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 10:08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邢婷 许陈静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是中央党校2000年中青班第四支部的学员。他用自己的画笔,把在中央党校的生活画了下来,并出版了一本《中央党校学习生活速写》的小画册。近日,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他爽朗地笑道:“那一幅幅速写,都是我们班上的真实生活,是进步和友谊的见证。”
和省部班、地厅班等短期进修班不同,中青班脱产学习的时间长达一年,而且学员比较年轻。从1995年开始,中央明确定位“中青班就是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力量的”。因此,学员的选拔也和省部班不同,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各单位的后备干部选拔进行全程审核、把关。
中青班的学员一进校就会拿到一张书目清单,上面列着包括《资本论》、《反杜林论》等在内的马列经典著作。这些书,他们要在头3个月内全部读完。在一年的学习中,中组部还会派出联络员,全程跟班学习,观察学员们的表现。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曾对媒体谈到,以往有学员因课堂上表现不佳,学期未满就被中组部叫停学习,“这对那个人的政治前途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一反面例子在学员当中广为流传,对学员端正自己的学风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上课第一天,朱明德和其他学员就感到“惊喜”。大家原本担心马列主义课程会枯燥,谁知教授们把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在中央党校的理论学习都会紧密结合当前实际。讲《资本论》的藏志风教授说:‘读《资本论》,第一遍莫名其妙,第二遍有点开窍,第三遍品到味道。’我下课后就把《资本论》的‘商品’一节认真读了三遍,联系到我工作过的门头沟山区的实际情况,真有些开窍了。”朱明德说,“还有杨玲玲教授讲的《苏联教训》,我发现现在讲苏联解体的教训,同1990年大家讲得不完全一样了。那时从基本理论去推理判断的因素多,现在注意从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经验结合上分析问题,更客观、更深刻了。”
中青班的课程,很注重培养学员的执政能力。有一次,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汪光焘,给中青班做完“北京市委市政府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讲座后,在校方的陪同下考察了党校的环境建设。当他看见党校后墙外的一条污水河影响到师生的生活时,当即拍板进行治理。这堂生动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青班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朱明德告诉记者:“我们到党校也是很怕考试的。”一是平时系统学习少,基本上没人来考他们;二是记忆力毕竟比不上青年学生了;三是爱面子,怕考不好招人笑话。因此每次考试前,党校培训部的老师都会给中青班做动员,让他们正确对待考试。为了考好,各个支部都会请老师来辅导重点。四支部的几个热心学员,负责把笔记整理出来,发给同学们复习。
2000年暑假,中央党校给中青班6个支部的200多名学员安排了调研实践活动。朱明德和其他6名学员是一个小组,前往浙江和上海调研民营经济发展。12天的时间里,他们走访了上海、杭州、绍兴、义乌等10个大小城镇。途中,很多鲜活的事情,引起了他们的深思。在义乌,一个民营商贸店的老板娘问他们:“‘入世’后,我们还能吃上饭吗?”在台州,民营企业家邱继宝问他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入党?”在天台山景区,小商贩、农民、清洁工跟他们讲旅游区里的“生活经”……这些所见所闻,对朱明德等人触动很大。在画本上,他不仅画下了当时的场面,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提问、建议和思索。调研结束后,他们不仅集体完成了《充满希望的土地——浙江民营经济调查》这份小组调研报告,每人还各写了一篇调研体会文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实现繁荣富强的重要途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一个亟待探索的新领域》、《一部思想解放的史诗》、《党员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模范作用》。后来,他们的调研报告被刊登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
在中央党校,中青班是最活跃的群体,不仅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在生活上也丰富多彩。他们举办过运动会,组织过学员俱乐部,还表演过大型文艺节目。朱明德用画笔,画出了中青班精彩的生活片段和老师、学员们一张张生动的面孔——
“袁梦琪老师总是提醒我们:‘学谁也别学马向东(落马贪官)……’他对我们要求严格,同时又善解人意,常常和同学们下棋、打牌、比赛乒乓球、台球。因为他,许多外省市的同学也不感到寂寞了。”
“时任上海团市委书记的薛潮,实在是我们支部的活宝,他热情、诚恳、细心,为我们支部的文化体育活动操心出力,功不可没。”
“学习期间,我从没敢小看马晓伟同学的潜力,但毕业不久他就担任了卫生部副部长,我并没有想到。”
“西藏山南地区行署专员白玛赤林从雪域高原来到北京,头几个月一直患富氧病,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刻苦读书。”
……
直到今天,回忆起这些事情,朱明德的心里仍充满了留恋之情:“我们每一个学员都要感谢中央党校中青班的培养!”
这里的教授不好当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邢婷
进入中央党校的学员,不仅有高级干部,还有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所以,这个校园里的几乎每位老师,都表示“很有压力”。
课堂争论司空见惯
在中央党校,“科学探讨无禁区”。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谢春涛、党建教研部教授蔡霞、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靳薇等,都是在这里有着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教龄的“老党校”。他们见证了无数次老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精彩的观点交锋。
由于工作经历、知识背景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学员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往往有很大偏差,争议由此而生。
蔡霞教授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中央党校的老师,很少能在课堂上获得一致好评。我们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岗位,同样一门课,有的学员会觉得非常好,有的根本听不懂,而来自发达地区的学员甚至会觉得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从2004年起,靳薇教授开设的“公共卫生与社会危机”课,成为地厅班的课程。一次,靳教授在上课时,做了一项测试:一包治疗艾滋病的药品,应该给下列艾滋病患者中的哪一位?选项包括:性工作者、家庭主妇、同性恋律师、卡车司机和吸毒青年。一位来自湖南的学员直言,谁都不应该给。对同性恋律师,这位学员斥之为“知法犯法”。但他的观点引起了其他学员的反驳,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另有一次,靳教授组织学员讨论艾滋病问题时,某省主管文化工作的学员提议:“将全国的艾滋病病人集中起来治疗,同时让他们从事简单的劳动,自力更生,如编织麻袋、搞缝纫等。这样,他们就不会把病传染给别人。”他刚说完,就有来自西部某省主管卫生工作的学员反驳道:“这样的提议既不人道,也不现实。”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教学压力难以想象
“党校讲坛有纪律”,是中央党校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由于授课对象身份特殊,每位教师都必须严格地全面锤炼自己的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在中央党校任教12年的蔡霞教授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的压力不是一般大,而是相当大。”
首先是来自学员的压力。谢春涛教授说,20多年前,中央党校学员的年纪普遍较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是很多。而如今,学员越来越年轻化,硕士、博士比比皆是。有的学员甚至看过很多国外原著,对一些问题的剖析十分深刻。谢教授由此得出结论:教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翻新。
严格的考评体系,同样成为党校教师无法回避的压力。据蔡霞教授介绍,目前,中央党校对教师们实行的是满分为10分的评分办法。每次课后,学员们都要拿着教务部发的教学评估表,对老师的观点阐述、教学态度等进行无记名评分。“如果有一位学员打分较低,这堂课的整体分数就会被拉下来。”
学期结束时,每位老师所得的分数,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张榜公布,各个教研部之间会进行比较。因此,各教研部领导的压力也很大。每出现一次低于9分的“教学事故”,教务部都会召集相关老师开会总结教训,讨论整改措施。不过,“老师的压力更大,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分数太低,这事关面子。”蔡霞教授坦言。
干部学员客串“老师”
高、中级干部学员,给中央党校教师们带来的,自然不只是压力。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每位高、中级干部学员,都要完成“两带来”任务,即“带来一个问题”和“带来一个建议”。其中来自基层的一手材料和思考,极大地丰富了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
谢春涛教授回忆说,一次在课堂上,他给学员们讲述“大跃进运动的反思及其经验教训”专题课,其间让几位年纪稍长、经历过那一特殊时期的学员来“补充”。结果,几个学员结合切身经历,谈得非常深入,赢得了其他学员的阵阵掌声。这件事对他的启发很大。此后,他经常在课堂上直接向学员们“请教”。
请省长学员、部长学员走上讲坛,在中央党校是常有的事。这也被视作“中央党校的特权”。对此,一些省部级干部学员笑言:“叫谁上谁就上,因为在这里,老师最大,学生总是学生。”
2000年,身为省部班学员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被推上中央党校的讲台,为中青班的学员作题为“中国如何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的报告。学员“客串”老师的做法,深受欢迎,也成为中央党校的惯例。
“面对实践经验丰富的高、中级干部学员,党校老师的授课方式不是开药方,而是提供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路和眼光,与学员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因此,在一些教授看来,党校教师不仅是学者,同时还要有政治家的思维。
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赴地方基层调研,或出国考察。“如今,面对各方面素养都较高的干部学员,我讲授一节课,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的思考和积累。如果再不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势必无法胜任自己的角色。”蔡霞教授颇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