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克斯单挑布里斯托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 13:49 《他生活》杂志

  导语: 不得不说,“涂鸦”在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合法行为,因为涂鸦出现的地方常常是不属于作者的平面,如花园的墙、建筑物、列车车身等。而未经设施拥有者许可的涂鸦行为一般属违法或犯罪行为。于是,为了不被警察发现与拘捕,又能快速完成作品,涂鸦者一般使用粗箱头笔迹的马克笔与罐装喷漆。

  今年夏天,围绕“涂鸦”接连发生了两起事件,使得这一源于街头文化的艺术样式,再一次引起媒体与公众的竞相关注。第一起应该算是一件喜事,在6月中旬,英国最著名的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在英格兰西南城市布里斯托博物馆举办个展。这个展览展出了超过100件班克斯的作品,并被渲染成街头涂鸦艺术颠覆正统博物馆的行为,连名字都起得相当有噱头,叫《班克斯单挑布里斯托博物馆》(Banksy versus Bristol Museum)。观众一进入博物馆,就会发现“藏”在博物馆原有藏品中的“颠覆艺术”,例如一幅在古典风景中添加了现代路标的风景画等等,诸如此类的“恶搞”作品。而博物馆前出现空前的观众排长队等候入场的盛况,已经预示了这次大规模的展览将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博物馆中藏着一些“颠覆艺术”
博物馆中藏着一些“颠覆艺术”

  而与班克斯相比,第二起事件的主角法国涂鸦艺术家Zevs只能说太倒霉了。他因为7月的一个夜晚在香港“阿玛尼”店外墙上涂鸦了一个“香奈儿”Logo而惹上官司,并刚刚被当地法院判罚87万美元。显然,Zevs的行为并没有被解读为一次艺术活动,而是被定性成一次恶意的破坏活动。同是“涂鸦”,班克斯已登堂入室,Zevs却惨遭重罚,迥异的遭遇正好体现出社会对于“涂鸦”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它是艺术创作;不,它是在污染环境。为什么“涂鸦”会如此富有争议性,或许,我们应该从它开始的地方谈起。

  社会自由的无秩序的表象

  我们一般所说的“涂鸦文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纽约街头,当时的参与者多为贫民区的非洲裔或拉丁裔美国人。他们受到主流白人社会的歧视,生活在即将崩溃的社会边缘,饱受贫困、失业与辍学的威胁,为了发泄心中对于主流社会的不满与焦虑,每当夜晚他们就偷偷地在地铁或街头墙壁上恣意涂鸦带有浓厚讽刺意味的漫画与政治词语。随着反战、反种族歧视、反性压抑的社会思潮在美国的国内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地选择用涂鸦作为自己反政府、反体制的行为方式,并且这一方式流传到欧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而在欧洲曾经最著名的涂鸦胜地就是那道象征冷战与分裂的“柏林墙”。

  不得不说,“涂鸦”在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合法行为,因为涂鸦出现的地方常常是不属于作者的平面,如花园的墙、建筑物、列车车身等。而未经设施拥有者许可的涂鸦行为一般属违法或犯罪行为。于是,为了不被警察发现与拘捕,又能快速完成作品,涂鸦者一般使用粗箱头笔迹的马克笔与罐装喷漆。

关于涂鸦的艺术
关于涂鸦的艺术

  20世纪70年代随处可见的罐装喷漆,可谓是涂鸦者的福音,有了它的帮助,作品既能更快速的完成,也使得城市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色彩鲜艳、个性鲜明的涂鸦,从地下铁的火车车厢到月台上再到街道的墙面,一直到公厕里的墙壁。然而,在那些视涂鸦为“骚扰”的当地政府那里,罐装喷漆则是涂鸦者最得力的帮凶。德国内政部就曾经抱怨,涂鸦艺术家们每年给德国造成数十亿欧元的损失,而他们的“成本”不过是价值几十欧元的一罐喷漆。而在涂鸦的老家美国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在其任内推行的一次反涂鸦措施中,就专门包括一项“禁止向未满18岁的人士售卖喷漆”的法案,法案还同时强制售卖喷漆的店主需要把喷漆锁在箱内以及放在小偷可及范围以外的位置。

  但我们却能从中发现“涂鸦”为什么最终会演变成一种流行全球的街头文化的内在原因,因为对于“乱写乱画”的冲动原本就是隐藏在我们身体内部的一种本能,并且考古也证明了它一直与我们人类的历史形影不离,过去的“乱写乱画”与现在的“涂鸦”其实本质一样,都是在表达我们人类对于自由的无限渴望,只是他们选择在街头续写这一从古老时代就已开始的“神话”。

对于破坏的向往,同样也是对于创造的向往
对于破坏的向往,同样也是对于创造的向往

  对于破坏的向往 同样也是对于创造的向往

  在2007年,英国《太阳报》做了一次当年最伟大英国人的评选,在艺术界中拔得头筹的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在去年,欧洲艺术界享有较高威望的英国《艺术观察》(Art Review)杂志每年评选的“影响力100”暨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人物排名榜中,班克斯首次入榜并位列第63位。

  班克斯于1974年出生,从未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老爸是个影印机技工。与许多涂鸦艺术家一样,班克斯在十多岁时就开始涂鸦创作。他最早为人知的作品是在伦敦动物园的象栏,作品遵循早期的纽约地铁信手涂鸦风格。不过,让班克斯真正出名的还是他后来的版形风格的纸模涂鸦作品。班克斯发现纸模涂鸦除了让自己创作时更有自信之外,纸模涂鸦的视觉重复性与准确的线条质感比徒手涂鸦更能引起路人的注意。不过,班克斯的街头涂鸦不是一涂了事,而是非常注意涂鸦的画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善于表达言外之意的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幽默感、现实感与挑衅性。

涂鸦是一种表达途径
涂鸦是一种表达途径

  比如那幅名为《一个CCTV监视下的国家》的涂鸦作品,整幅作品高达26英尺,赫然矗立在伦敦纽曼大街一幢建筑物的墙上,主体是几个用白颜料粉刷的超大文字“ONE NATION UNDER CCTV”(一个CCTV监视下的国家),右下角是一个穿红色套头衫的人在粉刷,左下角一位警察手持相机牵一条黄狗正在盯着他(此处CCTV指英国的公共场所监视系统,据悉在英国有400万个安全探头,达到平均每14人就“占有”一个)。而他在老家——布里斯托的“布鲁克年轻人性爱健康诊所”的房子墙面的另一幅涂鸦则暗示了“婚外情”,画中描绘了一扇窗子内一位穿内衣的女子、焦急的丈夫和一只手倒扣在窗外悬挂着的情人。

  班克斯是一位政治行动主义者,街头涂鸦是他的一种表达途径,他反战、反阶级、反既定规则、反精英的理念都在其街头作品里体现出来,而墙就是他最好的武器。如此受到民众的欢迎,无怪乎他会很自豪地引用毕加索的话评价自己的作品,“对于破坏的向往,同样也是对于创造的向往。”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