是利比亚军队中的一个通讯排排长,但率领12个军校同学和手下的几百名士兵揭竿而起,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自己当上了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执政后,卡扎菲在利比亚提出要恢复伊斯兰教“纯洁性”。他本人以身作则,生活十分简单,不抽烟不喝酒,喜欢住帐篷。据说,当他忧伤时,不是醉心于伊斯兰文学创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帐篷里静思,聆听真主的声音。他的宗教思想让他与所谓的西方文明格格不入。

  卡扎菲的反西方倾向让他在民众中很有市场,同时,他也做了不少实事,成为利比亚的“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他总是身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或卡其布军装,在十几名女保镖的簇拥下出现。卡扎菲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1969年执政后,他将国家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有人患上国内治不了的病,就送到外国去看,病人不用出钱;国家建设输水工程;把农场、房屋和拖拉机无偿赠送给农民……事实上,不管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在卡扎菲的领导下,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1.1万美元(约合7.23万元人民币),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后来常年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利比亚仍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然而,在反对者眼中,卡扎菲却是个“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给利比亚带来不少麻烦”。他曾经要“彻底消灭以色列”,态度强硬地向西方国家叫板,支持所有西方国家讨厌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卡扎菲资助巴勒斯坦“黑九月运动”,该组织因杀害参加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而臭名昭著。卡扎菲还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长期支持者。1988年,他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阿盟首脑会议上说,他右手戴着白手套,是为了与那些跟美国友好的国家握手时不至于脏了自己的手。批评者说,卡扎菲的反西方立场,让利比亚在国际社会“走进了死胡同”。

  与美国关系起起伏伏

  卡扎菲与美国的积怨由来已久。实际上,1969年卡扎菲推翻的伊德里斯国王,就是个亲美领导人。从那以后,美国就开始视卡扎菲为“眼中钉”。1980年,卡扎菲支持英国分裂组织“爱尔兰共和军”,美国于是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贸关系,冻结利比亚在美资产,并称卡扎菲是“疯狗”。

  而1988年发生的“洛克比空难”,更是将两国关系推向冰点。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遇难的270人中,一半以上是美国人。美国事故调查小组后来认定,此事与两名利比亚特工有关。美国于是利用联合国向卡扎菲施压,并于1992年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多年制裁给利比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经济上的打击和政治上的孤立曾让卡扎菲一筹莫展,于是他逐渐尝试着与美国接触。“9·11”事件后,卡扎菲发表声明谴责恐怖主义,是最早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之一。利比亚还对国内与本·拉登有联系的激进组织采取行动,甚至向美国政府提供“基地”组织的情报。伊拉克战争前后,卡扎菲也对伊拉克局势保持低调,没有过激言行。看到萨达姆悲惨的下场,卡扎菲更是一改“反美急先锋”形象,先是宣布放弃研制核武器,接着承认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并承诺向遇难者家属提供27亿美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的赔偿。这是空难赔偿史上的最高数额。卡扎菲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2004年6月,美国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设立联络处。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下令解除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2006年5月15日,美国宣布恢复与利比亚的全面外交关系,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删除。

  2008年9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成为50多年来第一个访问利比亚的美国高官。卡扎菲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次“厨房外交”:在一间厨房以斋月膳食款待赖斯,并送给她自己的相片和一枚戒指。这被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称为“卡扎菲伸向布什的橄榄枝”。在接受采访时,卡扎菲称赖斯为“我亲爱的黑非洲妇女”。当时,有关赖斯和卡扎菲儿子赛义夫“热恋”的传闻也被中东和西方媒体热炒。美国和利比亚的关系仿佛走进了蜜月期。

  但不和谐之音并未消失。卡扎菲在他的公开言论中依然时常流露出对美国的不满。赖斯访问之前他曾表示:“既不想成为美国的朋友,也不想成为美国的敌人,只希望利比亚不受干扰。”2009年8月底,在利比亚要求下,苏格兰司法部决定以人道原因释放已到癌症晚期的“洛克比空难案”嫌犯迈格拉希,卡扎菲不仅派自己的儿子去英国迎接,还在国内机场组织了上千人的欢迎队伍。9月,卡扎菲去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提出要在纽约中央公园搭建帐篷住宿,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联大会议上,他又滔滔不绝地讲了1小时36分钟,言辞中不乏对美国和联合国的不满。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惹恼了美国人。

  专家认为,美国和利比亚的关系并不稳定。美国此前缓和与利比亚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看重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该国在中东、非洲政治中的影响力。据统计,截至2007年1月,利比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415亿桶,在非洲排第一位。更为重要的是,利比亚石油开发的潜力很大,广大未勘探地区吸引着美国石油巨头的目光。同时,卡扎菲曾长期与中东和非洲地区一些国家和组织有着密切的往来,美国要解决中东和非洲的一些热点问题,利比亚能派上用场。

  然而,美国与利比亚的矛盾毕竟根深蒂固。卡扎菲给美国所能带来的现实利益,还不足以抵消两国几十年的矛盾。现在,美国正从伊拉克脱身,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又接连发生动乱,加上有法国、英国一同出头,美国看到,顺手把卡扎菲搞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与英法关系错综复杂

  利比亚与英法两国历史上的渊源更深。1943年初,英法两国就分别占领了利比亚南部和北部,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才摆脱了英法的殖民统治。利比亚离欧洲近,周边的邻国都是法语国家。最为关键的是,利比亚蕴藏大量的石油。于是,历史原因、地缘政治加上现实利益,让英法等国一直“惦记”着利比亚。

  洛克比空难也是英国和利比亚结怨的一个核心。由于事件在英国发生,死难者中也有不少英国公民,英国处处追随美国,在对利比亚制裁上毫不留情。而卡扎菲也曾毫不让步,让两国关系陷入低谷。

  1996年2月,利比亚一些反政府分子对卡扎菲实施暗杀,不过,卡扎菲躲过一劫。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后来报道,利比亚反对势力在行刺卡扎菲两个月前,就将行动计划通知了军情六处。军情六处则将刺杀行动向英国政府做了详细报告,还专门拨出10万英镑的款项,购买了250多件武器来装备刺客。

  得知这一“内情”,卡扎菲大为光火。利比亚外交部发言人在电视讲话中表示,利比亚政府将严肃对待这一事件,“要求英国政府协助调查”。尽管英国对此予以否认,但利比亚外交部发言人在电视讲话中还是称其表态为“欲盖弥彰”。

  利比亚与法国也有矛盾。1989年,法国联合航空运输公司的一架客机在尼日尔上空爆炸坠毁,机上17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西方国家认定是利比亚情报人员制造了这起空难。虽然事后利比亚赔偿了3500万美元,但与为“洛克比空难”付出的27亿美元代价相比,这笔钱太少了。法国政府对此极为不满。

  萨科齐上台后,据说也与利比亚当局有过利益交换。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日前透露,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时,利比亚曾掏钱资助萨科齐。赛义夫说:“我们有当时所有的详细资料,准备将它公诸于众。我们当初援助他(萨科齐),以便他能帮助利比亚人民。但是他令我们感到失望,那就将钱还给我们。”对此,法国政府予以否认。

  萨科齐拿没拿卡扎菲的钱,现在无法考证。2007年12月,卡扎菲访问了法国,媒体报道称,法国总统府后来透露,法国和利比亚“签署了一系列的商业合同和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利比亚从法国购买21架空客飞机、1座民用核反应堆、14架战机、35架作战直升机、防空雷达,以及修建1个新机场,加强文化与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总金额达100亿欧元(约合140.7亿美元)”。这一切可是有据可查的。

  当然,在现实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现在,以美英法等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卡扎菲的军事行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审视卡扎菲与西方数十年的恩怨。英国两名中东和非洲问题专家曾写道:“西方对利比亚的无知和卡扎菲对西方的无知不相上下。”也许,“无知”还不能准确地说明问题,在“无知”的背后,或许有更多的民族、宗教、历史、地缘政治、现实利益等错综复杂的因素。这些西方国家还要和卡扎菲对抗多久,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