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真假李开复:打假斗士PK青年导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3日 08:20 南方周末 微博

  成功扳倒“打工皇帝”唐骏一年后,“打假斗士”方舟子(微博)再次挑战的对象是IT界、投资界名人李开复,对“青年导师”李开复来说,质疑的虽是小事,但关乎诚信。

  李开复背后圈子的介入,令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在事态不明的前提下,整个天使投资圈子无原则地支持李开复,反而让他难堪。

  执拗打假的方舟子,与为虚荣心道歉的李开复,共同推动了一件事情:让这世界和世界里的人都回归真实。

  “这就是个翻译问题。在翻译这个职位的时候,我想我是太……太……太想用一个好听点的词,有那么一点点虚荣心。”2011年11月27日,李开复在接受南方周末(微博)记者专访时,犹豫再三,还是坦承了自己的想法。他近期被“打假斗士”方舟子盯上,陷入“职称风波”。

  这是成功扳倒“打工皇帝”唐骏一年多后,方舟子再次将枪口对准这个圈子里的名人。作为Google前中国总裁、现任“天使投资+孵化器”性质的“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是中国IT界和投资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和曾经的唐骏一样,他热衷于向大学生传授成功经验,人称“青年导师”。但跟唐骏涉嫌“假学历”事件的性质不同,李开复此次被质疑的,只是其是否“拔高”了二十多年前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时的职称。

  这一点,打假者方舟子也是认可的。“毕竟唐骏是连那个学校都没呆过,后来拿出来的学历证书还是个野鸡大学的。”

  但方舟子不认可这仅仅是个翻译问题。“首先是他有没有得到assistant professor(直译:助理教授)这个职位,其次才是这个职位能不能翻译成‘副教授’。第一个是虚假,第二个才是虚荣。”

  像对待唐骏一样,方舟子要求李开复拿出当年的聘书。“聘书我确实丢掉了,但校方的证明一定拿得出来。这两天美国在过感恩节,让他们吃完火鸡好不好?”危机当前,面对媒体的李开复没忘记幽默的措辞。

  11月30日上午,方舟子发难8天后,李开复在微博上公布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校方发回的声明和聘书:1988年聘其为研究教职(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简写RCS),1990年5月15日提出聘其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简写AP),1990年7月9日,接受其停薪留职前往苹果工作。1991年接受其离职。

  8天里,高潮迭起,网友戏称为美剧一二三季。第一季,李开复激烈反驳,发表8条“错错错”;第二季,主角隐退,圈内名人纷纷力挺,激起方舟子再发力,陆续推出对“苹果体”、“奥巴马同学”、“英文版”等的新质疑;第三季,主角李开复以谦逊姿态再度登场,就翻译问题和夸大言辞一再道歉,直至公布校方聘书。

  “有圈子无是非”

  “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联名,也是第一次有那么多知名人士支持被打者,第一次有舆论导向认为我失手了,碰到硬钉子了。”

  方舟子第一次留意到李开复的任教职称问题,是因为今年年初“未名空间”上的一个讨论贴。这是一个海外留学生聚集的论坛,对于李开复26岁就能成为“副教授”,有人在钦佩之余表示了怀疑。

  有了当时的铺垫,当十几天前又收到一封咨询此事的邮件时,方舟子决定着手调查。促成方舟子发难的证据很快找到了,这是李开复发表于1990年1月的一篇论文,作者简历上写的职务是RCS。“该职称一般指博士后,难道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其它大学不同,等同于副教授?”11月22日下午首发的质疑帖中,方舟子语带讽刺,请李开复解释。

  当晚,李开复就公布了其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导师、时任计算机系主任Raj Reddy的email回复,回顾了李开复的任教经历:1988年以RCS留校,不久后转为AP,直到1990年离职。同时解释了之所以翻译成副教授,而不是直译为助理教授,是担心被误解为低级别的“助教”。

  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媒体上首谈此事时,方舟子本人也这么说。但在23日李开复激烈反驳了8条“错错错”转入沉默期后,越来越多的投资界、IT界知名人士开始在微博上力挺。新东方校长、李的多年好友徐小平自不必说,连只见过两面的京东商城董事长刘强东也表示相信李的人品。

  真正“恶心”到方舟子的,是在第三天,一份天使投资人协会“天使会”的联名支持——“开复最近对于他毕业后任教的过程,描述的很清晰坦诚。我们作为李开复多年的朋友与同事,坚信开复的人品。支持开复!”附上了“天使会”的全体理事名单:薛蛮子、包凡、蔡文胜、季琦(微博)、雷军、倪正东、徐小平、曾李青(微博),皆为当下最热的天使投资人。方舟子整理的挺李团名单,一下子增加到三十多人。

  “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联名,也是第一次有那么多知名人士支持被打者,第一次有舆论导向认为我失手了,碰到硬钉子了。”在11月29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方舟子坦言他绝不是一个服软的人。“他们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有圈子无是非。”

  在“天使会”的联合力挺声明发布第二天,11月25日上午,自称被恶心到了的方舟子开始第二轮攻击,发表了一篇长文“李开复究竟是不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最年轻副教授”。随即开始细读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寻找新的攻击火药。此前,尽管早就有人赠送此书给方舟子,但他一直都未细读。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就不发那个错错错了,也不会同意天使会联名支持。但这是人之常情,被冤枉的第一反应,总是要解释的。”对此,李开复有一些后悔,也有一些无奈。

  一连串疑问

  当天晚上,李开复连夜拿下了亚马逊网站上的付费英文版,在国内一家网站上开放了免费版,并在28日再度发声,提出反驳。

  “当时我想,一个人可以在大学任教经历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夸大其词,也一定会在其它事情上照做,以粉饰和包装自己。”25日,方舟子细读自传后的第一个“成果”,是发现了“苹果体”。

  自传中,苹果副总裁劝李开复跳槽时说的一句话是:“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让方舟子联想到了乔布斯对百事公司John Sculley 说的那句话——“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呢,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

  26日,方舟子继续爆料,这次换成了在亚马逊上卖的英文电子版自传。“英文版里,副教授和苹果体统统不见了,李开复是只敢忽悠中国人吗?”当然,他也没忘记“主要矛盾”,继续要求李开复出示聘书。

  27日,沉默了4天的李开复终于坐不住了,主动约见了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5家媒体,一家一家地详谈,用了几乎一整天时间。“即使你写不了,我也就当倾诉一下,说出来舒服一些。”

  在向南方周末记者坦承了翻译问题、承诺了会拿出聘书后,李开复也质疑了方舟子的打假手段。“最年轻副教授的提法,中文版出现3次,英文版出现2次,这也叫统统不见吗?”

  当天晚上,李开复连夜拿下了亚马逊网站上的付费英文版,在国内一家网站上开放了免费版,并在28日再度发声,提出反驳。

  方舟子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一开始的确只看了免费的第一章,里面删去了那些说法,就默认为全书都是如此,后来还是花钱买了整本书去看。“可是,你看李开复怎么不敢在国外的网站上免费开放呢?”

  “我不是不想道歉”

  “李开复做什么,你会停手?”南方周末记者问。方舟子的答案是:“认错。承认自己当时不是助理教授,承认翻译错误,承认夸大其词。”

  就在李开复接受媒体采访之时,方舟子在微博上再落重磅火药,这次甚至拉上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当选后,李开复在各种场合都会提到他跟奥巴马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的同班同学。结果我一查,奥巴马在哥大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媒体那里都还是个谜。而且奥巴马转学过去的时候,李开复已经转去计算机系了。”

  作为回应,李开复在28日出示了当时的成绩单,证明在转系后,自己仍然辅修过政治系的课程,存在同堂上课的可能。可惜这一点又马上被方舟子用来发难:“你连成绩单都留着,怎么会把聘书丢了呢?”

  除了“奥巴马同学”问题,自传中一个又一个涉嫌夸大的表述被方舟子拿出来接连发难。

  “李开复做什么,你会停手?”南方周末记者问。

  方舟子的答案是:“认错。承认自己当时不是助理教授,承认翻译错误,承认夸大其词。”29日上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方舟子并不认为聘书最终会出现。

  此前,李开复曾在27日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说:“我不是不想道歉,而是想等着校方的证明一起说。”

  不过29日晚上,在聘书一事仍未完全落定之时,李开复还是做出了事件发生以来第一次郑重的道歉——“对于书中不严谨不谦虚的部分,我虚心接受、深表歉意并将做出修改”,这也是他第一次向公众告知,不日即将拿出校方的证明。

  30日上午,他公布了校方的证明和聘书,证明其确实曾经得到过AP的任命,只是时间上有些差别后,李开复再次有针对性地做出了道歉:“书中描述的26岁副教授与实际担任AP时的28岁事实不符,深感歉意,将在下一版中修改。”

  针对“奥巴马同学”问题,他则表示,今后写作及演讲中,将不再引述容易造成自夸印象,而又仅仅是耳闻之事,否则确实不妥。

  阅读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全部文件后,方舟子肯定了自己:“和我此前的推断基本一致,1990年以前的两年是RCS,1990年离开前转为AP。”他也表示:“李开复和唐骏不一样,唐骏是纯粹的造假,李开复只是拔高;唐骏到现在都不认错,李开复最后还是道歉并公布原始文件了。”至此,高潮迭起的连续剧应该是没有悬念地终场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吵吵闹闹的事情出现。”在南方周末记者向李开复的导师Raj Reddy电话求证其任教经历时,他一再表示,这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他的确转成AP了,转的时间我的确记不太清了。可是,这毕竟不是得了诺贝尔奖。”

  创业导师、梦工厂和冒险家——李开复及其创新工场探秘

  一年前,谷歌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创办了自己的“微型硅谷”——创新工场。这个秘密工场至今不动声色,李开复带着一帮年轻人究竟在研制什么“武器”?这个独特的孵化器是如何集聚人才和激发创意的?它能否孵化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和项目,决定着这个工场是否真正有价值。

  “在我一生中,这是我时间最短缺的时候”

  一年前,李开复辞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办起了创新工场这个新玩意。时至今日,这家创新工场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个宣称“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孵化器究竟能否成功,无论是业界还是媒体,都在猜测。

  8月17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中关村东路1号院,看见创新工场门口贴着一副红底黑字的对联:“兵戈铁马日夜兼程创新思,曲水流觞荣光绽放梦工厂”。如果你看到门里面那些满嘴蹦着英文单词的年轻人,一定会觉得这副对联有点古怪。

  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来访者登门,门里面的人见惯不怪,各忙各事,头都不抬。

  李开复就坐在进门右手边第一间办公室里。这里是创新工场唯一一间独立办公室,也是他的会客室。室内只有一张办公桌、一个小玻璃圆桌和几把椅子。屋里唯一的装饰就是墙上贴的手写体英文:Innovation Works,Rock on!(创新工场,加油!)据说出自他小女儿之手。

  自从告别谷歌之后,他已经不是那个在大学校园里激情洋溢地发表演讲的李开复了。他每天八点左右到办公室,通常是最早到的一个,被大家调侃为“老年人起床比较早”。李开复生于1961年,在平均年龄27岁左右的团队中,的确是最老的一个。有人开玩笑说,李开复一个人就把创新工场的平均年龄拉大了很多。

  他用红笔在白板上画出一条时间轴,对南方周末记者比划着创新工场的孵化工作——助跑计划,给那些未创过业的人三个月时间证明自己;加速计划,对有过创业经验的人,投钱加速他们创业,六个月时间;基金计划,对于做得最好的项目,创新工场基金投给他,这一阶段是九个月时间。

  他说,创新工场的战略方向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目前已经投了12个项目,分别处在不同阶段。“在我一生中,这是我时间最短缺的时候。”李开复平时在办公室,除了接待一轮轮的访客,也会每周拿出一小时,在办公室接待工场任何一员。他同时担当项目的军师、教练,亲自体验团队的产品,并写很长的邮件提出自己对产品存在问题的意见,虽然它们并不一定会被采纳。

  李开复的微博一直在更新,主要是关于创新工场的人和事。8月中旬,有媒体报道质疑创新工场是一个空壳。李开复迅速在微博上回应说:“我们基金足够用五年(是美国类似孵化器的10倍),我们的团队已经把场地挤爆即将搬家,我们的项目有超过10个,每周有顶尖VC来想和我们跟投。”

  他最近一次在媒体露面,是他7月初参加浙商大会,在会上表达了欢迎浙商加盟的意思。这被人解读为创新工场缺钱、想圈钱。李开复还没开口,创新工场的新闻发言人王肇辉就解释,工场不缺钱,那次活动是一个老朋友邀请,不好拒绝。

  李开复每天的工作日程很满。有次他无意中透过玻璃门看到一个熟悉的投资人的身影,低头看了看日程安排,并没有这位朋友的名字,他赶紧出来招呼,“我们今天有约吗?”结果对方告诉他,“没有。我是来见你们一个项目负责人的。”然后转身走进了隔壁会议室。

  这个小插曲给他带来的欣喜大过尴尬——已经有人来看创新工场孵化的项目了。

  “这里都是冒险家”

  进门右手边的一大片,直到一面挂着50张左右照片的墙壁,都是创新工场大平台的服务部门,包括行政、人力资源、孵化、商业、法务、财务,还有用户体验,大约40人。他们属于创新工场的Matrix(母体),服务于创新工场下面的每一个项目。

  他们来到这里,各有各的故事。

  有个高鼻子的英国人坐在其中比较打眼,他叫易可睿(Chris Evdmon),主要负责孵化,他的汉语表达已经相当清晰流畅。走到他跟前,王肇辉总爱硬着脖子模仿他说汉语,他则笑着听。

  易可睿曾作为天使投资人在新加坡和北京投过9个项目,还是一只私募基金的合伙人,甚至自己还写有一个孵化机构的计划书。去年9月,他希望加入创新工场,就给李开复写了一封邮件,并附上计划书。5分钟后,他就收到了回信。见过几次后,他成为这里的第10号员工。

  律师裘伯纯在一百多号员工中是罕见的着正装的人。他是第11号员工,海归,曾在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就职。去年11月,在和李开复面谈后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创新工场的工作邀请函。他问对方:细节在哪儿?对方回答说,在合同里。又问:合同在哪儿?对方答:那要律师写。再问:律师在哪儿?回答:律师就是你。“所以,我自己写了自己的合同。”他说。

  支付宝前架构师、台湾人蔡学镛也在其中。他看起来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黑黑瘦瘦,声音柔和。但其实他已是IT界的老前辈,从小学起(1983年)就开始写代码。在创新工场一名工友的邮件邀请下,他到创新工场看了看,然后成为这里的架构师兼首席布道师(向外传播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这个职位让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很困难,别人通常会问,你是什么宗教的?

  到今天,以裘伯纯为自己拟定的合同为范本,一共有170人与创新工场签约。他们多数是工程师,坐在照片墙壁左边的位置。

  这些工程师很多都是创新工场的分析师张亮和黄继新找来的。李开复希望他们俩不要来办公室上班。

  他们两人原来都是媒体人,现在专门负责找人、找项目、服务项目。张亮说,找工程师特别难,谈20人能找到1个就算不错。一些大公司搞人才垄断,不用面试直接给工作邀请函,把好学生全招走了。

  很多人带着项目进创新工场就是看中了他们的服务。李琪缘、田鸿飞、唐彬森都是如此,诱惑他们的就是创新工场能帮他们招人。当然,创新工场在母体平台上能够提供的行政、法务、财务,以及产品规划发展等服务,也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要素,使得创新工场区别于其他“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风投。

  创新工场招人并没有太多窍门,更没有猎头公司帮忙,主要是靠圈内朋友介绍,一个个谈,一轮轮面试。

  创新工场能招到这么多工程师,不得不感谢李开复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创新工场的工程师,绝大部分是毕业一两年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不少是实习生。但也有很多成熟的工程师不愿意来。一名工程师本来已经答应了来创新工场,但是父母每天给他电话,让他千万不要离开大公司去小公司,最后真没来成。

  “很多人不愿意放弃优渥生活。中国不是有冒险精神的地方。”张亮回头看了看格子里的工友说,“这里都是冒险家,起码愿意做事情。”

  “没准我们第一个上市的是装修公司”

  创新工场的小格子间已经人满为患。最多的时候,一个常规容量不超过3人的工作格子里,坐了12个人。“我们又丧心病狂地在格子中间加了小桌。”有工友在微博上自我调侃。基本上,每一个工作格子里就是一个团队,也是一个孵化项目。

  8月初,创新工场租了2楼的一个会议室,分流了两个团队约50人下去。16楼的办公室,终于宽松了一些,2楼会议室变成了“网吧”,四长溜会议桌上挨个摆着台式电脑,门口还有一横排。

  “我们坐的是前台加网管加保安加小卖部的位置。”25岁的王俊煜说。

  这个穿着绿色长颈鹿图案T恤的年轻人,曾经是谷歌用户体验团队的一员,现在是创新工场推出的第一个产品、一款智能手机管理软件“豌豆荚”的负责人。

  豌豆荚正在走公司注册的流程,王俊煜前不久被团队另一位成员告知,自己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豌豆荚是创新工场内部孵化的项目,创始人模糊,王俊煜只是后来才以产品经理身份加入团队,从来没有人跟他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leader(领导者)。我刚来的时候,觉得是一个尝试,现在是一件非常认真的事情。”他说。

  9月8日,创新工场将搬到海淀桥附近的第三极大厦,面积将是现在办公室的三倍,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还将免他们三年的房租。“没准我们第一个上市的是装修公司。”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说。他现在兼任创新工场新办公室的装修工程负责人。吴卓浩浓眉大眼,乍一看也像是个憨厚的大学生,但其实出道很早,圈内颇有名气。他在2002年读研期间在微软研究院兼职,毕业后进谷歌。

  新办公室装修原本请了装修公司,但是达不到工友们的要求,于是自己动手。每一件装饰都是工友自己做的,拍照、画画、设计,还有一起玩游戏玩出来的作品——占领地球(工友用手印印出地球的形状,上面有大家的畅想)。他们还根据工友平均身高,把桌子提高了三公分,以减少伏案疲劳。

  “创新工场不是下金蛋的鸡”

  “我们想低调一点,但是低调不起来。”徐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媒体和公众很关注创新工场,但目前所有产品还在早期,“它们千万不要成为Super Star(超级明星),否则我们这是在拔苗助长,会死得很快。”徐磊是创新工场战略发展部经理,今年4月加入,也是这里为数不多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我们的产品中,没有改变世界的,也没有多么了不起、让人跌破眼镜的产品,但是也让人蛮自豪的。因为它们多数是在短短几个月内做出来的,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8月25日参观了创新工场。他在微博上说,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创新工场定期闭关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项目的推进。

  机锋网CEO谈毅对创新工场颇有微词。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创新工场帮助别人创业很好,挖人也事小,但是他们专做一些克隆拷贝的事情,会不会变成第二个腾讯?“创新工场不是下金蛋的鸡。媒体和同行预期有点过高了。对天使投资模式不够了解,像iPhone这样的产品,不是天使投资做的。”徐磊认为,革命性创新十年一遇甚至更长,所以创新工场目前着眼于把细节上的创新做得更深入,让产品更有生命力。

  国外类似的孵化器,最早要追溯到1996年成立的Idealab,但是用王冉的话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从中诞生出一家真正对产业格局有长久实质影响的公司来。”

  在中国,创新更是近年各级政府的口号。创新工场成立之初,李开复去各地演讲时,分别见了很多省市主要领导,他们都表示了极大兴趣,盛情邀请李开复去开设分公司。当时创新工场回复说,请给我们时间,把平台搭建成熟再考虑下一步。

  杭州已经等不及了。2009年11月18日,赛博(杭州)创业工场正式揭牌,并打出了“北有李开复创新工场,南有赛博创业工场”的口号。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