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刘晓庆:活得漂亮是本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 07:29 环球人物杂志 微博

  可以美,可以丑,可以嫩,可以老,到底哪张脸才是真正的刘晓庆?被捧过,被骂过,被关过,真实的刘晓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环球人物杂志第16期封面环球人物杂志第16期封面

  接受本刊专访,回应各种传闻

  57岁的刘晓庆(微博)又一次高调回到人们视线中。

  5月11日,她在微博上放了一张参加“品牌女性高峰论坛”的照片,美艳堪比任何一个二三十岁的女明星。网友转发几万次,惊叹“美得不可思议”。

  5月25日,她又在微博上放了一张电影《37》中扮演蒙古族老妈妈的剧照,苍老得认不出是谁。电影上演的同时,她主演的话剧《风华绝代》在全国巡演,她演赛金花;主演的电视剧《隋唐英雄》6月底将上演,她演萧后。又是两个绝代美人。

  可以美,可以丑,可以嫩,可以老,到底哪张脸才是真正的刘晓庆?被捧过,被骂过,被关过,真实的刘晓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本刊记者专访刘晓庆,她回应了关于容貌、年龄、演技和张扬个性的种种争议。

  聊容貌?聊演技?聊个性

  “我用作品打败岁月”

  本刊记者 | 刘心印

  刘晓庆从艺近40年,围绕她,近几年最热闹的话题就是整容。与她同时代的女明星、她的影迷们,喜欢和不喜欢她的人,都老了,只有她,似乎没什么变化,有些照片看起来甚至更年轻了。

  6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刘晓庆。刚刚接受完一家电视台的采访,她的脸上还留着浓妆,她的美依然是艳丽的那一种。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叮嘱摄影师注意光线和背景:“光线不好的话,谁都可能被拍出很难看的照片。”近距离端详她的脸,很难说她看起来像多少岁。关于她的年龄,有种种传闻,她自己认可的是出生于1955年。可她的美显然和年龄无关。我们的谈话,就从这个最热闹的话题开始。

  “由内向外的光芒整不出来”

  环球人物杂志:你微博上发了一张扮演蒙古族老妈妈奥优的照片,造型很苍老;同时又发了一张身穿紫色斜肩晚礼服的照片,非常年轻。这引起网友的争议,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晓庆:我现在想做的事就是用作品打败岁月,一步又一步地超越自我。扰乱观众的视线,这样很有趣。我昨天遇到毛戈平(电视剧《武则天》的化妆师),他说他的朋友都拿着这两张照片问,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刘晓庆?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演员就应该是这样,不要被人固定在一个角色上。我的观众有不同的年龄段,他们喜欢的角色都不一样,有的喜欢《小花》、《原野》,有的喜欢《火烧圆明园》、《芙蓉镇》,现在的观众则喜欢《武则天》、《徽娘宛心》。

  环球人物杂志:但很多网友会说,你整容了。

  刘晓庆:我现在把“你整容了”当成“你变漂亮了,你更漂亮了”。他们心里这样想,但是又不愿夸你,就说“你是不是整容了”。这也许是我的一种阿Q精神。

  环球人物杂志:人们觉得你的形象和年龄不符。

  刘晓庆:女人活得漂亮才是本事。中国有一种传统观念,“男人三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老人家”,我们女人为什么30岁就是老人家?女人的青春为什么要这么短暂?我希望天下女人都活得漂亮,能美丽一天就美丽一天。有人说,你怎么这么不服老?我服老呀,等我真正老的那天,我想不服也不行啊,但现在我没有那么老的时候,我总不能去装老吧?我能怎么好看就怎么好看。而且自己高兴,大家看着也高兴,不是挺好的吗?你现在让我做出一个老态,很困难。女人是世界的一道风景,我愿意参与到其中。

  环球人物杂志: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女人应该追求“优雅地老去”。

  刘晓庆:优雅地老去?还要追求?为什么?我没有老去,我为什么要追求老去?我身边很多朋友,年纪很大也保养得很好。像赵雅芝(微博)、麦当娜,都很年轻漂亮啊。为什么总是对我们中国内地的明星这么苛刻呢?我不懂。

  环球人物杂志:2008年你曾经发过一篇博客,题目是《真不好意思,我怎么现在还这么年轻》。

  刘晓庆:因为当时好多人不原谅我。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原谅一个女人到了他们认为该老的时候仍然年轻漂亮。很多人觉得女人过了25岁到了26岁就大了。我团队里的男孩子,我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什么时候结婚都找得到对象,女孩子过了一定年龄就不容易找对象了。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可全世界没几个地方认同这种观念。

  要向这种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是非常艰难的。有这种观念的人被认为是正派的人、传统的人、真正的中国人;我这样的人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是个怪物。他们会使劲地泼脏水,使劲地骂你。其中有些人是真的看不惯,说“装嫩可耻,你去死吧”,有些人纯粹是妒忌。按照这种传统观念,等到某一天我真的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样子,老态龙钟了,他们就像扔破麻袋一样把你给扔了。

  环球人物杂志:你有一个专门负责造型的团队?

  刘晓庆:他们专门负责我拍戏、走红地毯时的造型,生活中的造型并不要他们做,你要把人家累死啊?平常就是我自己随便化一下,或者不化,打球就不化妆。排练话剧《风华绝代》的时候,我一天都不化妆。我本来就挺好的,素颜只是色彩没有那么鲜艳,有时候我素颜更好看一些。

  环球人物杂志:那你保持美丽的秘诀是什么?

  刘晓庆:我正在总结,准备写一本书,可能原因之一是我心态好,喜欢运动,我是明星羽毛球队的名誉队长。我至今都认为一个不运动的人是不美丽的,不会有一个蓬勃的感觉。我从小是在体育学院长大的,父亲是体育学院保健系的主任,母亲是体育学院附中的校长,受环境影响,很喜欢运动。过去办公司的时候,想到各种烦心事,心里很烦躁,我就去游泳或者打网球,一小时下来,就又开心了。运动带给人由内向外的那种光芒,是怎么都整不出来的。如果我心理很丑恶、很自私,怎么整容都不行。

  现在流行瘦,但我从来不是瘦成片片的,身材是不能改变的,人家以为我在身上千刀万剐,那我咋没把自己剐成个片片呢。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按照那时的审美标准,我又不够胖,所以我是不完美的演员。

  我觉得属于角色的就是美的。我和化妆师常常争论,有一次演癌症病人,我让化妆师给我化成化疗后的形象,连摄影师都不能接受。但我觉得就该是那个样子,是角色的才是美的。

  环球人物杂志:作家严歌苓曾说,对于女人来讲,“美是爱的纪律”。你怎么看?

  刘晓庆:我觉得美对女人男人都非常重要,你就是有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也不会有人把你的心挖出来看。这个时代很浮躁,没这个时间来关心你的品格怎么样。如果我今天不化妆,穿个短裤、拖鞋来,我会觉得我不礼貌,对你们不尊重,我自己也不高兴。我今天这身衣服是在美国买的,很便宜,9.99美元,人民币才60多块钱,喜欢它就买,买了以后才发现这么便宜。我买了一大堆这种价格的衣服。我觉得最好的服装,是能展现你的优点、掩盖你的缺点,让别人看着顺眼,自己也觉得开心。比如说这两天比较疲劳,我穿一套不同风格的衣服,我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养成习惯后其实一点不累,我觉得女人这样活着挺好的。

  “在大陆做演员非常幸福”

  与刘晓庆同时代的女星,大多淡出荧幕,只是偶尔在各大电影节中露面,并被尊称为“表演艺术家”。即使仍在演戏,也多扮演一些“妈妈”、“婆婆”的角色。只有刘晓庆还在和比她年轻20岁的女明星争奇斗艳。这也成了她饱受诟病的一个原因。6月28日,即将在湖南卫视(微博)上映的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她扮演的又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人萧后,这个角色陪伴了6个帝王,是当时全天下男人梦寐以求的。

  环球人物杂志:这么多年你演的都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这次为什么在电影《37》中演奥优?

  刘晓庆:我很感谢主创团队连这个角色都会想到我,让我有机会在艺术上又前进一大步。《37》里的造型,我先得晒黑,在太阳底下躺着晒。我很希望晒出大皱纹来,比如说我眯着眼睛晒,就可以让晒的地方是黑的,皱纹里面是白的,但我不可能一直眯着眼睛,结果只好晒得很均匀。晒完再剃眉毛、穿棉袄,最后装上牙托让牙齿往外突出。这造型一出来,都认不出是我了。因为演的是蒙古族老妈妈,我提前了十几天住到蒙古包里,和当地人一起生活,看她们怎么走路。我们这代演员比较笨嘛,都要去体验生活。所以主创团队说,你是真正爱电影的人。其实要拍老也很不容易,有很多镜头我觉得不够老,拍了好几遍。

  这是我喜欢的题材。杨采妮(微博)和林妙可演的是从香港来的一对母女,富有但不快乐,孩子有自闭症。她们母女来到草原是很不情愿的,是出公差。来了以后碰到这样一群蒙古族人,很落后但特别淳朴乐观,她们母女从看不起蒙古族人到最后被蒙古族人影响,改变了人生观,找到了幸福。这群蒙古族人是非常纯净的,现在想到片子里的歌,我还会感到心灵的震颤。今天中国电影界能有这么一股清新的气息已经是很难得了。

  环球人物杂志:演这部片子的片酬高吗?

  刘晓庆:我不是那么爱钱的人。《风华绝代》我就没有什么酬劳,《37》我也几乎是零片酬。我觉得钱不重要,房子再大,你也只能睡一张床;好吃的再多,你也只有一个胃。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钱买不来的。比方说亲情、健康、知识、爱情。健康怎么买?真正爱你的人怎么买?我对幸福的定义就是,一个人有一定的钱,衣食无忧,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有一个爱你的人,这就足够了。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环球人物杂志:你现在可以不考虑片酬,单纯凭喜好来接片了?

  刘晓庆:如果接广告,还是要考虑酬劳的,不然为什么要接广告?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候,负债嘛,那两年之内完全是为了钱在跑码头,什么角色都演,只要给我钱,我就兢兢业业地去演,但现在已经重建家园了。

  环球人物杂志:还有做生意的打算吗?

  刘晓庆:不用做生意了,经历过就行了,而且我已经成功过了。我曾经是文艺界经商最成功的,我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第一期排42位,第二期排45位。

  环球人物杂志:你现在有特别想演的角色吗?

  刘晓庆:没有。我已经演过很多角色了,等新角色到来的时候,我会有兴趣去演。但现在还没有一个角色是贴近我的。

  环球人物杂志: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演技?

  刘晓庆:我一直觉得,在中国大陆,做一个演员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无论哪个阶层的观众,他们都懂得欣赏演技,所以才有我的存在。如果是在其他一些国家或者港台地区,我早就被淘汰了,那些地方到了一定年龄就要退出。现在还是有很多片子来找我,每次选剧本都选得眼花缭乱,都是特别有挑战的角色。只要你付出努力观众就会给你肯定,这真的很幸福。他们实际上是可以把你本人和艺术分开的。就像我去过监狱,但观众不会因为这个改变对我的热爱和支持。

  “我心里有很多反驳的话”

  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每个人都有和刘晓庆相关的记忆,她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明星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连续3年获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明星,用她自己的话说,“无敌最寂寞”。1980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时,刘晓庆已经红了,所以几十年来,她没有在北京逛过街。她说:“当时的情况是,我要在这里接受访问,那外面的街道就要出动公安局,全部密密麻麻站满人。”但她和媒体的关系一直不好,她经常和记者吵架,她的“狂”和她的私生活屡屡成为媒体批评的对象。当时在香港《明报》做记者的作家亦舒这样写道:“刘晓庆最近一次外访,擦艳红胭脂,穿大花衣裳,戴金刚钻手镯腕表,脖子上一条粗金链条,用碎钻拼出英文字样。观众那顽劣好奇心大发,这是什么字?研究半晌,呵,原来是拼音‘庆’:QING。端的是艳光四射,把身边短直发、淡妆、毛衣牛仔裤的林青霞(微博)映得似名苦学生。她痛恨记者,这样说:‘我比较容易发火,最怕人家一直追我拍照,上次在香港,与一个记者大吵一顿,其实在港我表现已经相当好。’又说:‘我没有仰慕林青霞,我连她一部电影都没有看过。’还有:‘邓丽君的歌已经不流行了。’她还想加入作家协会,觉得艺术水平较高。她说她的墓志铭会这样写:“这里埋葬了中国传闻最多的女明星,她是个对自己真实,而从来未让人理解的传奇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今天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上世纪80年代比,有什么不同?

  刘晓庆:中国社会也在变化。当年《火烧圆明园》的新闻发布会后,一个角落里有个美国记者,会说几句中文,见我在休息,就过来找我聊天,问我,你觉得中国最好的女演员是谁啊?我想了一下,很小声地说了一句:“是我。”第二天报纸上登出来大标题《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引起了轩然大波,给我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数不清的障碍。因为那时候大家要求你谦虚,要把成绩归功于别人。可现在,很多演员都可以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无敌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比我当年说的厉害多了。如果今天有谁大声说“是我”,哪怕是喊出来,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了。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中国第一个出书的明星,1983年出版了自传《我的路》,当时出书是因为人言可畏吗?

  刘晓庆:当然了,我不是那样的人嘛,他们非要把我说成那样,就写一本书出来辩解。现在,我微博里一些恶意的评论,我看了也不高兴。有人说“你去死吧”,至少今天我不想死,凭什么你要让我去死呢,你怎么不死啊!我心里有很多反驳的话。

  环球人物杂志:这些恶性的评论,会把它删掉吗?

  刘晓庆:我从来不删,一条都不删,大家都有眼睛,为什么要删呢?那不是弱者的表现吗?我只会删那些做广告的。有很多整形医生评论说你绝对是做了这个,做了那个,不然我们打赌。我可以打这个赌,但那不是替他们做宣传了?我就把他们的评论删了。

  环球人物杂志:但还是有人言之凿凿,说就是他给你做的整形手术。

  刘晓庆:这么说的人,我和他们打官司,都打赢了。但打赢了以后,我没要他们的钱。我就很认真地告诉他,你认错了就行,不要这样对人家进行污蔑,不要踩着别人往上爬。给他足够的教训就可以了。

  环球人物杂志:还有打算写书吗?

  刘晓庆:肯定还要写一本,会比前面的更精彩,因为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文风不会变的,我不是文学家。不过句子可能会短一点,现在人们都不读太长的文字了,都是“标题党”。我在考虑用什么方式写这本书。

  环球人物杂志:你曾说过,你写书是为了表明自己是个有缺点的人,“但我的缺点不是你们说的那些缺点”。

  刘晓庆:对,我接受你的访问也是想说,我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看,但也没有网上一些照片那么难看。我不喜欢接受专访,我觉得向全国人民说自己的隐私,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要宣传电影《37》,我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每天想的都是所扮演的角色。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马上要剪完了,我演二太太;《武则天秘史》刚刚播完,《隋唐英雄》马上要播出;而且我还要全国巡演100场话剧《风华绝代》,现在才演了8场,任重而道远。我这么忙,其实一直生活在角色中,哪有时间去想我美不美。我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年没有几天。你看我腿上全是演《风华绝代》磕青的,伤痕累累。一场话剧3个多小时,这就算是在休息了,真正累的是拍电视剧。

  环球人物杂志:你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坚韧的,好像伤和累都不算什么。

  刘晓庆:我从来都是靠自己,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没傍过大款,大不了回到原处,有什么了不起啊。我从监狱出来后,也是在一片废墟和硝烟里重新站起来的。

  小时候,我家就在成都武侯祠后面,我常跑去玩。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没有人是天生与人为敌的,现在反思自己,我也该审时度势。

  环球人物杂志:田沁鑫说,她心底的刘晓庆就是那个真诚热情、风情万种的四川女孩,像刘晓庆这种人,放在任何时代都能成为明星。你怎么看?

  刘晓庆:田沁鑫是话剧《风华绝代》的导演,才华横溢的女性。《风华绝代》演的是民国奇女子赛金花从名妓到出使德国的故事。在这个题材被禁演75 年后,我们和天津人艺把它搬上了舞台,首演以来好评如潮,我和田导演也结下了很深的友情。我欣赏她,很佩服她。

  环球人物杂志:你这样强势的人,生活中的女性朋友多吗?

  刘晓庆:我很多朋友都是女的。我性格不强势啊,我其实很温柔。年轻人看我的作品是从《武则天》开始的,会有这样的印象。其实一个过于强势的人是不会成功的,生活中我不是武则天,也不是慈禧。外界对我有很多误读。历史人物没有不被误读的,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历史人物。所以我要写书,尽量地还原我自己认为的真实面貌。

  环球人物杂志:能谈谈你的爱情吗?

  刘晓庆:这个领域是我从来不谈的,因为我当了这么多年公众人物,留给自己的不多了,就剩下这么一小块地方,就让我一直保留吧。

  在刘晓庆扮演的众多角色中,“刘晓庆”是最难扮演的,她本人比任何角色都精彩。经历过演艺生涯的大起大落,商海沉浮,甚至进过监狱,很多次,人们以为她完了,可她一次次站起来,自信、坚强地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上昂首前行。

  得过影后?做过富姐?进过监狱

  “我也许一辈子被人争议”

  本刊记者 | 尹洁

  辛辛苦苦当演员

  上世纪50年代,刘晓庆出生在四川涪陵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左邻右舍都知道,刘家大女儿调皮捣蛋得出奇,越是禁止的事她越要做,游泳、爬树、拔邻居家的萝卜……一天到晚疯玩,还经常逃学。为了监管她的行动,父母和老师联手做了一张表格,把刘晓庆每天离家、到校、放学、到家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但还是管不住她。刘晓庆宁愿在树上“搭窝”也不回家。

  “那时我挨了好多打,但随便怎么打都不求饶。有一次母亲把我的鼻子打出了血,我就故意低着头,让鼻血一直流,在地上流了好大一摊。母亲终于心疼了,给我说软话,我才肯‘屈尊’去吃晚饭。”

  在学校,刘晓庆更是争强好胜。小学毕业后,她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主修扬琴专业。但立志当演员的她根本不喜欢这个“大家伙”,经常看童话书打发练琴时间。结果,在学年结束的实习演出上,她在同一个音节上卡壳7次,被老师吼下台后大哭一场。从此,刘晓庆开始发奋练习,毕业时成了演奏尖子,但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骄傲的公鸡”。

  刘晓庆一直相信“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的道理,和电影《小花》中那个抬担架上山的何翠姑一样,刘晓庆的人生也是一级一级“爬”上去的。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刘晓庆被分配到宣汉县农场干农活。由于有文艺特长,2年后她被宣汉县宣传队看中,不久又被借调到襄渝铁路宣传队。“清晨5点我就叫大家起来压腿练功,队员们都怨声载道。生活非常艰苦,劳动又十分繁重,大伙儿都冲着我哭,我把眼泪拼命忍着。”偶然间,刘晓庆发现了一个参军的机会,她不顾一切跑到县城,使出看家本事毛遂自荐,结果真的如愿成为达县军分区宣传队的一员。1974年底,她调到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演出话剧《杜鹃山》的第三场。

  1975年初,刘晓庆调入话剧团还不到3个月,就被前来挑选演员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看中,邀请她出演电影《南海长城》的女主角甜女,合作男演员是当时的大明星王心刚。在海南岛拍戏期间,部队请剧组看电影,王心刚受到英雄般的礼遇。深受震撼的刘晓庆兴奋地对另一位女演员陈祖荣说:“看着吧,我将来一定超过王心刚!”

  此后刘晓庆相继出演了《小花》、《瞧这一家子》等电影作品,声名鹊起。1980年,她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时,已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当年的捣蛋鬼终于成了大明星。

  曲曲折折话情史

  刘晓庆感情经历丰富,与第一任丈夫王立离婚,与导演陈国军的婚外情,与演员姜文的姐弟恋,都引发了一次次的社会关注。

  拍摄电影《南海长城》期间,刘晓庆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解放军总政歌剧团的小提琴演奏员王立。据刘晓庆透露,那时她希望调到北京工作,而那个年代能够实现愿望的途径只有结婚调动。1978年,她借调到北京拍戏的当天晚上,两人就结婚了。婚后第四天,刘晓庆离开王立去外地拍戏,重回北京已经是1年以后。聚少离多为这段婚姻埋下了隐患,1982年,二人正式离婚。

  用刘晓庆的话说,“在当时的中国,离婚几乎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那段时间,刘晓庆独自住在北影招待所,“犹如丧家之犬,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人戳我的脊梁骨”。她的房间每天“宾客盈门”,人们对这段破碎的婚姻甚是好奇。“他们不厌其烦地打听我和我丈夫为什么争吵,为什么离婚,盘问一切细节,而我则被迫一千次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及离婚的缘由,就像是一台录音机。这些话立即被作为新闻广泛传播,传回来时已加工得面目全非。”

  刘晓庆的第二任丈夫是导演陈国军。1981年,刘晓庆和王立的夫妻感情已经转淡,恰在此时她认识了陈国军。虽然她尚未离婚,陈国军也有妻有子,但两人还是陷入热恋中。第三者的帽子自然扣到了刘晓庆头上。他们排除一切阻力,在1986年办理了结婚手续。但此时,两人之间已经出现矛盾和摩擦。

  同年,刘晓庆因拍摄电影《芙蓉镇》认识了比她小10岁的姜文。尽管初出茅庐,但姜文的表演才华已展露无遗。在拍戏过程中,二人假戏真做,感情迅速升温。导演谢晋也看出了端倪,据刘晓庆回忆,当时每拍到一些感情戏时,谢晋就会让他们各自想象对方的样子,然后那场戏就会拍得特别顺利。这段姐弟恋的开始,也注定了刘晓庆第二段婚姻的终结。1989年,她与陈国军离婚。

  1994年,与姜文分手后,刘晓庆认识了旅法作家亚丁,2年后分手。1996年,刘晓庆在台湾客串电视剧《包青天》时,与台湾演员伍卫国相识相恋。此后,二人还合作了以蔡锷和小凤仙的故事为蓝本的电视剧《逃之恋》,但这段感情也没能走到最后。2000年,比刘晓庆小十几岁的配音演员阿峰进入了她的生活,为了和刘晓庆在一起,已经有妻小的阿峰离了婚。

  2002年,刘晓庆因税务问题遭受牢狱之灾。刚进监狱时,她曾托人带话给阿峰,说如果愿意等,她出狱就和阿峰结婚。阿峰则表示,如果刘晓庆愿意可以立即结婚。与此同时,另一个为刘晓庆官司奔走的人是姜文。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斥巨资请到5位资深律师联手为刘晓庆辩护,并请律师转告她,“一定要坚持住”。2003年8月,刘晓庆出狱,2个月后,她和阿峰登记结婚。至今,两人不离不弃,感情稳定。

  虽然经历过几段婚姻,但刘晓庆一直没有孩子。

  坎坎坷坷人生路

  刘晓庆出生前,生父就和母亲分手了,母亲在她3岁时给她找了个继父,家里还有外婆和妹妹。她用“老弱病残”来形容这个五口之家:“外婆从我懂事起年事已高,父亲由于新中国成立前是川东地下党,后来挨批斗被打成了残废。妈妈妹妹身体都不好,就我一个健康人。”

  直到报考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刘晓庆才知道父亲是继父,她对一心爱护她的继父和母亲充满了感激。尽管不服父母管教,在生活上她却是全家的“主劳力”。她从小给全家人洗衣服,冬天用冷水,“手冻得像10根红萝卜”。“文革”期间,父亲的腿被打断致残,但还是要接受批斗。每次都是刘晓庆把父亲背到楼下,再由母亲背到会场,开完批斗会回来,刘晓庆再把父亲背上6楼。

  同第一任丈夫王立决裂时,刘晓庆离家出走,身无分文,连牙刷都没有带一把,陷入了饭钱都没有的窘境。为了省钱,她不吃早饭,中午、晚上都设法去别人家蹭饭吃。为了挣钱,她加入了走穴大军,什么地方都去,唱歌、跳舞、配音、表演,全都做过。第一次走穴拿到了3600元,令她激动得喘不过气来。

  1990年,刘晓庆正式“下海”经商。据当时媒体报道,她3年融资50亿元人民币,1991年她又成立了“实业发展总公司”,在国内购入共约1万亩房地产发展用地,分布在上海、南京、昆明等地;她名下还有4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分别在深圳、上海、烟台、昆明从事地产开发;此外她的餐饮、美容、广告、影视等公司也相继成立。她很快成为“亿万富姐”。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刘晓庆拥有7000万至9000万美元的身家。

  2002年6月,刘晓庆因偷税漏税等经济问题入狱,再次引发轩然大波。当时她对媒体说,自己没做错什么,只因为是企业法人,所以必须承担责任。那年冬天,刘晓庆的房子被拍卖,父母被要求在3天之内搬离住所。父亲因此感染肺心病,此后再也没能起床,直到去世。几年后,母亲也因脑萎缩离世。

  被关押422天后,刘晓庆出狱,昔日“富姐”已经负债累累。她又回归影视圈,从头开始。第一部戏,刘晓庆选择与张纪中合作,拍摄了电视剧《永乐英雄儿女》。该剧出品人马中骏说:“刘晓庆一再嘱咐要先上完税,这是她接这部戏的首要条件。”

  早在1987年,刘晓庆似乎就预见到自己的命运。她在《我的路》里写道:“我也许一辈子被人争议。这点我早已明白。我还明白改变这种状况已经不太可能。我喜欢‘想做就去做’这句格言。所以,我时常在想我应该做什么,想好就去做,去做就玩命做成,如此而已。”

  何翠姑、慈禧、胡玉音、武则天……

  刘晓庆演绎女性传奇

  本刊记者 | 尹洁

  从1975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南海长城》开始,刘晓庆凭借《小花》、《瞧这一家子》、《原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芙蓉镇》、《春桃》、《大太监李莲英》等一系列代表作,成为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上世纪90年代,她转身投入电视剧领域,一部《武则天》又成为经典。

  刘晓庆的确称得上一个时代里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小花》初吐蕊

  尽管拍摄于1979年的电影《小花》不是刘晓庆的巅峰之作,尽管凭借《小花》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是陈冲而不是刘晓庆,但这部电影对刘晓庆日后的事业有着特殊意义。

  1930年,河南桐柏山区一户穷苦的赵姓人家为生计卖掉了亲生女儿,之后收养了红军转移时被迫留下的一名女婴,取名赵小花。十几年后,小花的哥哥赵永平投奔革命队伍,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掉队,被女游击队长何翠姑所救,何翠姑正是当年被其父母卖掉的亲妹妹。电影以小花前往部队寻找哥哥、巧遇生母、亲人相认为主线,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战争年代的挚爱亲情。

  由于影片内容侧重于亲情伦理,不再塑造“高大全”的革命形象,而且使用了一些在当时具有创新性的电影语言,比如,用彩色胶片表现主体故事,而用黑白胶片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这些都让观众耳目一新,掀起了观看热潮。文化评论界认为,《小花》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是对传统故事片的一种颠覆,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小花》一举拿下1980年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等多个奖项。3位主演陈冲、唐国强和刘晓庆一炮而红,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也风靡一时。

  影片中,刘晓庆饰演何翠姑。据该片导演张铮回忆,之所以邀请刘晓庆,是因为剧组看了她演的《南海长城》,对她的表演十分欣赏,专门把她从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借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

  可是,个性十足的刘晓庆在最初看到剧本时却气得摔了本子:“何翠姑除了抬担架外,完全是个活道具!”但人已经来了,没法回去,只好留下来拍戏。好在整个剧组朝气十足,非常有活力,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全摄制组的人员一起修改剧本,何翠姑的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正巧,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提出要给影片增加“人情味”,在他的建议下,有了全片最煽情的段落——何翠姑跪行台阶,抬担架上山。为了这组镜头,刘晓庆每天在黄山的石梯上跪行好几遍,体会“汗湿鬓发、血染双膝”的感觉。后来,正是这段戏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同一时期刘晓庆还演了一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喜剧片《瞧这一家子》里的女配角、泼辣张扬的售货员张岚。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刘晓庆本人有几分相似,刘晓庆演得得心应手。她在片中只有29个镜头,却赢得了第一座奖杯——1980年的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刘晓庆红了,但仍有人评价刘晓庆“表演没深度”。没进过专业表演院校的刘晓庆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的演技。1980年,她主演了由曹禺话剧改编的电影《原野》。第二年《原野》问世,果然受到国外电影专业人士的好评。但片中几场“激情戏”,在当时看来尺度较大,因此影片在国内禁播。直到7年后,《原野》才在国内上映,刘晓庆因此获得1988年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火烧圆明园》火起来

  20世纪70年代,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在邵氏公司的摄影棚内拍摄了清宫大戏《倾国倾城》,该片的艺术性以及对紫禁城的还原程度令内地影人击节称赞。这直接促成了1983年两地合拍片《火烧圆明园》的问世。片中灵魂人物慈禧太后的扮演者就是刘晓庆。

  李翰祥是位古装片大师,早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学校,对老北京非常熟悉。在拍摄《火烧圆明园》时,他查阅的大量史料,让影片的内容大大超过了一部影片的容量,最后不得不分成了两部,即《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这两部影片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宫廷斗争为主线,再现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历史事件。同时,结合正史与野史,把慈禧这个女性的爱恨悲欢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影片拍出了前所未有的宏大气势,皇权威严、山河悲壮和女性命运均得到了富有感性的表达,一经问世,海内外一片赞誉,文化部授予其19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这两部影片奠定了刘晓庆在国内影坛的地位。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成为最大的看点,年轻时的天真娇媚、年长后的心机城府和阴险毒辣,都被刘晓庆演绎得入木三分,过目难忘。这使得刘晓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与慈禧太后画上了等号,她更火了。

  为了演好慈禧,刘晓庆也吃了不少苦头。“头上顶着十几斤的头饰,全靠一小撮头发与它连接,每天都大把掉头发,一整天拍摄下来头疼欲裂。这种状况每天如此,持续了整整一年,到最后头顶上竟然有一大片头发不翼而飞,成了一个秃顶,8个月以后才慢慢长出来,恢复原状。”更令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是,当时刘晓庆除了每月50元的工资以外,再无任何酬劳。

  《芙蓉镇》正是高峰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刘晓庆艺术生涯的高峰。她演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要与当时最顶尖的导演、演员合作。1986年,著名导演谢晋找她饰演《芙蓉镇》女主角“豆腐西施”胡玉音。

  谢晋早年曾得到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大师的授业指导。改革开放后,他执导的影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都是表现政治浪潮中小人物的命运,充满了人文关怀。《芙蓉镇》也不例外,这部影片力求更加关注“人性”,通过各色人物在从“四清”到“文革”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这20年的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呈现和反思。影片最大的突破,是大胆加入男女主人公长达4分钟的吻戏,给当时的观众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刘晓庆也凭借该片得到了金鸡奖、百花奖双料最佳女演员奖的殊荣。

  《武则天》再现辉煌

  20世纪90年代,刘晓庆从电影转向电视,从演员转向商人,出演和投资拍摄了大量电视剧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95年陈家林执导的历史剧《武则天》。

  对于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选谁出演是最大的问题。一向以拍摄历史题材见长的陈家林觉得,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表演实力,只有刘晓庆能撑得起武则天的形与神。面对陈家林的力邀,刘晓庆开出了一个条件:“我要从14岁演到83岁。”这让陈家林有点为难,但还是答应了:“我一定要给你搜个最好的化妆师出来。”于是,他找到了毛戈平。

  据毛戈平回忆,他走进《武则天》剧组,某种程度上是被“逼”的。当时他正在尤小刚导演的《京都纪事》剧组工作,陈家林不知从哪打听到了毛戈平,一定要他过去试试。毛戈平怀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不情愿地拎着个破袋子就去了。抱着“越年轻越好”的念头,毛戈平给刘晓庆化了1小时的妆。虽然还不够完美,但获得了刘晓庆的认可:“这部戏,如果你能化好我,会让你名扬四海。”毛戈平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回答道:“这个你放心,10年以内,我肯定会出名的。”刘晓庆反问:“如果你能马上成名,为什么要等10年呢?”毛戈平被她说服了,留在剧组为她设计了从14岁到83岁的一系列妆容。

  1995年,电视剧《武则天》红遍大江南北,创下内地电视剧的收视高峰。至今依然被视为中国最好的历史剧之一。电视屏幕上,14岁的少女武媚娘出场的一瞬间,完全看不出她的扮演者刘晓庆已经40岁了。30集的长度里,刘晓庆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从武媚娘到则天皇帝的一生,成为继慈禧之后又一个深入人心的历史剧角色。

  在刘晓庆的演艺生涯里,《武则天》让她成功跨入新的时代,使“80后”一代人牢牢记住了她,观众层得以年轻化。

  每代人眼里都有一个刘晓庆

  本刊记者 | 张忆耕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言,用在刘晓庆身上同样合适。从1975年至今,刘晓庆在影坛活跃了37年。如果每10年算一个年代,她跨越了4个年代。在4个年代的观众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刘晓庆。

  “50后”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刘晓庆恰逢一个特殊的时代。1979年,中国电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摒弃了过去样板戏的模式,开始追求真实,还原生活。这一时期的电影很少受政治的影响,而且拍摄经费由国家一包到底,演员可以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中国电影创作历程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而且,当时的电影观众也是人数最多、最有热情的,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很难达到。时代为刘晓庆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反过来,她也为那个时代增光添彩。

  与同时期的其他女演员相比,刘晓庆具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为她在电影中恰到好处地拿捏角色心理、展现人物性格提供了基础。如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为胡玉音这个角色赋予了历史、人性的内涵,把一个女人身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充分释放出来,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我们是刘晓庆的同龄人。那些作品的片段和她精彩表演的瞬间,一直留在我们的回忆中。而且,它们带来的独特情感印记和历史印记,组成了我们对一个时代的记忆。

  “60后”

  北京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丛峰:“60后”是伴随着刘晓庆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在我们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刘晓庆家喻户晓。当年《大众电影》杂志发行量近千万份,刘晓庆是封面上的常客。

  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刘晓庆,是在电影《小花》中。刘晓庆的出现多少带点横空出世的味道。她青春亮丽、热情洋溢、感情真挚又很有气势,无论形象、气质还是表演都与众不同。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影片《火烧圆明园》。刘晓庆把慈禧塑造得非常立体,打破了人物脸谱化的概念,体现了深厚的表演功力。

  如今,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大批年轻漂亮、有才华的演员涌现出来,他们更能够迎合时下的市场需求。但在“60后”观众心里,刘晓庆是无可替代的、是亲切的,她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成长的那个时代的深厚情感。还有一点,刘晓庆热爱表演艺术,几十年来一直对此执着追求,这在当下的影视圈中非常难得。在她身上依然有过去中国电影人追求的东西,那种对艺术创作认真的态度,是值得当今电影人学习的。

  我仍然期待她能够塑造更多银幕形象,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70后”

  编剧顾小白:作为年轻编剧,我们看到的刘晓庆可能和前辈们不一样。比方说,我喜欢《芙蓉镇》里的胡玉音,是因为这个角色的性格与刘晓庆的性格有相似之处,但角色又没有被演员遮盖掉,这是了不起的功底。

  刘晓庆以前挑剧本的眼光很好。早期的《火烧圆明园》、后期的《武则天》都很适合她,让她成功塑造了慈禧、武则天。其实这样的角色处理不好,很难产生立体、丰满的效果,容易让观众只关注演员本人。比如,伊丽莎白·泰勒就被自己的光环所笼罩,到后来她演什么,观众看到的都是她而不是角色,她被当作一个话题人物来讨论,而非演员。

  所以我觉得现在刘晓庆可以挑一些与“女王范儿”拉开距离的剧本,如喜剧剧本。或者演绎一个历经波折、晚景凄凉的母亲,内心却倔强、不服输。以刘晓庆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完全可以诠释出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观众也可以感受到比“女王范儿”更强烈的冲击力。

  《风华绝代》这个剧本倒是很适合刘晓庆。主角赛金花是女强人,但也是边缘人、被社会摧毁的人。角色的丰富度为演员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魅力远远超出了武则天、萧后等。《风华绝代》是刘晓庆近年来选得靠谱的一个剧本。

  我并不觉得刘晓庆是属于过去时代的人,未来她可以塑造出更多的经典形象。好莱坞有很多与她年龄相近的一线女演员,比如梅丽尔·斯特里普,可以在《穿普拉达的女王》里演“时尚女魔头”,也可以在《铁娘子》里演撒切尔夫人。和漂亮的容貌相比,梅丽尔·斯特里普更看重表演的立体性和多样性,观众其实更欣赏、更钦佩这样的女演员。刘晓庆一直在保持年轻漂亮的外形,这也算是演员的一种执念吧。如果能够放下这种执念,天地更宽。

  北京麦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谢宁:2010年6月,我作为刘晓庆的宣传负责人,开始在工作上与她有接触。在此之前,对刘晓庆的了解,仅仅是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和娱乐新闻中的报道,感觉她是一个能折腾的女人。真正接触后,她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天真,至今仍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刘晓庆成名的年代,影视产业还不发达,行业环境相对单纯,时至今日,无论影视环境、传媒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她依旧是个只执着于艺术创作的人,还保持着严苛的自我要求,比如工作绝不迟到,为角色全心投入、奋不顾身。

  刘晓庆身上有着四川女子的个性,爽朗、直接、爱恨分明,是个很真性情的人。她经常会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聊天,有时也会在一些小事上斗斗嘴。她只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世故,更不会去故意讨好或迎合。她也是个很好的闺蜜人选,擅于倾听别人的心事,然后以大姐姐的身份给出建议和指导。无论我们有感情还是工作上的烦恼,她都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现在刘晓庆处于最好的时期,外形保持得很好,工作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作品,该得到的全部都得到过,她的心态是自信、平和的。面对外界的非议和负面报道,她只是一笑而过。

  “80后”

  天津美域话剧团导演、演员王浩: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刘晓庆。姐姐?阿姨?我是“80后”,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时候那部电视剧《武则天》上。前段时间知道她出演话剧《风华绝代》,这在话剧圈是件大事,我才再度关注她。《风华绝代》的演出很火爆,我和参与这部戏的天津人艺的老艺术家聊到刘晓庆时,他们都称赞她为人低调谦逊,排练的认真态度让大家非常惊讶。这与很多新闻里描述的刘晓庆形象大相径庭。

  作为年轻的戏剧工作者,我喜欢接触有性格的演员。当然,“有性格”必须建立在业务水平优秀的基础上。刘晓庆就属于这一类型的演员。一个好演员如果没有独特的性格,没有征服观众的气场,会让观众记住吗?正因如此,即便我看她的戏不多,但只要提到她,第一印象就是气场强大,是个真正的大腕。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刘晓庆事业的鼎盛时期,未曾见证过她夺得双料影后的辉煌时刻。也许她不会再大红大紫了,喜欢她的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少了,但“刘晓庆”3个字跨越了4个年代,顽强地活跃在近40年的新闻报道里,这样的女人,是很了不起的。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