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贵州死亡公路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6日 07:57 中国周刊

  “经济大动脉”的美誉,“死亡公路”的恶名,属于同一条路。同一条公路,既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无法遏制并仍在蔓延的死亡。

贵毕公路西溪大桥。山区地形复杂,路又窄,导致易发事故。赵惠 摄贵毕公路西溪大桥。山区地形复杂,路又窄,导致易发事故。赵惠 摄

  “经济大动脉”的美誉,“死亡公路”的恶名,属于同一条路。

  贵毕公路,始于2001通车,是一条全封闭的高等级公路,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起于贵阳,止于毕节。在没有铁路、没有机场、没有水运的情况下,这条路承担了贵毕地区800万人口的往来出行,肩负着“振兴黔西北交通重任”。

  但通车十年来,因为前期设计上的短视与缺陷,这条公路至少吞噬了500余条生命,平均每年有50多人。因此,在许多跑长途车的司机嘴里,这条路还有一个称呼——“死亡公路”。

  ·一·

  车速陡然降了下来。

  车次为BJ0033的车头进入高家岩隧道的刹那,一片漆黑袭来。仪表盘上的微光里,指针指向20和10之间。

  挂在司机头顶的电视屏幕发出的光,成为车里唯一的光亮。前面的一辆面包车,仿佛一下子消失在黑暗之中,只有两束暗红色的尾灯,打在湿漉漉的路面,泛着清冷的光。车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对面有一辆来车,开着灯,像“照相时开了闪光灯”,眼前突然惨白一片。来车通过后,眼前又是一片漆黑。“令人发慌。”BJ0033客车这位开了十多年车的当地司机,如此描述在高家岩隧道里行车的感受。

  大约过了五分钟,客车钻出了高家岩隧道。窗外,雨下得大了一些,冷气凝结在车窗上。司机用手擦了擦玻璃,说:“我曾经差点遇到一起车祸,也是出了隧道,车子差点与对面车道上的车相撞。”

  在这条贵毕公路上,发生的一次性死亡最多的一次车祸,正是这个隧道的出口处。

  那是2008年,死亡数字,是18人。司机驾车从隧道里出来后,因为路窄且滑,从右车道开到了左车道,然后高速撕破护栏,冲下山去。

  山坡上布满了碎石,很陡,四处散布着尸体。一名交警上下来回救了两趟人,就有些喘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站住,向坡下望去,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无比熟悉”。

  “尸体似乎漫山遍野。”他回忆说。恰逢春节前夕,有乘客带的年货中,有猪大肠、猪心和猪肺,散落满地,血腥味儿弥漫在空气中,放眼望去,一时搞不清是人的,还是猪的。他甚至发现了一个死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起去的交警,面对此番惨状,大部分直接就吐了。

  至今,他记得那辆客车的车牌号:10174。“一动一起死。”他说这里面有些宿命的味道。

  对于贵毕公路来说,这些年来,不断上演的惨剧和死亡,似乎也是它不可逃避的宿命。

  ·二·

  “死亡公路”的外号,来自于常年在这条路上来往的司机们。

  一位在这趟路上跑了七年的泸州司机说:“沿途经过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就数贵州境内最凶险,尤其贵毕公路,其他地方能开100码,在毕节到贵阳的公路上,开个60码就心虚。”

  据贵毕交警大队统计的一份《贵毕公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贵毕公路上发生了24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在2003—2011年期间,上报交通事故次数达306起,死亡420人。

  但事实上,交警们也承认,这条公路上因车祸伤亡造成的实际数据,要比这份统计数据多得多。根据最保守的估计,这十年来,起码500余人在这儿丢掉了性命。

  每个交警都能和来访者讲几个与车祸有关的故事。

  一次,执勤交警拦下了一辆超速的小汽车,汽车上是一个从贵阳来的女老板。交警劝诫她,贵毕路上不能超车,太危险,你不是本地司机,下不为例。她连忙点头致谢。

  十多分钟过去,执勤交警接到了报警电话,赶到现场一看,正是刚才的女老板。女老板没有听交警的劝告,再一次超速超车,结果与对面的车子相撞。所幸的是,她保住了性命,不幸的是,永远失去了双腿。

  另一位交警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去给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老总开道,这家化妆品公司原本打算到毕节建生产基地。但在开过贵毕公路后,老总改变了主意,他在这儿“一分钟也不想多呆”,原本的合作计划也泡了汤。

  “他们被这条路吓傻了。”这个交警说。

  2005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毕节当地一家四口人,在贵毕公路上违法超速超车,当场全部死亡。其中有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6岁。

  车祸现场,贵毕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邵霓发现了一盘录影带。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恢复后,邵霓看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在公园里,两个小孩子在逗猴子玩,玩得不亦乐乎。母亲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幸福地笑着。

  邵霓原先考虑,把车祸现场的场景和录影带剪到一起,做一个宣传片,“警示效果应该不错”。片子做完后,他叫来一个朋友一起看。但看完之后,两个人都不说话了,彼此望着,眼里泛着泪花。

  “这边是开怀大笑的孩子,逗着猴子,那边是一具冰冷的尸体,编上一个没有任何温度的号码。”邵霓说,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并放弃了原有的想法。

  后来,邵霓亲手把这盘片子,交给了孩子的姑姑。与片子一起的,还有两个孩子的骨灰。

  在这条公路上,不仅是普通乘客,就连交警们,也同样有着生命危险。贵毕交警大队的每一个人,都记得一个名字——彭琪。

  2002年9月的一天,时任黔西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彭琪所驾驶的警车,被对面驶来的一辆皮卡车猛烈撞击。彭琪被撞飞到九米多高的公路石坎下,后又掉进旁边的一个小水湾,被淹死。

  彼时,他刚上任副大队长10天。出殡这天,正好是他38岁的生日。

  2012年1月8日,全国春运首日。一辆四川籍大客车在贵毕公路坠下路基,导致4人死亡46人受伤。这起车祸发生后,四川泸州客运管理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当地过境毕节的客车绕行贵毕。

  那则“绕行贵毕路”的通告,吸引了许多媒体的注意,一下子把贵毕公路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

  一辆红色大货车正在与BJ0033客车会车,透过车窗玻璃,几乎能看清大货车司机的面容,眉毛很粗,嘴里叼着烟。这并非是乘客们眼力好,而是两辆车距离实在太近。

  窄,则是贵毕公路的一个致命缺点。

  最宽处12米,最窄处10米,两辆大货车排在路上,就几乎把路面占满了。

  2008年,有电视台记者来采访贵毕公路。他们跑到路边山顶上,从山顶俯瞰贵毕公路的交通状况,发现“强超强会”现象严重,两辆车几乎是紧挨着呼啸而过。“看得惊心动魄。”电视台记者说。

  而在这样的路况下,想要超车,必然要开到对面来车车道上,极易发生迎面相撞的恶性事故。

  就在2012年2月19日,贵毕公路68公里处发生一次类似的事故,两辆满载乘客的大客车迎面相撞,两车车头严重损坏变形,2人在事故中死亡,两辆大客车上共有30多名乘客受轻重伤,事故两端堵车达10公里。

  这条公路,也给贵毕公路交警大队事故科科长苏秦带来过极强的挫败感。因为他所管辖的黔西路段,连续三年在五一期间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时任中队长的苏秦被要求停职检查,后才被调回。

  “这条路上有很多交通事故,是必然的,”苏秦说,“路的设计上有缺陷,有很大的问题。”

  高家岩隧道,一度是贵毕公路最大的事故黑点。

  这是一条长约1000米的隧道。在最先的设计里,因为没有通风设备,隧道里充斥着一种奇怪的味道儿,大致是一种尾气长久不流动的结果。苏秦说,在里面呆上半个小时,有时会感到缺氧。

  从2003年开始,高家岩隧道每天至少发生四五起大小事故,多集中于进隧道200米之内。苏秦分析说,一开始时,高家岩隧道里的灯都是不开的,而且进去就是一段下坡,刹车很难。

  不开灯的原因,是因为当地的经济条件不算富裕,为了省电费。

  “有人说开灯,大致需要一年一百多万。”苏秦颇为无奈地说。经过事故分析,他们向交通厅提交了一个报告,要求开灯。

  经过一系列治理,高家岩隧道处的事故明显减少。可是直到现在,隧道里面的部分灯仍旧没有开,有的地方只有一边亮灯。而类似这样的隧道,在贵毕公路上还有两三处。

  事实上,贵毕路上各种被指“先天不足”的地方并不少见。比如贵毕52km和尚洞路段,此段路面设计时正超高不足,特别是重车易发生侧翻;而58km下半沟路段和71km新田湾路段,为连续急弯和长下坡路段,车速过快会因离心力作用而偏离方向冲到对向车道,引发事故。

  有参与了当年贵毕公路的建设的挖掘机司机,向《中国周刊》记者回忆说,当年听到的消息是本来批的是四车道,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就修成了两车道。

  ·四·

  BJ0033客车的车速再次慢了下来,直到完全停住。司机并没有关闭发动机,车子低声轰鸣。

  堵车。前面一辆装满煤的大货车,出了故障,停在了路中间。一旦发生堵车,狭窄的贵毕公路很容易变成临时停车场。

  一个乘客抬起手表,看了一眼,时间到了差不多七点钟。BJ0033客车已经在贵毕公路上行驶了三个多小时。

  此时,BJ0033客车过了西溪大桥,就进入了贵毕公路大方段。大方县沿线有不少煤矿,火电厂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从2010年开始,大型货运车不断地从大方境内涌入贵毕公路。

  这些满载煤炭的大货车,经常让路政救援部门无可奈何。迄今为止,整条贵毕公路吨位最重的一台清障车为50吨,这意味着它在任何一辆整车重量超过50吨的大货车面前,都会束手无策。

  常用的办法是将大货车上的煤一点点卸下来,卸到清障车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堵车的时间会更长。

  对贵毕公路上频繁出现的堵车,乘客们已经熟视无睹。他们没有丝毫的吵闹和抱怨,有的睡着了,有的小声地交谈,有的擦亮了雾气迷蒙的车窗,望向两边的群山和田亩。车窗外,三月初的山野,尚未完全恢复生气,树的枝桠疏离,树叶裹着厚厚的灰尘。

  实际上,这辆车的乘客们,已经在贵阳西客站多等了一个多小时。

  BJ0033的发车时间,在3月6日这天下午,从既定的两点半推迟到了三点四十。所有买票的乘客在站台上排号等待。

  大约什么时候能到毕节?有人问一位来回走动为车票编号的工作人员。对方显然已经被类似的问题问烦了,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我怎么知道?”

  “要看运气。”拿着“130”号的杨晓华(化名),望着身后排队的100多名乘客,叹了口气。

  对于一个多小时的晚点,杨晓华甚至觉得“已经很短了”。他说,最长一次,从贵阳到毕节,原本四个多小时的路程,用了将近10个小时,车站等两个小时,路上堵了四个多小时。

  实际上,作为二级公路,贵毕公路限定最高时速为小车80公里,大车60公里。收费取消之后,因为车流量猛增,从3月1日起,最高限速改为小车70公里,大车50公里。可这并不能阻挡驾驶员飞车。

  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情况是,贵毕公路横穿而过的黔西大方两地,也是毕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因此这一路段的大型货车多,这些满载的大货车在爬坡时速度缓慢,其他小型车辆为赶时间就会冒险超车,导致事故发生。

  据交警介绍,在这条公路上,超速行驶的车辆,时速最高能达到180多公里,“就是玩命了。”

  从表面上看,大部分的车祸都是由违章行驶或是超速造成的。而贵毕公路设计上的天然缺陷,又把这些违章的司机,往鬼门关前重重地推了一把。

  ·五·

  夜色慢慢降临。

  车里的手机声开始不断响起,几乎每个通话都很简短,大意都是堵在贵毕路上了,电话那头便不再追问。BJ0033客车后面的车辆不断增加。雨水模糊了车窗,拥堵的车辆似乎望不到头。

  之前,从毕节到贵阳,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走的是321国道,正常行驶的话需要8个小时,稍微出点状况就要十五六个钟头。一旦遇上凝冻天气,则要堵上两三天。

  贵毕公路一度改变了这种局面。

  “残颓的桥台,衰草和矢车菊也满是疲惫,光阴就这样走过。见证的不仅是奢香当年勇凿九驿的悲壮,也有被山河阻隔交通困顿的无奈。毕节为什么贫穷落后?关键在于交通闭锁。”在报告文学《画虹水西》里,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春明曾这样写道。

  2001年11月16日,贵毕公路全线通车。这条全封闭汽车专用二级公路,让毕节到贵阳的路程缩短了28公里,行车时间缩短了三个多小时,毕节地区的交通现状得到极大改善和发展。尤其取消收费后,这条路成为毕节往来贵阳最便捷、最经济的通道。

  从贵毕公路开工到全线通车的三年多时间里,杨春明吃住在贵毕公路上,进行一线采访,写出了全面记录贵毕公路建设的报告文学《画虹水西》。他深深了解毕节人对于贵毕公路的渴盼:

  路修好未通车时,杨春明亲眼看到一个老人家跪下,把脸贴在路面上,长跪不起,嘴里念叨着“有路了,有路了”;通车那天,一个退伍军人把身上仅有的10块钱,拿去买鞭炮,庆祝贵毕公路通车。

  “铺路须需头做石,架桥甘献骨为梯。”对于十年前,在地理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修建这条路的艰难,杨春明写了这样一句诗。据他的不完全统计,有累死的,有摔下悬崖的,超过30人为修建贵毕公路献出了生命。

  “血液里的公路,车轮上的毕节。”杨春明如此评价贵毕公路。在他的理解中,对于长久以来受困于交通的毕节,甚至是整个黔西北来说,贵毕公路就好像是“一根大动脉”。

  但随着近年来毕节经济的高速发展,贵毕公路面临的压力日益严峻。设计上的短视与缺陷,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数字似乎能够说明一切:十年前,贵毕公路设计流量为3000到7000,也就是其能够承担的日均最大行车量为7000左右,而十年过去,贵毕公路的日均最大行车量已经达到35000多。2010年,贵毕公路平均每月车流量为330000辆,同比上升12.88%,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飙升。

  2011年6月1日的撤销收费,成为了几乎压垮贵毕公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取消之前,5月11日,交警部门在贵毕公路入口处九子寨做过一个监测,当天仅入口处车流量为14353。今年2月22日,这一个数字变为25054,增加了75%。

  贵毕交警支队一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打了一个比方:“这好比一所房子,原本只能住两个人,现在非要有20个人挤进来。”

  ·六·

  BJ0033客车重新开动了,在堵了大约四十分钟后。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车灯的照耀下,两名交警站在雨中指挥着车辆,轮换实施单边放行。雨水已经打湿了他们的帽子,借着车灯光,能够看到水珠从他们脸上滑落。

  其实,交警们已经很努力了。但面对严峻的车辆压力,贵毕公路的先天性不足越发凸显,受到道路过于狭窄的制约,发生事故的频率越来越高,发生事故后,难以救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堵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刘继伟是贵毕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他有一张国字脸,眉毛粗黑,壮身材,一米八多的个子,他有另一个名字——“刘十八”。

  去年,西南地区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凝冻天气,贵毕公路的情况更是严重。十二月整整一个月,刘继伟带着交警每天在路上撒盐巴,特别是晚上气温低,一旦有凝冻的苗头,他们马上赶过去,一晚上起来好几次,每天只有中午能睡三四个小时。

  去年冬天,贵毕公路成为贵州唯一一条没有发生凝冻的路。过路的司机们,常对刘继伟他们竖起大拇指。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刘继伟连续十八天没下路,吃饭睡觉都在车里,年轻的交警也熬不过他。抗凝冻一结束,同事们就封了一个“刘十八”的称号给他。刘继伟欣然接受。

  “其实,我2008年那次大凝冻,在路上几乎呆了25天呢,应该叫我‘刘廿五’?”他反问道。

  交警们对于工作的强度已经淡然处之。几乎每个贵毕公路上的交警,都碰到过彻夜疏通交通的不眠之夜。最长的纪录,是从前一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整整九个小时。

  在收费站撤掉后,当地政府为贵毕交警大队招聘了150名协勤,分别根据各路段流量状况,除合理分配足够人员驻点24小时值守外,每个站点,每个时段有一台巡逻车巡逻。这样,全段122公里范围就有11个勤务点,每10公里有一个路面巡逻组,参与管理人员人数和车辆是过去的两倍。有违章的司机,甚至戏称贵毕公路为“敌占区”。

  贵毕公路宣传科科长胡浩宇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他经常是下班刚一到家,就又被叫回去处理违章。家人不解:“你整天这么忙,怎么还那么多事故?”也有朋友在电视上看到贵毕公路出事的新闻,打电话给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整天在忙活些什么?”

  “无言以对。”胡浩宇说。

  ·七·

  晚上8点半多,BJ0033客车停在了毕节车站,完成了一趟“不能完全控制”的旅程。

  下午3点40,从贵阳西客站驶出,约220公里的路,BJ0033客车一共走了五个多小时。但无论如何,客车和它的乘客们,总算安全抵达了。

  “运气不错,最起码没在路上过夜。”一位乘客庆幸地说。

  事实上,在这条路上来往的人们,就仿佛面对着一把只装了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与命运进行着俄罗斯轮盘赌,并祈祷着那颗子弹离他们越远越好。幸运者们自然安然无恙,但不幸的是,贵毕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依然在频繁地发生。

  一个最危险的信号是,仅仅2011年,就发生了6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这数量,是近五年之最。

  如此频发的事故,也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曾专门派一个事故预防调查组,对整个贵毕公路进行了一次细致勘验。得出的结论之一是:道路确实存在局限性,但这是发展期间的“阵痛”。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阵痛”。

  “‘阵痛’两个字,听起来轻巧,但它是用多少人命换来的?人命有价吗?”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警说。

  另一位交警则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的情况,仅仅靠人力,已不能完全控制了。”

  有关这条“死亡公路”最新的新闻是:4月10日清晨,贵毕路再次发生了3起当场致5人死亡、7人受伤的挂擦碰撞连环交通事故;就在4月9日,该公路已发生一起两车相撞致8人死亡、7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中国周刊记者 李佳蔚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