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人物 > 正文

蒋经国:“通吃”岛内的政治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6日 08:23 青年参考

  1988年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台北去世。23年过去,岛内风风雨雨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三代领导人。然而几乎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

  本报特约主笔 王扉

蒋经国(右六)从苏联回国前留影蒋经国(右六)从苏联回国前留影

  微笑面对抗议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华视近日将推出4集电视纪录片《蒋经国纪事》,回顾被岛内民众亲切称为“小蒋”的蒋经国,是怎样一步一步从背负着身为“老总统”蒋介石之子的压力,从留俄13年到顺利接权,再到晚年成为台湾民主化推手的一生。

  该片还收有蒋经国最后一次坐轮椅现身“国民大会”致词讲话的珍贵画面。在民进党“民代”的抗议声中,他微笑着由副官推着轮椅上台,向代表们致意问好。然后,他坐在轮椅上,让“国民大会”秘书长代为宣读了大约5分钟的讲词。讲词中提到了必须改革,但改革不能违背“宪法”规定(即“中华民国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也就是两岸后来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里岛内的“一中”立场)。那一天,是1987年12月25日。

  在那之前,蒋经国的身体已很不好了。尽管身边的医生、副官都希望他能尽早入医院检查,但他坚持要出席“国民大会”。那时,岛内社会情势并不稳定,民进党人士发动了3000名群众进行示威抗争,包围了“国民大会”。国民党大佬、他的得力助手李焕等人都极力劝他避免露面。蒋经国说:“你们怕他们打我是吧?没关系,他们要打就让他们打好了!一切照常来做。”他的这次出席,成为他留在台湾人心中最后一个温暖记忆。他微笑着坐着轮椅离场后,民进党“民代”也随之退席。

  美国的中国事务专家陶涵在其著作《蒋经国传》中写道:“尽管国民党和党外政敌彼此不合,经国却留下一个稳定的民主政治的关键条件——竞争者之间要维持某种程度的风度和节制。”

  和时间赛跑

  1988年1月1日,蒋经国兑现了他的承诺。在他的指示下,台湾当局正式结束了报禁和党禁。数天之内,有200家左右的新出版报刊向当局办理了登记手续,同时,包括民进党在内的20多个政治团体正式成为政党。这位老人在最后几年里似乎已是在和时间赛跑了。他的决定一个接一个,来得又快又急。他希望看到国民党的本土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两岸关系的解冻……

  早在1986年,党外人士密谋集会,决意突破管制成立“非法组织”民进党。国民党情报部门掌握这一动向,然后将“反动分子名单”呈报到蒋经国手中。蒋放下文件,说了一句话:“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他默许了民进党的“踩线”出生。当年的10月10日,他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

  据“中央社”报道,今年1月7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出席“典藏历史、纪录时代——辛亥100摄影展”开幕记者会。马英九指着一张“躲过刺杀,蒋经国返台”的照片中的自己说,已故的蒋经国担任“行政院副院长”时,在美国险遭枪击后返台,他跟“救国团”一起到机场去欢迎。

  1970年4月24日,纽约广场大酒店,一个名叫黄文雄的台湾男子让子弹飞过了蒋经国的头顶。这是蒋经国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危险之一,也令他终身难忘。很长时间后,蒋经国还会对周围的亲随自言自语地说:“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

  其实,20世纪70年代正是台湾作为经济迅速腾飞的黄金时期。台湾正在迅速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人民生活水准随着经济发展有了巨大提高。但是一些台湾人显然并不仅仅满足于经济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子弹飞过耳际的声音,蒋经国或许听懂了。

  于是,他从那以后,竟不知不觉地变成和他父亲完全不一样的领导人。他不高高在上,可以和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低调、朴素,吃穿随意。今日台湾政治人物流行的“全岛走透透”之说,就始自蒋经国。而蒋经国还大力提携青年人,尤其是台籍精英。李登辉等台湾本土青年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迅速冒出来的。今日台湾政坛各大阵营的领导人,不少都是“经国学校”的毕业生。除了众所周知的李登辉外,还有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等,今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曾得益于蒋经国的恩惠,在国民党内迅速成长。

  正因如此,岛内不同阵营的政治人物对蒋介石褒贬不一,但蒋经国却极少遭人指摘,“蒋经国”俨然已是“通吃”岛内的一个政治符号。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