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李嘉诚:家族分产彰显大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5日 09:26 中华工商时报

  李嘉诚除了商业上未雨绸缪、知人善任外,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使和记黄埔成为受尊敬的公司。目前,他拥有255亿美元巨额身家,但这不妨碍李嘉诚成为当代华商第一人。但毕竟年事已高,且见惯豪富之家由于争夺家产骨肉相残的悲剧,他最近终于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李嘉诚恪守自己的承诺--将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社会,为此成立"李嘉诚慈善基金",这被其称为"第三个儿子"。因此,李嘉诚分家产,表面是分钱算账,骨子里却是人生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示

  香港富豪的接班分产问题一直是社会乐此不疲的话题。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这个圈子从来不缺乏这样“精彩”的话题。纯粹的亲情在财富的拷问下屡屡变质,凸显出人性的阴暗和不安。最近华人首富、香港巨头李嘉诚的家产分割,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李氏家族再次引发社会对富豪家庭传承的关注和热议。巨额财富的传承究竟带来的是什么?也许通过李嘉诚的用心良苦,我们可以回归这个问题的本质。

  “三子”分产

  5月25日,在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东年会后,李嘉诚首次向媒体首次披露了自己巨额资产的分配方案后,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的各种关注,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李嘉诚的分产思路里,长子李泽钜接管了他一手创立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幼子李泽楷则得到了父亲的巨额现金,用于支持他发展自己的个人事业,注资规模会是李泽楷现有资产的数倍;社会实际关注度更高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也在当日披露,日后将由李泽钜担任主席,李泽楷参与管理。

  此时的李嘉诚,身家已达255亿美元。83岁高龄的他常戏称自己才是正宗的“80后”。然而却有让大部分“80后”望其项背的生活方式——他每天阅读科学、经济、政治和哲学方面的著作,午饭前读的书和处理的事情比一般人一整天处理的都多。也许是年龄和心境的原因,李嘉诚最近读史比较多,手头是一部古人的传记。

  早点喜欢粥和蔬菜的李嘉诚,最近身体挺好。在各种场合强调这一点对于李嘉诚而言很重要,因为大家很容易想起,2005年李嘉诚因病住院,导致的长实股票大跌。

  对于李嘉诚来说,早日分配好家产,各方面都有好处。然而毕竟家大业大,稍有不慎即会引发各方震荡,所以这次的分产方案,李嘉诚也已经酝酿了很久。

  李嘉诚一直是商界的一个传奇。似乎结合了所有创业者身上的挫折坎坷和奋斗精神。出身卑微、历经坎坷、学历不高、白手起家,然而勤奋不辍,终获成功。

  关于李嘉诚这个商界奇才的励志故事流传无数,然而有经济学家曾经很肯定地说,中国只有、也只能有一个李嘉诚。

  己的财富帝国的美好梦想。然而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总是那么应验,许多家族企业,传着传着就日渐式微了。

  因为财产可以分割,品行、天赋和能力,却永远无法取代和彻底继承。

  李氏清单

  李嘉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资产。

  然而再多的资产都难掩他对家族企业无法长青的忧伤。业内人士也说过,李氏家族里,没有哪个人能真正企及李嘉诚的一二。洞悉全球的视野、果断的决策力和强大的人格魅力等等,都不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上有意引导就能学来的。所以人生无可替代,父子也不行。

  我们来再看一看李嘉诚分产的这份清单。

  不难分析出,宏大的整个家族企业,使命将移交给现年48岁的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的则是真金白银的支持。然后大儿子和二儿子将共同扶持“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为了孩子“量身定做”。

  李泽钜在长江实业已经超过20年,圈里人对他的常用评价是“很守规矩”。所以,循规蹈矩的李泽钜与香港各界的关系都比较融洽,但抛开“父亲李嘉诚”这张名片,李泽钜很难说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李泽楷则十分个性,不太注重传统,似乎并不很在乎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和梁洛施的感情纠葛中,便很能体现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其实两个儿子,起初都是按照父亲设计的生命轨迹行走的。

  1964和1966年出生的俩兄弟,在还不清楚董事会为何物时,已经从小被父亲安排在董事会的“列席台”上。李嘉诚安排两人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于香港圣保罗英文书院,毕业之后又先后都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进行深造。

  人生轨迹的不同在大学时初露端倪——在香港地产业发展高潮的时候,长子李泽钜被父亲安排选读了土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李泽楷则依据自己爱好读了计算机专业。

  与此同时,两兄弟的性格特征也开始表现出了完全的不同。李泽钜如其名,稳重踏实,中规中矩,非常懂事;李泽楷则锋芒其外,个性十足。不难窥出,性格的差异,已经决定了俩兄弟日后不同的人生之路。

  后继“无人”

  在毕业后,两兄弟虽然都进入了李嘉诚的公司,但事业之路已经注定了不同。

  李泽楷进入了和记黄埔,李泽钜则到了长江集团。李泽楷到公司后,谦虚谨慎的态度,让他牢牢掌握了长实最基础的东西,一步步做到了高层。而且因为温哥华世博旧址开发工程的成功,李泽钜在家族企业中奠定了扎实的根基。这样,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李泽钜便被长实集团董事局任命为董事副总经理。

  也就是在同年,李泽楷则成为了和记黄埔的副主席。

  本来一切很顺应李嘉诚的设想,两个儿子分管企业里的两大板块,正在逐渐成为自己的有力臂膀。这时候的李泽楷却奏出了“不和谐”声音,选择了“自立门户”,依靠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和兴趣,创立了盈科拓展集团。

  不过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李泽楷的盈科拓展发展得相当迅速,不但获得了香港硅谷“数码港”的合作开发权,还吞掉了号称“巨无霸”的香港电讯。

  1999年盈科拓展上市,10个月市值居然达到近6000亿的港币,李泽楷的名字开始更多的为人所知。

  然而电子数码的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盈科的市场一度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困境,而且背上了巨额的债务。2000年开始,盈科集团开始大幅亏损,亏损面积越来越大,股价随之下跌,一直跌到现在的不到3港元。

  眼看儿子艰难,李嘉诚赶紧施以援手。2006年的时候想通过收购来解决爱子困境。没想到却被李泽楷非常干脆地拒绝。李泽楷一意孤行,在自己造就的局里越陷越深,甚至在2010年的时候还因为涉嫌电讯盈科私有化操纵股价,遭受了香港警方的调查。同时沾染娱乐圈,和梁洛施的感情纠葛,更是李泽楷成为社会各界经久不息的话题人物。

  1996年,李泽钜曾遭绑匪绑架,李嘉诚低调处理,给绑匪10亿港币换回儿子,李泽钜回家后第二天即到公司上班。因此,比起哥哥李泽钜的低调和沉稳,弟弟李泽楷则展示了更多叛逆不驯的自我。

  所谓知子莫若父。李嘉诚针对两个儿子的不同脾性,通过长期考虑,才做出了这样的家产分割清单,这份清单,也成为了其他企业各个角度学习的一个典范。

  一位长江实业的老员工说,李泽钜沉稳有余,开拓不足;李泽楷冲劲十足,却不擅守,都没有把父亲李嘉诚在商业上无与伦比的天赋很好继承下来。

  因此,困扰李嘉诚的,从来不是分产,而是继产。

  分产=再创业

  长子李泽钜获得其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属于李氏家族的“守业人”;父亲宣布会全力帮助收购心仪公司的分产方案,对于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全球收购的李泽楷来说,也非常合时宜。

  如此周全,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是富豪帝王李嘉诚也无法例外。

  然而,即使如此,面对李嘉诚的后继“无人”,我们依然有一些遗憾。正如开篇所说的,中国只有一个李嘉诚。他身上所蕴含的那种精神,可以感染人,却无法通过下一代传承。

  企业分家和传承,其实重点并不在资产,有形的资产毕竟是死的,理论上讲怎样都能经过协调分好的。然而分产和传承的问题更在于如何继承一种天赋、责任和精神。

  因为分产并不是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另一轮的新开始。

  上一代把开拓进取的接力棒传到下一代的那刻起,分产,即意味着二次创业。而创业的排他性,注定了这是一种无法实际传承的能力。

  有人说,李嘉诚最大的天赋就是“能一眼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

  所以,当香港多数企业分产还停留在“物”的层面时,李嘉诚已经开始试图让家族的后人们明白分产和传承的真正意义。

  从这一点上看,虽然李嘉诚常在公开场合对沉稳踏实的长子李泽钜赞赏有加,其实深层次上更像他的,是李泽钜,永远对世界有着好奇的探索和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让事业真正延续下去。正如常挂在李嘉诚口边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会。基金有自己的生命,无论分产后大儿子和二儿子如何进行属于他们的“二次创业”,起码“第三个儿子”,永远不会让李嘉诚失望。(记者刘可)

分享到:
微博推荐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