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 09:07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语:在全球经济乍暖还寒之时,身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温州中小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外贸的持续萎缩、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利润的大幅缩水、仍然突出的融资难题,大量的温州企业或按兵不动,或断臂止血。而汇聚在温州的巨量民间资本,寻找出路的冲动日渐膨胀,民资开始离开制造业,向着股市、楼市、矿产资源等领域大步前进。
被赋予“收编地下钱庄,规范民间金融”愿景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试点一年之后尚难解中小企业融资之渴。既然不能轻言中小企业已脱离困境,那么适当放低小贷公司准入门槛、培育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或是当务之急。
“温州模式”走到十字路口
文/韩婷婷
身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温州中小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今年上半年,温州市银行业700亿元的天量新增贷款,联手市内累积的7000亿元民间资本,仍未能有效愈合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中小企业的伤口。
曾在2008年初最早向社会预警中小企业危机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截至目前,全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中小企业总数的35%。“尽管有些经济指标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但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境遇也没有实质上的改观。”
眼前是外贸的持续萎缩、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与利润的大幅缩水,加之仍然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大量温州中小企业选择了“蛰伏”。而与此同时,汇聚在温州的巨量民间资本,却已经开始离开制造业,向着股市、楼市、矿产资源等领域大步前进。
乍暖还寒
吴秀平公司所在的商业街上,金融危机以来已有3家小企业倒闭,最近,他公司旁边的一家童鞋厂也支撑不住了,连续一个多月没见生产。
“我下游的五金生产企业好多都处于半停工状态。”吴秀平告诉CBN记者,依靠剔掉利润与销量不高的产品,及时转向汽车零部件产品的销售,以及裁撤一半数量的员工,他这家五金包装企业才得以生存下来。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今年3月份对温州市600多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调查,其中有130多家企业开工不足,另有30多家企业完全没有开工,分别占总数的21%和5%以上。
另据对温州5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1~2月份与2008年同期比较,内贸订单增加的仅有6家,减少的有25家;外贸订单增加的仅有2家,减少的16家,另有3家没有接到订单。
“尽管上半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深入落实,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到7.37万亿元,但大量投资都投放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和大型国企,中小企业并未得到多少实惠。”周德文认为,中小企业生存境遇没有根本改观,状况仍然比较困难。
首先是外贸大幅萎缩与内需的减少。他表示,需求不足造成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过剩的产能甚至不是一两年能够解决的,需要持续三到五年时间去消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温州出口总值9.6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而今年上半年温州出口总值达到48.16亿美元,同比减少12.9%。其中,包括鞋类、服装、眼镜、通断电路保护装置、合成革、打火机、机电产品在内的温州主要出口产品中,上半年除合成革和服装出口总值同比有所增加,其余产品均同比下降。
其次,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周德文指出,从生产到销售终端,中小民营企业只赚到5%的利润,其余95%都被掌握着销售终端和定价权的国外企业拿走。
资金洼地的融资难题
2009年上半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下7.37亿元的天量,温州也不例外。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1~6月份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信贷为700亿元,其中46%投向市内中小企业。
但在周德文看来,能够拿到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是少之又少。按照银行设定的统计口径,所谓的中小企业在温州基本上属于规模以上的大企业。“我认为,在全国新增贷款中,真正投放到中小制造企业的只有5%。”
他指出,银行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置、金融技术方面,都与中小企业存在不对称问题。
在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在民间资本高度繁荣的温州地区,中小企业不得不更多依靠民间融资。据温州银监分局最近的调查,在温州企业营运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三者之比是54:18:28,而2006年三者之比是60:24:16。
吴秀平说:“原来我也想过从银行融资购买设备,在一次中小企业论坛上,市政府说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可以将申请提交上来,我就提出了50万元贷款申请。后来本地的邮储银行很重视,主动找上门来。”
但最后,他却放弃了银行抛来的“橄榄枝”。“我的厂房是租来的,生产设备又不被银行认可,没有充足的可供抵押的不动产。银行说先期只能贷给我10万,以后随着信用增级,最高可追加到50万,利息为八厘多。”
“这样的信贷条件太麻烦了,我和亲戚随便打个电话马上就可以送来10万,利息不过1分,通过银行贷款手续复杂、需联保风险太大。”他说。
金融危机也让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短期拆借业务繁荣起来。“假设从担保公司拆借资金100万元,三天利息就是3000元,企业急着用钱,这样的利息也愿意承受,但长期拆借是不行的。”吴秀平说。
但在民间借贷尚未阳光化的前提下,过度依赖会致使利息迅速高涨。周德文告诉CBN,去年金融危机席卷之时,温州民间借贷利息一般高于银行利率4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6~10倍。
“温州中小企业大多从事传统产品的生产,利润微薄。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大大增加了资金使用的成本与风险。一些企业难以承受,资金链出现断裂,轻者关门歇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企业主外逃。”他说。
企业蛰伏 资本冲动
文/韩婷婷
在东欧经营服装生意的熊某,在此前的16年里很少有时间回国。而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他几乎有一半时间在老家温州“享清闲”。
“金融危机之后,东欧经济情况迟迟不见好转,好多温州老乡的货都窝在手里。”而由于及时将手头存货清仓,熊某才得以轻松地回国度假。
“经济下一步走势如何,还不明朗,为了不继续蚀本,暂时按兵不动,再慢慢寻找机会吧。”他告诉CBN,随着他一同歇业的还有众多下游的国内服装供货商。“产业链上游资金被压,下游必然被波及。而且服装产能严重过剩,生产越多赔得越多,还不如断臂止血。”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温州民间流动资本6500亿~7500亿元,另有1.2万亿元投入到固定资产上。由于民间资本充裕,温州企业真正倒闭的并不多,主要是停工半停工。对温州企业主来说,亏个两三年都亏得起。
然而,在企业的蛰伏期,资本寻找出路的冲动却在膨胀。
“资金外流在温州非常严重。”周德文说,温州炒房团上半年又出动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地又看到了温州炒作楼市的热情与资金实力,“一出手就是一栋楼”。
而原本排斥股市的温州人,也开始涉足资本市场。“前段时间股市回暖,我好几个朋友都将企业的部分流动资金放到股市里面。”一家五金包装企业的负责人吴秀平说。
而温州人炒资源的门路远不止于此。除了股市、楼市、山西的煤矿、新疆的棉花,黄金也在视线范围内。“我一个朋友在春节金价低迷时购入200万,后来行情渐涨,她给我看她的日记本,短期内每天都以1万、3万的额度增长,后来在高点时退出。”吴秀平说,更有甚者开始炒现货的有色金属,特别是核工业与兵工企业(指民用部分)需要的贵重有色金属。
“温州的资金不断寻找能够‘炒’的资源。”在周德文眼中,资金流出实体经济代表着制造业投资状况的恶化。“企业主关掉工厂,出租厂房,把资金投入虚拟领域的现象,在温州已经非常典型。实际上这意味着整个制造业信心不足,所以目前不能轻言经济已经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