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从西方到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 16:04 新浪尚品

  导语:舍弃身份门槛,留下东西方相通的精神价值,是骑士从西到东、从古至今的进阶。

  文/浦苏

  2009年8月,导演孟京辉执导话剧《堂吉诃德》,由演员郭涛饰演主人公堂吉诃德。为了这个角色,郭涛减肥20斤,演出相当卖力,往往演完一场一身虚汗,被孟京辉称赞“堂吉诃德附身”。郭涛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他是个英雄,一个真正的骑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有他自己做人的一套哲学,一个行侠仗义的理论,却不为世人所左右,这种执著的精神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缺乏骑士精神。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观众思考点什么。”

  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了《不存在的骑士》,描述主人公托里斯蒙多梦想自己能与圣杯骑士们一起战斗,守护圣杯,在追求崇高使命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母亲,但他的梦想最终都被打破——圣杯骑士其实是一帮乌合之众,而自己寻找已久的母亲竟是自己的姐姐。

  卡尔维诺用童话的方式调侃圣杯骑士,解构流传已久的骑士传说,表达出对骑士精神的不信任。

  怜悯、荣誉、英勇、精神、牺牲、谦卑、公正、诚实,这些曾经被骑士公认的优良品德,今天拾回解读,犹有必要。

  西方骑士源起

  一个英国贵族的儿子,这里姑且称之为杰克,在度过自己7岁生日后,被送往另一个贵族的家庭成为一名随仆,这个贵族家庭通常是他的叔父家或辖区的大领主家。他在那里学习礼仪和骑术,到14岁那年,杰克成为一个骑士的侍从。主人教他使用武器的技巧,他还须学会如何照看主人的盔甲和坐骑,为主人穿戴甲冑,即使主人上战场征战,与敌人面对面厮杀也必须寸步不离。当主人受伤或落马,他必须拼死保护主人。此外他还要学习射箭,锻炼臂力,学习切肉的技巧(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具体描写,切肉是一个准骑士必须学习的礼仪),训练野外生存能力。如果他在这类艰苦的磨练中表现良好,21岁那年,杰克就会被正式授予骑士的爵位。

  对于像杰克这样想成为骑士的年轻人,在少年时就得刻苦练习战斗技能——通常他们与同龄人对练,有时也和骑士教练对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非常激烈的对战练习后,他们也要保持衣着整洁。

  英王腓力六世时代对骑士的定义是:“为了避免即将降临的灾难,人们将自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祈祷上帝的人;第二类是经商、种田的人;第三类是为了防护前两类人使之免受不公和伤害而产生的骑士。”这是中世纪西方社会结构典型的划分方法。“骑士”这个词来自查理曼的Capitularies法令集:Caballarii,原意是骑师。

  1066年,征服者威廉踏上了不列颠的土地,原先军队惯常使用的撒尔马特式小圆盾被淘汰了。威廉率领的诺曼士兵将鸢形盾(上圆下尖的长盾)结成一排,以有效抵御弓箭射击,在牢固的盾牌阵防御下,将士伤亡减少,独立的骑兵部队得以在进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英语中便有了knight这个词汇,指骑在马上的战士。

  11世纪的欧洲频频遭到外来者侵略,南有穆斯林,北有维京海盗,东有马扎尔人。有文章描述:“贵族子弟从小就要接受格斗技巧和马术的训练。最早的骑士都是贵族和有钱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购置昂贵的装备——自己要携带三到四匹轮换的马,每匹马会吃掉大量的粮食,尤其在农业生产不发达的当时,是种极大的花费;盔甲都要去铁匠铺量身定做,此外还要为侍从配备装备。一般来说,单个人的军事装备,要耗费大约20头公牛,亦即至少10个农民家庭犁地的牛犊。这样的开支,平民是无法承担的。中世纪的贵族组成的重装骑兵,是那个时代军队的主力。”

  11、12世纪的欧洲各国,侍从是一个贵族家庭的男孩成为骑士之前必须从事的工作。到13世纪,成为一名骑士的过程逐渐变得奢侈,要花费巨资举行仪式,许多家境贫穷的年轻贵族宁愿保持侍从的身份,也不愿成为骑士。“侍从”这个词逐渐变为乡绅、地主的意思,这是后话。

  青年杰克21岁时必须参加一种“Dubbing”的仪式,才能正式成为骑士。最初的礼节很简单,叫作“骑士授与典礼”——由一位贵宾,一般来说是训练侍从的领主,以剑面轻按受礼者的后颈便完成仪式。后来由于教会的影响及社会经济的繁荣,“Dubbing”的仪式渐趋宗教化,场面也更铺张,有的家庭甚至出卖土地以维持应有的排场。总之,宁可不为骑士,仪式的排场也不可降低规格。

  一个家庭能培养出一名骑士,自是光宗耀祖,如若骑士建立战功,得到宫廷的授勋,更是无上荣光。骑士所要恪守的宣言——我发誓善待弱者/我发誓勇敢地对抗强暴/ 我发誓抗击一切错误/我发誓为手无寸铁的人战斗/我发誓帮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我发誓不伤害任何妇人/我发誓帮助我的兄弟骑士/我发誓真诚地对待我的朋友/我发誓将对所爱至死不渝——也使得贵族青年更有修养和风度。

  西方骑士与东方侠者

  骑士到了中国,显得有那么点水土不服,最主要的原因是身份——骑士永远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头衔,而大侠却可以是三教九流:和尚道士、文人墨客、镖夫衙役,甚至是绿林强盗、农夫村妇、小贩乞丐,要的是侠义精神,不是臭皮囊。

  骑士的重要功能是辅佐国家和宗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因为辅佐了正统王权而获得荣耀。而中国古代历史与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往往与政府分道扬镳,自有一派江湖。《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描述:“手掌屠龙,可以号令天下雄兵,然则若是残暴不仁,危害百姓,则必有一义士持倚天宝剑诛之。”侠者以武防身,切忌以武伤人,中国“大侠”们宣扬的观点,似乎与喜爱征战的骑士不在一条道上。

  其实,最早的骑士精神与中国的侠义之道并没有那么大的分歧,尽管骑士好勇斗狠,互相不断打仗,但骑士在战场上的争斗往往不以杀戮对方为目的。学者维泰利报告1119年的Bremule之战时写道:“900个武士中,只有3个被杀死。”在1106年的廷切布雷之役中,英王亨利一世打败诺曼底人,俘虏对方400名骑士,而亨利一世所率骑士阵亡数为零。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荷兰文化史家赫伊津哈在其著的《中世纪的衰落》中引用《马歇尔?布西科著作集》中名句道:“上帝在世上奠定了两样事物,如同支撑上帝与人间法则的两根柱子——失去它们,这个世界将混乱不堪,了无秩序——这两根完美无瑕的柱子就是骑士制度和学术,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骑士头衔和博士学位等值,被欧洲社会广泛接受,高贵的骑士和庄严的博士均被看作是尊贵的高等职责的承担者。

  舍弃身份门槛,留下东西方相通的精神价值,是骑士从西到东、从古至今的进阶。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