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妈妈新书引发中西教育观大PK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5日 13:43 京华时报
读者问答
对于东西方教育观差异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月8日,《华尔街日报》书评版刊登了一篇名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有优势》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篇文章是美籍华人蔡美儿的新书《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of the TigerMother)的部分节选。一场关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大战再次上演。
文章刊登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华尔街日报》读者在博客板块向蔡美儿提了很多问题,以下摘取部分回答。
读者:你认为严格的“东方式”家庭教育最终能帮助孩子成人后获得幸福吗?
蔡:运用得当的话,绝对可以!我说的运用得当指的是高期望值与爱、理解和家长参与相结合。这是我父母赠予我的礼物,我也希望将它们给予我的女儿们。我见过无数在“严厉的移民”方式教育下长大的学生,他们坚强、有创造力且有趣,在我眼里他们和别人一样快乐。但我也见到过在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不快乐的人,他们甚至憎恨父母。
其实我不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好,那个节选的标题太过招摇,不是我选的。我觉得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在中国和美国式教育方式上取得平衡。
读者:蔡女士,你是一个快乐的成年人吗?
蔡:我是被极其严格同时也十分慈爱的中国移民父母抚养长大的,但我有着最美好的童年。我是一个快乐的成年人,我对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
读者:现在你和女儿们的关系如何?
蔡:我和女儿们的关系很好,即使拿全世界来换我都不愿意。我犯过错,也后悔过,我的书是一个母亲的成长故事,开头的那个人,也就是《华尔街日报》节选部分中的那个母亲,和结尾的那个母亲不完全一样。简言之,我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书里有相当一部分讲的是我决定放弃(但并不是完全放弃)那种严格的移民教育模式。
我并不是说我的教育方法对所有人都适用,也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更好,但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
“虎妈妈”对女高标准严要求
文章作者蔡美儿是美籍华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这本书不是学术专著,而是一本记录,主要是分享自己培养两个混血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的心路历程。《为什么中国妈妈更有优势》的标题十分打眼,一推出就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蔡美儿在文章中比较了“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的差异,并且讲述了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即高标准、严要求。
在“虎妈妈”的教育中,索菲亚和路易莎绝对不许外出约会,不许看电视、玩电脑;只可埋头苦练钢琴与小提琴;除戏剧和体育两门外,每个科目都必须是A。而当自己的女儿无理取闹的时候,蔡美儿还会用英语称自己的女儿为“废物”。
在其严格督导下,两个女儿果然出类拔萃:大女儿成功步入卡内基大厅表演钢琴,小女儿也成绩优异。
蔡美儿称,自己的女儿之所以如此优秀和成功,主要得归因于其作为“中国式妈妈”的家庭教育。
“虎妈妈”比较中西妈妈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蔡美儿除了介绍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之外,还认真反思了中西方父母的三大差异。
第一,西方父母非常担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西方父母必须认真处理好孩子们的感受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孩子得了个-A,西方父母会大大的称赞他,可中国妈妈会失望地叹口气问哪些题目做错了;
第二,中国妈妈认为孩子应该感激他们为其做的所有事情。很可能是由于子女要孝顺父母的儒家观念,再加上父母也为了孩子做了许多牺牲,所以中国孩子要花很多时间来服从父母,让父母感到自豪;
第三,中国父母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所以就无视孩子们的要求与爱好。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中国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中国父母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这只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中西教育观 PK
正方
严格管教才能“力争最优”
文章发表后,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网络民调显示,高达60.7%的人认同蔡美儿的东方式教育方式,其中既有华人也有白人。尽管许多人不认可蔡美儿对孩子实行的强制性教育,但提及她对东西方在子女教育上的反思,甚至一些深层文化的差异,许多人还是表示有一定道理。有评论称,尽管自己认为蔡美儿的家庭教育过于严苛而不予赞同,但蔡美儿能坚持原则,仍然值得许多妈妈学习,因为坚持原则可以保证教育的连贯性。
近日,加拿大专栏女作家马格利特在《环球邮报》上撰文引述郎朗的话为证:父亲和母亲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做第一名,认为只有严格管教才能让孩子把“争取最优”作为追求目标。文章认为,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才成就了郎朗的天才。
此外,据美加两国的统计:华侨华人虽只占美国人口的5%,但在著名的常春藤学府中,华裔学生的比例却达20%之多。在加拿大最有名的多伦多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裔学生比例更是超过1/3。1月12日,美国“英特尔科学奖”公布了2010年的获奖名单,300名入围者中竟有百名华裔学生入选,由此成为“中国妈妈式”教育成功的又一佐证。
反方
蔡美儿不能代表中国妈妈
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有不少华裔母亲指出,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绝对成功或失败的方法,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法。蔡教授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妈妈,许多教育方式过于严苛不近人情,中国妈妈多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地管教子女。当代的中国妈妈很少有像蔡美儿那么残酷的,她们不仅会对自己的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娇惯溺爱的也并不鲜见。
有网友评论指出,蔡美儿的表述,有以偏概全、乱扣帽子之嫌。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文化差异层面,其实如今的中西方教育观已经在无形之中融合,中国妈妈也会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并且,蔡美儿的教育目前虽然看起来是成功的,但是她对女儿的设计性太强,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将来不一定能持续下去。
也有读者认为尽管中国式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获得全A,但这些实例都说明这种教育会导致创造力不足。读者还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证明“中国妈妈”的失败,比如过去100年来,华裔科学家只有10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而美国却获得了300项诺贝尔科学奖;而人口更少的犹太人则仅以占世界1%的人口,却夺得诺贝尔科学奖25%的份额。
专家说法
家庭教育因人而异
◎温方北京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已经无法再进行简单的“东方式教育”和“西方式教育”的区分了。“我们应当尊重书的作者,但她对教育的分类方式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作为科学的分类标准。现在很少有人仅按地域来区分教育观念。”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融合的世界,信息的交换和流通非常快。每个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都会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是极具个性化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每个家庭能够提供的教育条件,孩子能够接受的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不能用现成的条条框框去套用,只能因人施教。
具体使用哪一种教育观,一是要依托于孩子的人格品质,二是家长要随时根据孩子的表现、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进行调节。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观才是最科学最合适的呢?温主任介绍称,只要能坚持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保持教育群体意志的一致性,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养成一个统一的、良好的习惯,就可以称得上是积极的家庭教育。
对于蔡美儿的教育方式,温主任表示,不能评判她的教育观是否合理或正确,只能说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和分享。但她的有些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中国教育并不是全盘否定的教育,也不是不管孩子取得多大的成绩都让他戒骄戒躁的。这种严格的管理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管理。西方也有考试,也要升级,所以不管哪种教育观都不能走极端,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