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黑金暴富的冲动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09:15 中国经营报

  导读:在鄂尔多斯,这个曾经以农牧业闻名的“诗情画意”之地如今已是“黑金”之城,埋藏在地下的煤炭遍布该市70%的国土面积。

  作者:方辉、王珊珊

  4月7日,又一场扬沙袭击了内蒙、新疆和甘肃等地。

  在鄂尔多斯,这个曾经以农牧业闻名的“诗情画意”之地如今已是“黑金”之城,埋藏在地下的煤炭遍布该市70%的国土面积。于是,一场疯狂的“掘金”盛宴开始替代原有的农牧业,鄂尔多斯从此由绿色经济转向“黑色经济”,“黑金”上面覆盖的是草原脆弱的生态。一夜暴富的冲动很快掩盖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疯狂的掘金运动

  每天进账200万元现金,数钱数到手麻!

  赫老板说,这是他年产160万吨左右的“盛况”。如今,这个局面很快要改变了——扩产到300万吨计划马上报批下来,届时,他每天的收入至少要翻倍了。

  赫老板的煤矿在鄂尔多斯还算不上大矿,他只是鄂尔多斯数以百计的小矿主之一。在赫老板方圆15平方公里的煤矿上,准备或已经搬迁的牧民拿到了他们的补偿后,推土机只需在他们已经搬迁的土地推出30米左右的深度,黑黝黝的煤炭就会显露出来。记者看到,偌大的工地上,运煤车过后,则是那些被推开的草皮以及裸露在大风之中的沙尘。而类似这样的开矿面积在鄂尔多斯有2000多平方公里。

  赫老板只是鄂尔多斯东胜区60多家煤矿的老板之一,其中像赫老板这样规模的煤矿在鄂尔多斯东胜区有十多个。据统计,鄂尔多斯已探明确定有煤炭的区域占该市国土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的70%,与山西、河南等储煤大省不同的是,这里的煤炭多为浅层煤,开采方式多为露天开采,用当地人的话来描述:扒开草皮便是“钱”。

  正是具有易开采、储量大的特性,各路“煤神”纷至沓来。知情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08年煤炭市场最火的时候,一个原价1.5亿元的煤矿半年内转手两次就能炒到16亿元,而那些神通广大的煤矿贩子更是空手套白狼,轻而易举就能赚几千万元。“那是一个捡钱的疯狂年份,只要和煤炭沾边就能致富。”

  据鄂尔多斯煤炭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大大小小的煤矿总共263家,最小的年产30万吨,大的年产1000万吨。在这些煤矿中,央企项目由国家审批,本地企业由鄂尔多斯市审批,而审批项目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占到了60%,而且所有露天开采的煤矿,无论大小都由自治区审批。

  这样的个体差异,使得鄂尔多斯的大小煤矿分属不同的管理层级,但他们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不分昼夜地从草原之下攫取煤炭。据统计,鄂尔多斯市2008年的总产量是2.5亿吨,2009年增长了32%,达到3.3亿吨,而2010年预产量为5亿吨,如果实现,增幅将超过50%。

  与鄂尔多斯中小型煤矿“突击扩产”相比,央企在鄂尔多斯的圈地布局一直在稳步推进。4月5日,记者在鄂尔多斯杭锦旗的塔然高勒乡看到了在建的神华年产1000万吨的深井煤矿。这个原本要在2011年年底投产的大型煤矿因遇到施工难题而推迟到2013年完工,但这个项目本身就给了周围的中小型煤矿信心,“市场需求将长期存在”。

  而更具“榜样”意义的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2009年该集团羊绒利润只有3000万元,而包括煤电在内的其他利润达到了9亿元。

  盛宴背后的推手

  鄂尔多斯煤炭产业这种让外人看来近似疯狂的增长,在该市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据了解,鄂尔多斯市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161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365.8亿元,增长38%,东胜区、准格尔旗两个煤炭重镇的财政收入也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而今年鄂尔多斯已将经济发展目标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4%左右”,这些远远高于国家发展目标的数字如何实现?毫无疑问,鄂尔多斯将继续“向地下要财富”。

  “鄂尔多斯现在已经开采和正在开采的煤矿是2000多平方公里,可以说只是总量的一个零头。”鄂尔多斯煤炭局一位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

  煤炭带来了财富,也创造了“奇迹”,除了10年增长13倍的GDP,鄂尔多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现实奇迹是康巴什新区,这个被媒体称为“鬼城”(街道上鲜见行人,毫无人气)的地方,耗资50亿元,历时5年建成,但因为配套设施不完备,和超越一线城市的房价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一般楼盘每平方米7000元起价。

  草原遭受新的破坏

  在鄂尔多斯,无论是本地政府审批的项目还是自治区政府审批的项目,“环评”都是开矿企业面临的最大门槛。

  “企业在开工之前要给当地政府预交一笔‘押金’,开采完了必须回填复垦。”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企业的复垦没有达到标准,“押金”就要被没收,当地政府用这笔钱去完成复垦。

  而在企业眼中,回填复垦并不是什么难事,实际上在开采过程中一边开采一边回填还为企业减少了很多麻烦,“那么多的土往哪里运?直接填回原来的煤坑当然最方便了。”赫老板告诉记者。

  但这样简单的回填方式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对草原致命的破坏。“现在煤矿回填是把表层土埋到最下面,而被翻上来的沙土没有任何营养是长不了东西的,这直接影响复垦的效果。”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张卫国介绍说,“草原上的营养层只有30至50厘米厚,这是长年累月形成的宝贵土壤,失去了这层土壤,再怎么复垦,效果都有限。”

  据了解,有效的回填方式是先将表层的营养层迁移走,然后再开挖,复垦时再把营养层移回来。然而,在鄂尔多斯众多露天煤矿中,没有一家采取上述方法。有专业人士分析说,这就意味着开采一个露天煤矿就会破坏一大片草原,而且比过度放牧破坏的更彻底。

  对于超出鄂尔多斯管辖范围的区属企业或者央企,该市的监管部门更是显得无能为力。鄂尔多斯煤炭局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央企淘金后纷纷离开这里,留下被污染的地下水、塌陷等等状况,综合治理起不到效果,可我们监管不了他们。”

  “外来的企业都不愿意在环保上投入太多,我们有监管的权力,但也动不得它们。” 张卫国坦言,和政府发展经济相比,严格要求煤矿搞环保,难度很大。“就拿迁移表层土来说,煤矿企业的利润足以进行这样的努力。但只要我们一管,他们就把市领导搬出来了。”

  反馈

  鄂尔多斯这几年的发展是典型的暴富,这种发展方式的问题是绝对不平均。有人弄到了政府资源,然后就开发自然资源,然后受益,其他人很难参与进来。所以有说法:张家有钱1000万,邻居九个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对财富的贪婪使得人的很多劣根性都暴露出来,很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就被资源给害了。想象一下,几十年后,资源用尽了,这些地方还能靠什么发展?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