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双料首富”王传福的梦想之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8日 14:23 新京报

  导语:比亚迪公司英文标志“BYD”,董事长王传福对此释义为“BUILD YOUR DREAMS(构建你的梦想)”,他愿意把比亚迪形容成一个造“梦”者。

 比亚迪董事长成“双料首富”,梦想始于电池,行于汽车,瞄准新能源
比亚迪董事长成“双料首富”,梦想始于电池,行于汽车,瞄准新能源

  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白手起家,这个被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形容为“发明家爱迪生和经营鬼才杰克-韦尔奇的混合体”的中国企业家,仅仅5年后,比亚迪就被冠以“电池大王”的称号。

  2003年,他进军汽车行业,又是一个5年,比亚迪成为汽车行业最耀眼的新秀。

  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王传福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大跨越,并通过电动汽车的量产将两者合二为一。

  随着股神巴菲特的入股和比亚迪股票的飙涨,“BYD”在民间被演绎成了“BRING YOU DOLLARS(带给你美元)”,王传福也成为了中国内地首富。

  平素行事低调的王传福曾放出豪言,2025年比亚迪要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而他真正的梦想,并不仅限于此,因为他还说过要利用塔克拉玛干至少1/2的地方发电,他很早就盯上了新能源。

  冒险下海做电池

  熟悉王传福的人都承认,王传福身上天生有着冒险的基因。

  1995年,“大哥大”开始在国内流行,一部价值两三万元,所用充电电池价格高达千元。研究电池出身的王传福灵敏地嗅到了电池的商业前景,时年29岁的他做起了“电池创业梦”,想要放弃稳定的公职,下海创办电池企业。

  王传福当时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下属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电池研究,5年后他成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

  王传福找做房地产生意的表哥吕向阳借钱。起初,吕没有同意,他认为王传福有一份稳定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而创业却有很大风险和艰难。

  但王传福认为,自己是研究电池技术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管理经验,一定能做好。最终吕向阳给了他250万元,这笔钱成了比亚迪的创业基金。1995年,王传福注册成立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

  与当时深圳大批出现的手机电池组装企业不同,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一开始就涉足核心的电芯技术。为节约成本,王传福和他的工程师们发明出一整套操作流程和夹具,数万名工人们代替了机器,组成人力流水线,成本比日本厂商低40%。

  业内把他这种做法称为“小米加步枪”。就这样,王传福颠覆了电池产业的“游戏规则”,把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为劳动密集型。

  5年之内,比亚迪以低得多的报价,从对手手中抢走了大客户,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镍镉电池领域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3部移动电话中,就有一部的电池来自比亚迪。

  一意孤行做汽车

  随着业务的扩大,王传福渐渐坐稳了全球电池业霸主的座椅,但他的冒险并未止步,他并不希望比亚迪仅仅局限在电池行业,他心中酝酿着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那就是进入汽车业。但在他进入汽车行业时,却遇到了无比巨大的阻力。

  “如果执意收购,我们将抛售比亚迪的股票。”这是在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前,持有比亚迪股份的基金公司经理对王传福说的话。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收购了与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权,进军汽车业。持有比亚迪股份的几家基金公司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直给王传福打电话劝阻,他们认为比亚迪应该专注于做电池,进入汽车领域可能遭遇惨败。王传福对此没有理会。

  收购秦川汽车当天,比亚迪在港股市场遭到抛售,股价下挫了4港元多,跌幅超过21%。第二天,比亚迪股价又从18港元急跌至14.45港元。两天内,公司市值蒸发了近27亿港元。

  之所以执意进军汽车业,王传福给出这样的解释,比亚迪当时在镍电池、锂电池等方面已经位列世界首位,在电池产业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非常困难;而中国汽车市场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巨大,发展电动汽车又是解决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很好方案。而比亚迪本身在电池研发和制造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可以为比亚迪的两大产业结合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市场的发展与王传福的预料相吻合,他犀利的眼光加上专业技术,这次结出的硕果是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汽车每年销量增长都超过100%,成为了汽车业内的“深圳速度”。今年8月31日,比亚迪发布年中业绩:F3销售12万辆,同比增长78%,若加上F3R,国内单一车型销量排名第一。

  10月份,F3的销量已经超过3万辆,成为中国市场首款月销3万的车型。王传福放出豪言,2015年比亚迪要实现中国市场第一,2025年,要成为全球第一位的汽车企业。

  入行伊始忙补课

  “我是一名工程师。”王传福这样定义自己。比亚迪的一名员工对记者说:“董事长(王传福)的办公桌上,总是摊着翻开的技术书。

  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王传福承认,“自己对汽车一点不懂”。为了能够成为汽车技术专家,王传福快马加鞭地补课。

  比亚迪副总裁、汽车研究院院长廉玉波曾回忆说,自己第一次和王传福到北京出差,就看见他把新华书店里所有关于汽车的书全部买了回来,一上飞机就读起来。

  以王传福为灵魂的比亚迪,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和别的整车企业依靠大量配套商不同,比亚迪的产品线非常的长,它不仅生产设计车身,还生产设计汽车引擎、空调、灯具、安全带、安全气囊、电子产品以及汽车模具等等,除玻璃、轮胎外,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都是比亚迪自产的,而且,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比亚迪还为很多国际电子产品品牌代工。这样,不仅能大量减少二三级供应商带来的物流成本,而且也可以和比亚迪的电子产品进行垂直整合。

  现在,身为中国首富的王传福依然很少在公众场合出现,即使是在比亚迪新车上市等重要场所。偶尔现身也总是很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

  王传福在公司里喜欢穿夹克衫,这让他看上去和别的工程师并无两样,他说这样在车间里钻来钻去更方便;他以及公司的其他高管和员工一起在大食堂排队吃5元钱一份的工作餐;出差时,王传福不坐头等舱,和普通员工一样坐经济舱;2008年,王传福的薪水是265万美元,但全家一直住在比亚迪位于深圳龙岗区葵涌镇的两室一厅宿舍里。

  股神助推比亚迪

  2008年初,王传福带着比亚迪自行设计的双模电动车来到底特律车展,这引起了股神巴菲特的注意。

  7月,巴菲特派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董事长戴维-索科尔到深圳一探究竟。4天的考察之后,索科尔对比亚迪的产品创新、技术优势以及管理团队给予了很高评价。这促成了巴菲特最后入股。

  “买下比亚迪的股份,对我们来说是件大买卖。”承认不懂汽车、不懂电池的巴菲特坚信没有看错。他的老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总裁查理-芒格和戴维-索科尔也同样坚信这一点。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看不懂”,股神巴菲特拒绝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甚至没有出手购买微软的股票。但2008年9月,巴菲特却入股了这个中国企业比亚迪。

  对于巴菲特看好的原因,王传福的解释是,一是由于比亚迪高质量的领导团队;二是强大的研发能力;三是比亚迪领先的快速充电科技,不但可以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也可以应用于风能、太阳能方面。尤其重要的是,巴菲特认为比亚迪电动车量产化的商业前景广阔。

  去年12月,比亚迪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相比之下,其他两家公司推出的双模电动车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5公里,而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则能达到100公里。

  同时,比亚迪双模电动车还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这也是目前电动车难以推广的最大障碍。

  王传福确实没让巴菲特失望。2008年,巴菲特以每股1.03美元收购比亚迪2.25亿股份(约10%的股权)后,一年以来股价上涨近7倍。

  构建新能源王国

  对于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投资圈内人士分析认为,股神并不是看好比亚迪大卖的电池和汽车,而是看中了其在新能源领域未来的空间。

  2007年,巴菲特曾大规模减持中石油的H股。有业内人士认为,巴菲特认为已经到了离开传统能源、投身新能源的时候了,对于他而言,最赚钱的不是汽车,也不是电池,而是遍布全美的储能充电站网络。

  据说,巴菲特一直在设法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来试驾比亚迪E6。巴菲特和芒格都认为,王传福迟早有一天会成为全球新能源工业的代言人之一。

  早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比亚迪在1996年起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电池研发。2002年底,比亚迪正式组建了电动车项目部,开始研发纯电动轿车项目。

  之所以进入汽车业,王传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由电动车的量产,实现车用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王传福做汽车,并不仅仅是为了卖汽车,而是为他的下一个梦想铺路———建造一个未来的新能源王国,他要用技术来改变世界。

  有例为证,在推出电动汽车后,王传福已经开始把触角扩展到太阳能,比亚迪正在着手研发储能电站。

  王传福曾经说:“电动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储能电站,属于千瓦级,还可以做大到兆瓦级。”而现在比亚迪在研发的就是这种大的储能电站。

  王传福还想把太阳能和风能用自己的电池储存起来。在比亚迪的深圳厂区,有两栋小小的别墅,别墅内所用的所有电力,都来自于院子里的几块太阳能发电板和几架风车,别墅内的储能系统将风能和电能都储存在电池内,以供平日使用。

  王传福把这个小院子命名为“未来村”。也许,这就是他梦想中未来社会应有的模样。(记者 朱艳莹 深圳报道)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