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博物馆缘何疯狂“创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 10:43 时代周报

  就在今年世界各地迎来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5·18)之际,中国的博物馆却频现丑闻,让原本神圣的“博物馆”三个字沾上了铜臭,成为少数人手中的一盘生意。

  本报记者 吴晓蕾 发自北京

  在古老的希腊神话中,女神缪斯(Muse)所掌管的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就是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因此,英文中的“博物馆”(museum),即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是“祭祀缪斯的地方”。

  然而,就在今年世界各地迎来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5·18)之际,中国的博物馆却频现丑闻,让原本神圣的“博物馆”三个字沾上了铜臭,成为少数人手中的一盘生意。

  5月11日,央视名嘴芮成钢在微博上“爆料”,称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的建福宫已被某知名企业和故宫管理方改成一个为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入会费高达百万元。

  一周后,又有媒体称,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的承德避暑山庄内,也有一座豪华私人会所即将开业,首批会员仅限百人,会员卡初定价格20万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本应是对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机构,怎能成为有钱人的私人会所?更何况,被曝光的两处本身就是古迹遗址,怎能为富豪所专享?

  “难道,博物馆都穷疯了吗?”一位网友愤怒地写道。

  不差钱的紫禁城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承德的避暑山庄只有一小部分属于博物馆的范畴。”据承德当地导游王娜(化名)介绍,在占地约564万平方米的避暑山庄景区中,真正被列入“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的,只有“澹泊敬诚”、“四知书屋”和“烟波致爽”等仅为整个山庄面积约1%的建筑区域。至于山庄的其他大部分建筑,则或多或少地是在原址或原貌上复原而得。

  “但是,对于千里迢迢来承德的游客来说,避暑山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王娜说,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大约有80万,大多都集中在旺季。从2010年5月1日起,避暑山庄的门票又涨了。旺季门票从原来的90元涨到120元,淡季的票价则从以前的60元涨到100元。

  作为承德本地人,王娜只要凭身份证花50元办一张年卡,就可以一整年无限次进出避暑山庄。她说,因为有这样的“福利”,承德人基本人手一张,“如果只按双桥区的30万人口计算,哪怕只做本地人的生意,避暑山庄一年的门票也至少能收个千把万。”

  “更何况,4月份的新闻还说未来5年,国家财政部将拿出6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复原。”王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所以,当王娜听说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蒙古包”将变身为豪华私人会所的时候,她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避暑山庄还差钱?!”

  事实上,更加不差钱的,是故宫。

  就在5月初,故宫博物院院长助理、院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算过一笔账:故宫旺季票价一张是60元,淡季是40元。由于到故宫来参观的人流量很大,每年递增的速度将近10%。仅去年一年,就有1200万人次的游客进入,因此,故宫的总收入维持在5亿元左右。

  但是,冯乃恩也说,尽管故宫每年有这么多的门票收入,却并不是自己掌管。由于故宫博物院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门票收入要全额上缴国库,依靠年度预算,经过财政部、文化部的逐级批复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去向完全是用于文物保护—既要保护故宫里的“可移动文物”,即书画、陶瓷器等物类,也要保护故宫的“不可移动文物”,即故宫辉煌的建筑群。

  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故宫博物院是一个法定的“财政全拨”的单位,不需要为经费操心。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建福宫搞成有钱人的私人会所呢?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现在不仅仅是经营了,还只为小部分人服务,这就是把公共空间当成私人场所,盗窃公共资源。这是对公众利益的侵占!” 5月24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显得很生气。

  “本来国家办博物馆、办公园是给老百姓提供文化生活的,结果被某些人切割去了,当做自己的私人领地。这完全违背了博物馆的大众性和公益性嘛!”马自树说。

  变味的“创收”

  就在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河南博物院将部分馆舍出租给商户,“以馆养馆”,每年获利约300万元。尽管丁福利一再强调已将出租馆舍所得都用于科研、服务设施、文物征集、对外宣传等方面,但还是引来一片非议。

  据马自树对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国家对于博物馆的投入不足,许多公立博物馆的经费吃紧,情况都很困难,在一些西部地区的博物馆,甚至还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因此,迫于无奈,许多人提出在公立博物馆中搞一些“创收”项目,如开商店、做餐饮、出租部分馆舍等,以解决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因此,“以馆养馆”的方式也在当时几乎成为一种行业潮流。

  “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以馆养馆’可以争取到一些补偿,但现在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已大有改善,该转向的就应该转向了。”马自树说。

  事实上,有关故宫等国家公立博物馆“商业味太浓”的争议,近年来并不鲜见。

  由于我国公立博物馆经费基本来自财政拨款。特别是2009年起,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除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

  因此,在大多数的公众眼中,“吃皇粮”的博物馆应当是一个纯公益性的机构,不必舍本逐利,从事经营活动。

  但在吉林大学文学院博物馆系副教授吕军看来,博物馆的非营利性,是指博物馆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但不应该排除它的一些可以增加收入的行为。

  “现在国家提倡文化产业化,博物馆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事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在文化产业化当中也应当有所作为,至于应该怎么做,那就应该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 吕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公立博物馆要增加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要做好充分的工作,不要影响到博物馆自身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就是不要影响到博物馆的文物安全。

  “也就是说,在创收时,必须要掌握好一个度。像故宫和避暑山庄的这种做法,就不应该提倡。因为故宫自身的经费和门票收入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它作为一个皇宫遗址类的博物馆,它的这个馆舍本身就是一个文物。在这个前提下,你再把它出租出去,就等于是把你的文物出租出去了。这一个是国家法律不允许,再一个我们从情感上也难以接受。”吕军说。

  “博物馆要守得住清贫”

  资料显示,我国博物馆建设自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第三发展时期后,增长势头惊人。1977年,全国共有博物馆仅300座。但据马自树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有各类博物馆3020座。

  “中国的博物馆发展很快,数量增加得很猛,这是好事,因为经济发展了。但是我觉得,和发达国家相比,从数量上看,我们并不差多少,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于质量。”马自树说,所谓质量上的差距,不仅包括现代化管理水平、文物修复的科技水平和文物保护设施,还包括科技保护队伍和为观众服务的水平。“尤其是为观众服务的意识,我们和发达国家差很远。”

  有一次,马自树去俄罗斯的某个博物馆参观考察。有一群小学生也在那里参观,但看不见前面的展板,讲解员就跪在地上和那群小学生交流。这样的一个画面令马自树至今印象深刻。“因为在我们的公立博物馆,基本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许多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的教育队伍,不仅有专职的教师,还有很多志愿者。不仅对于孩子进行教育,还对孩子的家长也进行教育。他们的教育系统跟教育部门的教学系统结合得很多,我们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因为博物馆作为公众的第二课堂,作为终身教育的场所,要真正落实,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自树说。

  事实上,马自树也说,和自己当年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时相比,如今国家对于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力度已经超乎他的想象。“当时文物局的经费只有几千万,现在有十几个亿。过去给一个小博物馆拨几万块,他们就觉得不得了了。现在财政富裕了,但基数大了,各项开支和成本也都增加了,所以仍然还有短缺的忧虑,如果可以,国家还是应该多给博物馆增加一些财政投入。”

  在马自树看来,在一个健康的博物馆发展模式中,还是应由政府做主导,财政能支持博物馆90%的经费需求。有能力的博物馆如果要搞“创收”,千万不能以损害对群众的服务、损害博物馆质量的方式去挣钱。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