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一本关于现在历史的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0日 11:08 精品购物指南

  导语:2009年,一部《德川家康》勾起了读者了解日本历史的兴趣,该书至今畅销不衰。一年之后,《德川家康》的余温仍未消退,山冈庄八的鸿篇巨制《明治天皇》又在读者的期盼之中火热登场。可以说,这一次山冈庄八向中国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阅读角度。在《明治天皇》中,历史似乎已不仅仅只是过去的往事,而是影响、启迪着今天的人们。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上市之后,中国读者关注度提升,关于“明治天皇”这个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各类研究学者更是高度关注。日本如何从几近被列强瓜分的境地中迅速崛起,成为现在的经济强国讨论的热门话题。

  近期上架的《明治天皇》,具备了在中国图书市场热卖的潜质,这不仅仅是因为本书引申出的“日本崛起”主题可以带给当代中国读者的启示,更为吸引人的是该书白描般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重新捧起金庸的武侠,或是喜爱历史小说的读者熟悉的《杨度》之类小说的感觉。

  日本的“明治维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百日维新”,中国根基不牢的“戊戌变法”,使得近代的中国失去了第一次和世界发展接轨的机会。而相似的社会背景,同样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为什么日本的变法会成功?中国的变法会彻底失败?这本《明治天皇》可以给读者一个满意的解答。

  ——知名博客写手、自由媒体人瞿晓

  读出现在的历史

  嘉永三年(1850年),一位法号莲月的尼姑为躲避流言蜚语而四处寻找落脚点,施以援手的清水寺和尚月照和拜托莲月说情的诸大夫田中河内介相继出场。经由这两个心存抱负的人物,小说拉开了宏大的叙事长线。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觊觎日本列岛的荷、美、英、俄等国船只——“黑船”在日本近海出没,侵占企图昭然若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德川幕府在闭关锁国的两百年中养尊处优,表现无能。大和民族沉睡多年的太平酣梦即将被惊觉而起。此时,效忠皇室的大纳言中山忠能将爱女庆子送往皇宫,为屡受皇子夭折之痛的孝明天皇延续香火。中山家的家臣兼庆子的老师田中河内介临危受命,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期盼着拯救国人于水火的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的降生……

  一年前,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风靡中国书市,它讲述的完全是一个历史故事。而《明治天皇》讲的是影响至今的现代大变革。人们从前者那里只能抽象地关照着自己,而在后者那里看到的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有评论认为,作为一本历史小说,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娓娓道出日本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及全国奋跃的情形,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历史厚重感。不过历史也有“现代的历史”和“过去的历史”之分。这使人不禁想起法国解构主义思想家福柯的话:“如果这是一本关于过去的历史,那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如果这是一本关于现在的历史,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在共通的历史中寻找启迪

  倘若读过这本书,想必有的读者头脑中会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在19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同时面临西方国家殖民入侵的困境,并且也几乎同时进行了“维新运动”,但为什么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

  相比于“戊戌六君子”被砍头的惨败收场,明治天皇率领维新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最终把日本带入了强国富强的快车道,其基本精神一直影响至今。当时,正是在“明治维新”的强烈启发下,清末的“戊戌变法”才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大兵压境,试图敲开日本国门。书中让日本沦为其殖民地的那几个章节,光看英国、荷兰、美国、俄罗斯等国威逼利诱,迫使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口岸“通商贸易”,爱国人士为了维护日本主权,与之斗智斗勇的段落,就忍不住会想到我们的《林则徐》《鸦片战争》《傲雷一兰》等影片……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样的屈辱,难免会让中国读者对此有着切肤之痛般的共鸣。共通的“爱国主义”情绪的渲染,也无形之中降低了这本书的阅读、理解门槛,从而带来的则是更多的比较与启迪。

  对话

  胡令远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因为是做日本研究的,平时阅读的资料也很多。但过几天再回味起来觉得这本书其实很有意思,有咀嚼的价值。”

  历史人物传记是近年来书市上的热门题材,但是印象中外国人物传记,在中国受欢迎的似乎不多——除了一些当代财经和政治人物的传记之外。而《明治天皇》这本书出版后便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您认为,与其他描写外国近代史的书相比,这本书有哪些独特之处?

  胡令远:我认为这本书对中国是非常有意义的。中日两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但其实中国一般的老百姓对日本的历史了解很少。而明治天皇算得上千古一帝,在日本历史上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人物。这本书并不是学术性很强,或是只适合精英群体阅读。虽然是人物传记,但读起来感觉倒像是《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叙事又很风趣。《明治天皇》通过介乎于传记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呈现方式,作为一本通俗的读物更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和了解日本的历史。

  您认为中国读者在读过这本书之后会得到什么启发?

  胡令远:该书在语言方面将日本文学细腻的特征充分显现,书中讲到的“黑船”在日本近海出没等细节对中国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在近代,其实日本的命运和中国一样。作为东亚的国家,大家都有过共同的命运,对中国的读者来说很有启发。此外,读这本书会对加强两个民族间的了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从该书本身的表现来讲,它是把一些历史的事件通过有趣的小说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书中谈到的志士,就像中国当时的“六君子”“戊戌变法”具有同样性质。我认为这本书将来会成为针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经典读物。

  就一本以日本近代史为题材的小说来讲,您认为《明治天皇》除了客观地讲述历史之外,还有哪些过人之处?

  胡令远:这本书和中国的历史类读物有所不同。像《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书故事性比较强。而日本文学本身比较细腻,虽然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但细致的描写比较多,这对中国的读者应该是一次不同的阅读体验。其实,各种样式的日本文学在中国还是很有市场的,我相信经过时间考验,这本书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明治天皇》的作者山冈庄八,在日本可谓大名鼎鼎。而在中国则是拜《德川家康》所赐,近两年才为人所认识。在您看来,《德川家康》和《明治天皇》两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

  胡令远:德川家康和明治天皇在日本历史上作为风云人物,他们的背景和立场完全不同,代表了日本的两个方向,是皇家和武家的区别。两家其实是对立的。日本的二元政治非常有意思,虽然实权在幕府手中,但他却要经过天皇的任命,两者关系很微妙。而两者形象也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在描写上,两者的性格完全不同。通过他们的传记可以展现日本不同的历史风貌和历史人物。

  由于明治天皇是处在日本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人物,因此,《明治天皇》这本书一开始就给读者带来一种风云变幻的压迫感。从形式上看,《德川家康》篇幅太长,要想看完此书实在是一件劳心又劳力的大工程。而《明治天皇》就精炼了许多,并且书中的纵横捭阖、权谋机诈之术更加高明,血雨腥风、撼人心扉的情景也更有现代感。

  德川家康的忍耐、谋略和权术成为中国政界、商界人士谈论的热点话题。那么,《明治天皇》又会吸引哪些读者呢?

  胡令远:日本历史上真正有实力的天皇并不多,大多只是个摆设,而明治天皇是个例外。明治天皇通过谋略,一点点地迫使幕府交出权力,在博弈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多手法,影射到现实生活中,比如企业失去了商场中的某个领域,而通过怎样的方法和谋略使失去的复得,书中说到的这一层含义恐怕是一部分读者比较关心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