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9日 12:03 南都周刊
导语:作为传统电影工业的末路拯救者,IMAX和3D这对兄弟,一个在视觉宽度上,一个在视觉深度上,想方设法试图将观众重新请回到电影院中。
作为传统电影工业的末路拯救者,IMAX和3D这对兄弟,一个在视觉宽度上,一个在视觉深度上,想方设法试图将观众重新请回到电影院中。要让那些在高清电视、杜比音响、蓝光影碟中养尊处优的人挪一挪屁股,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南都周刊记者_沈玎
IMAX,银幕好比篮球场
IMAX的英文全称是Image Maximum,在中国我们称之为“巨幕”。很多人都把它想得过于复杂,其实就和字面理解的意思一样——巨大的银幕。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当然也可以更大。说得更形象一点,就是相当于把一个篮球场给竖起来,然后把电影投射到这个“篮球场”上。巨幕的震撼性在于没有给你的视野留下多少非电影的空间。如果以前人们喜欢把看电影的乐趣比喻为是一种“隔窗偷窥”的话,那么现在你显然已经爬进了窗户之中。
这个疯狂的念头来自加拿大的三个电影人。1967年,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罗曼-克洛伊多,联合两位独立制片人格雷米-弗格森和罗伯特-科尔,成立了IMAX公司,开始了巨幕系统的开创工作。
这套系统的非凡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胶片制式和放映系统。一般我们在电影院所观看的多数电影都是35毫米胶片格式,而IMAX胶片的影像尺寸是70毫米,其感光面积相当于传统胶片的10倍。为了照亮它,灯箱功率必须达到15千瓦。也就是说如果把一台IMAX放映机搬到月球上去对着地球投影,我们也能看到它的光点。
IMAX的首秀是在1968年的大阪万国博览会,每天吸引了近三万名游客的光临。许多人都把这次展览称为IMAX的“临门一脚”,从那之后它一炮走红。《洛杉矶时报》将其形容为“一种撼动人心、前卫新浪潮的电影系统”。
然而在成为一种电影系统之前,IMAX公司还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让那么大的胶片运转起来?因为胶片的尺寸更大,所以进片速度也必须更快。并且由于放大的倍数很高,任何细微的胶片抖动都会造成银幕画面的剧烈颠簸。没有观众是愿意坐在影院里看“车震电影”的。
为此,IMAX公司特别采用一种“波状环行(Rolling Loop)”的技术来加速胶片转动,并增加了一个压缩空气装置,使放映过程中,每一画格都由真空装置牢牢吸附在镜头的后部,以保证画面的稳定性。
以标准电影每秒24格记,IMAX每秒放映的胶片长度是1.7米,每分钟则是102米。一部IMAX版《阿凡达》的胶片总长将超过15公里,胶片重量达到500公斤。
在08年之前,IMAX摄像机一直都没有应用于商业电影的拍摄。所谓的IMAX影片更多是通过一种叫做DMR的技术,将传统35毫米影片的画面导入数字电脑中,进行逐格优化后,再冲印到70毫米胶片上。这种DMR转制的非纯种IMAX影片仅仅通过放大画面,就让所有人叹为观止。
索尼影业公司副主席布莱克在《蜘蛛侠II》上映之际曾说:“当你手头有一部像《蜘蛛侠II》这样的电影,如果你不把它转换成这种无与伦比的IMAX格式来让观众们欣赏,简直是一种惊人的浪费。”
2008年,华纳公司联手IMAX,首次在拍摄过程就让IMAX摄像机介入。在《蝙蝠侠—暗夜骑士》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长达30分钟的纯种IMAX镜头,这部电影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得IMAX公司的股价一路攀升。当然也为IMAX的数字化改造做好了准备。
3D,老技术换新装
D是英文Dimension(维)的字头,3D电影即是三维立体电影的意思。梦工场CEO杰弗瑞-卡森伯格早就表示:“真正优秀的三维制作会大大强化故事效果,而不只是浮于‘讲述故事的方式’这一层面。当观众从电影院出来时,会觉得自己还在那个世界里。”杰弗瑞的预言在潘多拉星球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得到了印证。
当IMAX在影像宽度上寻求突破的时候,3D则正从另一个领域——影像深度上寻找创新的灵感。早期3D是采用红蓝眼镜技术,不过由于拟真度差,红蓝3D电影仅够与黑白电视过上几招。当电视逐渐彩色化后,红蓝眼镜技术遂沉寂下来。一直到后来偏振光眼镜技术的出现和完善,才让3D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在3D电影院中,戴上一个特制的眼镜,就可以观赏立体电影,不过很多人对其原理并不理解。你可以马上尝试用一个眼睛来看你的世界,这时候,你的那个眼睛就像一台传统的摄像机,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你可以选择将视线聚焦在前方或后方,同时你也可以注意到在视线周围那些模糊的、带有景深效果的背景。这个时候,你得到的画面是平面的,除却经验以外,你对于物体之间的前后距离没有概念。
现在睁开你的双眼。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靠的就是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厘米,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大脑就会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3D技术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分别看到各自的影像,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这就是所谓的“偏光原理”。目前较流行的3D电影制作手法就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像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
IMAX+3D,电影未来时
当IMAX与3D相结合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进入了电影本身。
IMAX 3D电影是使用两盘IMAX70毫米胶片,通过立体眼镜给两只眼睛分别提供两个单独的图像。结合巨幕,从而产生逼真的全视野立体效果。
不过同IMAX电影一样,真正使用IMAX 3D摄像机摄制的商业影片也非常少,多数时候还是放映由普通数字3D技术摄制的、经过DMR技术转制的IMAX 3D影片。
卡梅隆在拍摄电影《阿凡达》时,就是使用由SONY的HDC-F950数字电影摄像机和CineAlta F23数字电影摄像机组合而成的双机3D摄制系统。这个系统被命名为:Fusion Camera-3D System。
卡梅隆挑选的这两种机型虽属顶尖,但都是1920×1080的分辨率水准。也就是两个2K的画面,而IMAX影院放映70毫米胶片时分辨率可以达到6K。所以后期还是需要通过IMAX的DMR转制过程,提高《阿凡达》巨幕胶片版的品质。
最近,IMAX公司又启动了一项新的战略——从70毫米胶片放映系统改造为数字放映系统,这样能够大大改善发行IMAX影片的成本。因为每一个70毫米胶片拷贝的成本是2.2万美元,3D影片则是4.4万美元。而如果使用数字放映系统,把经过DMR技术处理的影片以硬盘等方式保存,这样一份拷贝的成本最高不会超过800美元。
有得就有失,数据格式的IMAX影片的最大分辨率仅为4K,与70毫米胶片格式(6K)相比,显然打了不少折扣。IMAX公司为了经济效益反而要不遗余力推广这种次优的东西,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现在看来,用两个分辨率为4K的数字电影摄像机组成的IMAX 3D摄像系统摄制,然后再用两个分辨率为4K的数字电影放映机组成的放映系统播放,将是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那种原汁原味的IMAX 3D 70毫米规格的电影,虽然有着最棒的效果,但也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我们能做的,除了感慨之外,那就是趁现在还有机会,快去IMAX 3D 70毫米影院,再过上一把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