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改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7日 10:58 《经济观察报》

西安市规划局政府准备将历史地段的主色调定为灰色、土黄色、赭石色。
西安市规划局政府准备将历史地段的主色调定为灰色、土黄色、赭石色。

  导语:近日,西安市规划局做了一个决定:为了保持古城的色彩协调,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政府将历史地段的主色调定为灰色、土黄色、赭石色。跟随着这个决定而来的实际行动,却招致了市民们的反对。  

  中国从不缺历史名城。几千年的时间积淀下来的城市,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比比皆是。西安是其中排在一线的一个。近日,西安市规划局做了一个决定:为了保持古城的色彩协调,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政府将历史地段的主色调定为灰色、土黄色、赭石色。跟随着这个决定而来的实际行动,却招致了市民们的反对——耗资15亿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统一刷成灰色。全市有60多栋楼难逃此劫,而今后擅自改变建筑外观色彩的,会被要求恢复原貌并接受规划局的处罚。

  这听起来并不像近两年的新闻。对各种流派建筑风格的包容是中国当下城市规划的一大特点,代表着进步的思想和文明开化的城市氛围,像西安市规划局这样的统一行动听指挥的案例倒并不多见。即便在本世纪初北京也曾将灰色定位城市主题色调,哈尔滨则是米黄色和白色,但这些城市对其他色彩的建筑也没有明文封杀,只是在大方向上对建筑物的色彩作出鼓励和诱导。

  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接受了现代社会关于民主表达的信息,内心的阐述欲望也在不断的向上攀升,对于专权的态度也日渐尖锐起来。西安市规划局如此“专制”的举动必然不会赢得叫好声,即便从客观的城市规划角度来说,统一古城中历史地段的建筑色调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来关注这些反对的声音。在这条新闻的报道中,民意是由居住在该城市长达半个世纪的老人、年轻的大学生和街道工作人员等等普通人组成,极为分散。若没有记者去做调查,估计也只有BBS可以承载这些意见。没有一个民间组织代表这些看起来微小实则庞大的人群发出声音。这正是民意与政府沟通之中的罅隙。

  与之相反,日本民间团体的作用值得借鉴。日本的小樽市,有一条古老的运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市政府规划将其填平建造新的道路,运河因为长年废弃,水质恶化,而新城区的建设对公路的需求也是迫在眉睫。这一项决议没有人反对,填平计划如期的举行了。在1972年,拆迁河道附近的废弃杂物后,石造仓库群显露出来,成为运河两岸独特的风景。木架构的石造仓库群与西洋式银行、洋折中式的商店、纯日本式的住宅一起,是小樽市民心中的由建筑组成的历史书。尤其是石造仓库群所体现的日本明治时期建筑风格,被日本建筑学会评为与神户、长崎齐名的三大景点。

  从1973年开始,小樽的市民开始联合起来,组成了 “小樽运河保存协会”。这个协会真正影响了整个小樽市市民长达三十年的生活,也影响着市政规划决策层、建筑学者、其他城市的民间团体甚至国外观光客。他们不单单是举牌游行上书市政府,更重要的是将市民们组织起来去学习“环境的力量”。

  青年学者与建筑设计师的参与让市民们了解到停止填埋运河只是一小步,而更大的努力来自于社区营造——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维。小樽市的市民们在民间组织的领导下,率先在理念上成为了先进的古民居保护者,他们懂得了古建筑的保护方式不再是纯粹的供人参观,而是再利用与再生。这种良性的循环也辐射到了日本的其他地方,以小樽运河为主题的研究学会发展到了札幌和东京。二十年间,以小樽运河为关键词的主题活动每年都举行,有300万人参与其中。民间组织成为了沟通民意与政府间的桥梁,在整个保护运河的运动中,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火药味十足的游行和静坐,一切都在有理有序的进行。

  与日本相悖的,是中国民间组织在保护古老街区的孱弱表现。这种孱弱,不在于他们自身发挥的作用,而在于并没有体察到身处于城市变迁过程中巨大的群体。例如西安此次的 “变色”运动,这些有异议的人们并不了解建筑、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是他们拥有关注的热情。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分散的民意逐渐消退,一场原本可以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理念塑造活动全然失去机会。也许市民们不明白规划城市整体色调对于打造城市品牌有多重要,也不知道世界上很多名城的美景也是统一规划而来的,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政策的条例,和由市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一项粉饰工程。(王隽/文)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