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新浪尚品 > 谈资 > 正文

乔布斯:改变世界 能否改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5日 08:34 南方周末 微博

  乔布斯迈向辉煌之路与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时间上不谋而合,他的触角通过孜孜不倦的技术革新延伸至这个国家并在不同时期迎合了其发展浪潮,最终催生了独特的中国的苹果文化和现象。对乔布斯万众顶礼膜拜的中国,也是盛行复制创意和技术的中国。乔布斯“为改变世界而活”,却为何没能改变“山寨中国”?

对乔布斯万众顶礼膜拜的中国,也是盛行复制创意和技术的中国。乔布斯“为改变世界而活”,却为何没能改变“山寨中国”?  对乔布斯万众顶礼膜拜的中国,也是盛行复制创意和技术的中国。乔布斯“为改变世界而活”,却为何没能改变“山寨中国”?

  美国苹果公司创办者乔布斯再也无法享受明媚的加州阳光。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官网发布讣闻,宣告这个传奇而富争议的硅谷之子,在和胰腺癌抗争了8年后终于停止了思考。

  在Twitter上,乔布斯的死讯以每秒约1万条传播,相当于本·拉丹死时的两倍;在美国,人们涌向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乔布斯住所,用鲜花、涂鸦和咬掉一口的苹果祭奠这个“伟大的朋友”;在欧洲和日本,年轻人成为哀伤的主角,他们举着显示乔布斯遗像的iPad走上街头;就连宿敌微软和Google,也历史性地降下半旗和推迟新品发布来向这个最让人头疼的对手致敬。

  在遥远的中国——一块乔布斯终生没有涉足的土地——类似的情景也正在上演。在北京等大城市,人们被莫名的忧伤笼罩,“果粉”们不顾长假里糟糕的交通,涌到市中心的苹果店献上鲜花、诗句、香烛,甚至眼泪;哀悼的微博被海量转发,媒体头版则清一色变成了乔布斯专号,当晚的北京三里屯广场烛光摇曳,途经的人们驻足静默。

  “他是个好人。”北京市民陈建荣感到有些难过,“我不需要懂电脑就能和孙子一起玩iPad,他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快乐。”

  中国人第一次变得不那么容易接受一个外国人的离去。一直以来,乔布斯和中国的距离既远又近——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来过这里,是本世纪商业巨星中对中国价值认识最迟钝的一个;但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消费地和代工厂,乔布斯更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商业偶像之一。

  “乔布斯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人的生活。”北京三里屯,一位祭奠者这样评价这个一生从未到过中国的美国人。

  从1976年苹果创立开始,乔布斯迈向辉煌之路与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时间上不谋而合,他的触角通过孜孜不倦的技术革新延伸至这个国家并在不同时期迎合了其发展浪潮,最终催生了独特的中国的苹果文化和现象。而一生特立独行、锐意创新、以think different为标志的乔布斯,却在被称为“山寨大国”的中国受到万众顶礼膜拜,其中意味不乏反讽。这个“为改变世界而活”的人,能够改变中国?

  AppleII与“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是一种时尚,这很容易从一些城市街头获得验证,例如上海。10月8日,乔布斯离世后的第3天,南京路上人流如织,享用着苹果产品的年轻人沉浸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乐趣中,他们可以自由便捷地聊天、阅读、视听和网络购物,世界在指尖的移划中变得越来越近,想象则延伸得越来越远。

  只有一个人的思绪时常陷入时光隧道,他是上海计算机教师王颂赞,这一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27年前,王颂赞在这里迎接了邓小平。

  时值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第二次南巡停留上海,王颂赞和他的两个小学生作为科技成果的一项进行计算机操作演示。当时除了师徒三人,还有另一位主角——一台“AppleⅡ”计算机,这是乔布斯于1970年代末的一个天才之作,它结束了计算机的零件时代,以卓越的设计和功能成为全世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

  这开启了乔布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他的“AppleⅡ”销量惊人,他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富翁,买了一座山上的房子和奔驰双人小汽车,时常兜风和裸泳。随后美国高中学校的计算机普及运动又帮了他的大忙,仅仅用了5年时间,苹果公司就从一个车库作坊变成收入规模达十亿美元的革命性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而此时中国的计算机领域一片沉寂。“文革”中动员式发展让中国的计算机沦为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的拼凑品,还有著名高校研制出“只会加法不会减法”的计算机的笑话。

  1980年代初,乔布斯的一个雇员来上海,随身带了一台“AppleⅡ”,结果他发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失望中将其留在了中福会少年宫。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乔布斯曾关心过这台电脑的下落和即将产生的深远影响。像无意中抛出的一条纽带,这个米黄色的方盒子为刚刚经历了拨乱反正、开始“科学春天”的中国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李劲幸运地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接触计算机的孩子。

  当天上午10点多,邓小平来了,他微笑着看着13岁的李劲熟练地敲着键盘。屏幕上先后出现了欢迎字幅、会跳舞的机器人和呼啸升空的火箭。现场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这台神奇的机器,离场的时间一拖再拖。

  邓小平拒绝了工作人员递来的椅子,饶有兴致地看李劲进行人机对弈。最后李劲输了,邓摸着他的头,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话改变了李劲的命运,也把更多的中国孩子送进神秘的计算机世界。一场延续了近10年的轰轰烈烈的计算机普及浪潮由此涌动。“真正的探索开始了。”王颂赞说。

  苹果电脑随着浩大的宣传运动在中国出尽风头,成为教研单位争相引进的对象。福州一中在那一年购买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将近2万元,还专门为其配备房间和空调。”该校第一位计算机教师刘永柱说,“后来有学生竞赛获奖,还受到央视的采访。”

  北京景山学校的毛桂芬老师则清晰地记得当年和同事抢着看一本快翻烂的苹果计算机中文说明书的情景。“那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年代,经常整宿整宿地研究。”而放学后跑到父母单位的电脑上玩一个叫“小蜜蜂”的游戏,则成为了整整一代儿童的集体记忆。 

  1984年变得越来越汹涌澎湃。计算机热潮方兴未艾,全民经商潮又因邓小平的南巡而涌动,联想、科海、四通、华海、信通等大批电脑公司在这一年诞生,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也初具雏形,苹果公司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1984年因而被称作中国计算机业的“元年”。

  这一年,乔布斯则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他的年销售计划已经直指50万台。他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拥有4.5亿美元财产,是富豪榜的常客,更重要的是,他才29岁。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