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新加坡陪读妈妈甘当9年“候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3日 00:23 新京报

  9年过去了,儿子成了新加坡的永久居民,“陪读妈妈”陈女士则依然拿着三年更新一次的长期居留证。她像候鸟一般,每年夏天回国一次,看望仍在成都的丈夫和母亲。

  人物档案 人物:陈女士  年龄:44  国内居住地:成都  移民理由:子女教育

  “都是为了马华卿!”这是陈女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有意或者无意。

  2002年7月3日,35岁的陈女士带着儿子马华卿到了新加坡。那年,儿子只有10岁。

  9年过去了,儿子成了新加坡的永久居民,“陪读妈妈”陈女士则依然拿着三年更新一次的长期居留证。她像候鸟一般,每年夏天回国一次,看望仍在成都的丈夫和母亲。

  对她而言,这9年辛苦的全部意义,正在慢慢地发酵出来———儿子马华卿已经拿到了新加坡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正在朝自己外交官的梦想,大步迈进。

  为子求学孟母三迁

  陈女士出生在东北,父亲是军人,后来随父亲调动,到了湖南上小学,中学时举家搬迁至成都,自此在那安家落户,直到儿子马华卿读小学四年级。

  马华卿的英语老师认为他很有语言天分,推荐陈女士送孩子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更好地学英文。这个建议打动了她,她决定带着儿子利用暑假去新加坡“考察”。“如果不适应,大不了我们再悄悄地回来。”

  通过一家出国中介的安排,2002年7月3日,母子两人抵达狮城。第三天,她从一对杭州移民夫妇手中租下了一间房,“这就算把家搬到新加坡了。”

  安顿好后,马华卿考上了新加坡一所普通的邻里小学“育能小学”。按照学校的规定,他每天早晨7点要抵达学校。但从家里走到地铁站,有20分钟的路程,然后再乘坐40分钟的地铁,马华卿每天不得不清晨5点起床。

  “妈妈,你要是看到地铁的窗户里有双摆动的小手,那就是我。”这句话让陈女士意识到孩子很辛苦。因为她每天送孩子到地铁上,发现上面全是为生计奔波的成年人,跟马华卿同龄的孩子寥寥无几。于是,陈女士决定搬家。

  几经周折,她找到了育能小学附近的一间房子,距离学校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房租是每个月300新币。

  本以为一切步入正轨,半年后,马华卿争取到了一所知名小学“安德逊小学”的就读名额,陈女士不得不再次搬家。这一次,她搬到了安德逊小学马路对面的一栋楼里,租了一个套间,房租价格翻了一倍,每个月750新币。“只希望他每天能多睡会儿。”

  马华卿小学毕业后,考上了著名的华侨中学。陈女士发现,因为公车满座,马华卿去上学时常常无法搭上公车。她再次动了搬家的念头。

  但华侨中学是所“贵族”名校,不仅学费高昂,学校所在的地段房租价格也十分昂贵,陈女士无法故技重施,权衡再三,她干脆把家搬到公交车的起始站,这样马华卿就能坐上车。而这套房子的租金高达800新币。

  在新加坡这些年,陈女士一共搬了20多次家。住所越搬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距离自己工作的地方,也越来越远。其间,她被房东骗过租金和押金,甚至闹上法庭。“只要马华卿上学方便,这就足够了。”

  陪读妈妈有苦有甜

  虽然丈夫在国内是IT工程师,自己在成都也有资产,但陈女士认为,既然出来了,就应该坚持工作,支付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开销。9年间,她也尝到了在异国工作的酸甜苦辣。

  到新加坡的第二天,她经中介介绍去了一家华裔开的美容院工作,主要工作是为顾客洗面美容,推销护肤品和美容疗程。老板欺她初来乍到,只给她1000新币月薪。一次,老板承诺如果她们8名员工能推销出去17万,就每人奖励1000新币的佣金。当她们成功做到时,老板却食言,只给他们8人一共1000新币。

  一怒之下,陈女士辞职了。

  但失去工作就意味着断绝了母子俩的经济来源,无奈之下,陈女士再去求职。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她辗转更换了3家美容公司工作,直到7年前找到一家新公司,工作才稳定下来。

  在工作中,她也因自己的身份和不同的文化习惯,遭遇过各种刁难。一次,一名新加坡女顾客准备接受陈女士的服务时,发现陈女士是中国人,立刻拒绝了她。“我不会让中国女人为我洗脸,我很讨厌中国女人。”

  经理一番苦口婆心劝说后,这名顾客勉为其难接受了陈女士的服务。陈女士凭借精湛的手艺,让这名顾客赞不绝口,她们竟意外地成为了好朋友。现在,她的月薪已经达到近3000新币,支付自己和儿子的学费、生活费绰绰有余,“我们每个礼拜还是要去看电影,去酒楼吃一顿大餐,尽量让他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一些。”

  陈女士在国内曾司职于一家石油公司,买断工龄后,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做饭、带孩子或者与全职太太们聚会,但到新加坡后,她工作繁忙,还要承受歧视和刁难。

  她丝毫没有觉得辛苦和不值得,她常常听到国内朋友挖苦自己花重金,托关系将孩子送进名校。

  “我的孩子,在这里是自己努力考上名校的,我觉得很骄傲,这些努力和辛苦不值一提。”

  新式教育让子成龙

  对她来说,马华卿的成功,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

  2007年3月,马华卿收到了一份来自新加坡政府的信件,邀请他申请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这是一项殊荣。马华卿在邮件里对记者表示,他自己也不知道政府邀请自己的原因。

  但他这些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育能小学四年级毕业时,马华卿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安德逊小学毕业后,他是考上华侨中学的四名学生之一,也是唯一的中国学生。

  今年,马华卿成功获得新加坡两所著名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国立大学更愿意为他提供两年的校园住宿条件,虽然不是免费,但是在新加坡,要申请到一年的住宿就已经非常困难。

  今年,作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马华卿开始服义务兵役。三个月的新兵培训后,他将在兵营锻炼两年,然后迎接大学的新生活。

  在新兵培训中,看到平日文弱白皙的孩子,参加负重环岛长跑,陈女士不由得感慨万千。她觉得,作为独生子女,马华卿在国内不一定能这么吃苦,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获得这样的锻炼。“这比我知道他获得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通知书,还让我高兴和自豪。”因为服兵役,让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子汉,变得有责任感,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在陈女士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获得了学习以外的能力锻炼。申请安德逊小学,是马华卿自己骑着单车,跑了几所小学,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就读名额。

  “90后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陈女士说。但马华卿在华侨中学,学会了团队精神,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他懂得为了自己的梦想,抓住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比如在年轻外交官考试中,他拿到金奖,参加澳洲的数学竞赛,获得第二名等。

  “他在学校学习了马来语,西班牙语,现在还准备学习阿拉伯语呢。”

  马华卿儿时从父辈那里听闻了很多外交家的故事,他们精通外语,善辞令,不卑不亢。成为一名外交官,一直是他稚嫩心灵里的一颗种子。

  现在,这颗种子已经长叶开花。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冯中豪SourcePh">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