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不穿黑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0日 09:41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尽管在谈论“英伦范儿”的时候,许多人倾向于将其描述为“一脸惨白、一身漆黑”的冷峻形象,但传统的英国人会反驳这个论调,并郑重其事地说:我们不穿黑色西服。

大卫·希克斯(David Nightingale Hicks)是一名英国室内设计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以色彩运用闻名。这名自学成才的设计师,在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开店,客户包括英国王室、道格拉斯·范朋克、康泰·纳仕夫妇、海伦娜·鲁宾斯坦等世界名流。在其过世多年后,他那色彩明丽的墙纸设计,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一次,是Gieves & Hawkes的西服。然而,在大卫·希克斯启发下使用的彩色印花,真正呈现在西服上时,却不甚起眼,粗看过去,依然是英国传统的海军蓝西服。
“谈到男装颜色的时候,人们总是很谨慎。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风格是冷静、低调、中产式的,很少用明亮的色彩,而总是使用灰色、蓝色和白色。”纪礼泽(Raymond Mark Clacher)对本刊说,他是Gieves & Hawkes品牌运营总监。位于“男装圣地”萨维尔街一号的Gieves & Hawkes,是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和3个皇室徽章的男装品牌,以为英国皇室提供服务而广为人知,被看成是英国男装的代表。
尽管在谈论“英伦范儿”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将其描述为“一脸惨白、一身漆黑”的冷峻形象,但传统的英国人会反驳这个论调,并郑重其事地说:我们不穿黑色西服。“Gieves & Hawkes的家族继承人罗伯特(Robert Gieves)在世的时候,就这么对我说,‘Gieves & Hawkes’从来不做黑色西服。”纪礼泽对本刊说,“你看到的那些T台模特,他们戴着黑色的领结——实际上,这些‘黑色’一开始是海军蓝色的。过了很多年后,才逐渐成了你看到的‘黑色’。但从染料的颜色上看,它还是非常深的海军蓝色。所以罗伯特认为这种‘黑色’可以接受。”
留意一下,会发现正统的英国男性,其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热爱黑色,出现在重要场时合尤为如此。英国王室是一个典型例子。被媒体无数次赞许穿衣有道的查尔斯王子,经常一身海军蓝西服现身在公众面前;而年轻的威廉王子,在结婚这样的重大场合,穿的是一套红色军服——红地毯上,男嘉宾一色黑色西服的盛况,只会出现在大洋彼岸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我们不用黑色,是有历史原因的。”纪礼泽对本刊说,“你知道,如今男装里的许多物件,都是从军装演化而来的。今天的成衣西服,是从军队制服逐渐演变而成的。在颜色上,一开始以炭灰色居多。英国皇家军队的军服,则都是深蓝色。”
查尔斯王储偕卡米拉在Gieves & Hawkes的店铺参观(摄于2009年)
“自然界没有黑色”——这是19世纪印象派艺术家拒绝用黑色的原因,因为他们希望把握颜色里光线飞驰的效果。在一些画作中,莫奈就曾拒绝使用黑色颜料,而用多种明亮色彩的混合色代替。尽管艺术家对于颜色的细微差异百般挑剔,但要获取黑色颜料并非不可能,而对于早期的染匠,情形就不一样了。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手上根本没有真正的黑色染料,而黑色的颜料又不溶于水,因而不可能附着在衣服纤维上。17世纪欧洲染匠的做法,是将好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直到染出类似黑色的颜色为止。
“从染色上说,染黑色是很困难的。而且,黑色是很难保持的一种颜色。在下过几次水以后,许多黑色西服就变成了灰色。持久不褪色的黑色,使用的一定不是天然材料。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决定不做黑色,而只做灰色与蓝色。”纪礼泽对本刊说。
无论喜欢与否,英国人对于黑色的流行,有过莫大的功勋。在西方文化里,黑色象征着哀悼与死亡——这并不难理解,作为一种吸收了所有光线却没有任何回复的颜色,黑色无疑是死亡的最佳隐喻。但1910年的皇家赛马会改变了黑色的命运。“黑色阿斯科特”(Black Ascot)成为时尚史上的著名事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灵感源泉——《窈窕淑女》就是其中一例。
直到今天,英国男性依然被夸赞为全世界最会着装的男性群体。“穿萨维尔街西服的英国男人,像个男人该有的样子。比如说‘007’詹姆斯·邦德,他看起来就像一个十分正常的英国男人,人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男人该怎么穿。”纪礼泽说。他对于过分时髦的物件赞誉度不高,比如意大利式浅色短夹克——这种夹克深受欧洲年轻人喜欢,后来传到日本,几乎所有日本男人都有这么一件。“短夹克、牛仔裤——我年轻的儿子也这么穿——他还没到懂得要为工作好好穿衣的年纪。在佛罗伦萨,也可以看到很多穿浅色短夹克的男人,这让他们看起来就像个中学里的男孩儿,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纪礼泽说。
在这些英国绅士看来,重要的不是“时髦”,而是“得体”。“我们希望为‘永远的四十岁’着衣,希望让顾客衣着得体。比方说,一个CEO来到店里,我们会给他合适的衣服,而不是时髦却愚蠢的服装。”纪礼泽说,他如今50多岁的年纪,但他不希望穿得像50岁,也不愿意像他的儿子那么年轻。“我希望自己就是40岁的样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年龄。”
这似乎是颇有意思的一件事,法国人认为“公爵夫人永远31岁”,而英国人则说,40岁是男性的美好年纪。“在上世纪上半叶,成衣出现前,法国人统治着世界的时尚。那时的衣服都是裁缝做的,我的父辈穿的都是定制西服。法国人发明了高级时装,所以他们嘲笑英国人,说我们无聊、不性感、乏善可陈。美国人也爱法国的东西。但到了60年代,意大利人成为时尚界的新宠,电影里的意大利短夹克让所有人着迷,它成了‘新性感’,人人都爱它。而现在,再去伦敦,你会发现惊人的变化。伦敦在带给大家惊喜。”纪礼泽对本刊说。
“回顾服装史,会发现是英国人发明了西服。直到现在,日本人还管西装叫‘萨维尔街的西服’。人们经常说,英国男人是有格调却老派的,这或许没错。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历史里。”纪礼泽说,“人们认可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工艺与材质。除了这些,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的服装,是正常、实穿、大方得体的。我们不会为了时髦而变得荒唐或愚蠢。我们所做的,是让衣着经典且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