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 1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语:近一个月,关于仰融的新闻又浮出水面了,据称他募集了多少亿的汽车发展基金,要回国选址开厂练活儿。而有些城市的地方官员也开始涌动,打起来招蝶引凤的主意。
这个新闻为什么占据很多财经媒体的头条?有些狐疑。
如果一个人讲一个伟大的故事,凭他此前做过伟大的事情,我们可以信任他,再竖起耳朵听听,那是可以的。如果他讲的故事伟大到除了他之外别人都操作不了的话,那还要听下去吗?
“831111”——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税收1000亿,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几乎媒体都在转载仰融宏大叙事版的“造车”计划。其实,这个计划中多一个零与少一个零,好象没有什么差别,伟大的东西注定了是空洞的东西。
在2002年的时候,本人也为仰融先生激动过。当时他可谓众叛亲离,被一省级政府削了兵权,不得己自我放逐到了海外。后来,双方隔空对峙了数周,仰融的代理人找一些媒体爆料,获得了眼球,而该省政府则采用了常规的“不表态、不承诺、不负责”(爱情黄金法则)的姿态。本人所在的媒体同样很起劲地参与了报道。
当时,不多的信息都是由一方提供的,故事一边倒地演变成了控诉状。之所以有媒体把仰融事件定性为“华晨迷宫”,倒是媒体自己先迷失了。本来,对华晨系前世今生及所谓迷宫中的迷宫“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没必要搞得那么明白。
那次事件,如仰融所愿,媒体把它演变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产权纠纷案”。当然,无论公关定调有多高,最后结局没有改变。
华晨落到了一个省级辖区,迄今为止,成了一个不上不下、不中不西的品牌。
而仰融的几位大弟子,弃他而去,在新东家找到了很合适的发展空间。
在本人的报道中曾有过这样的内容:
曾经风光一时的仰融,现在隐匿他乡,他最为悲愤的事情不仅是想象中数亿身家的蒸发,而且,往日弟子簇拥、门庭若市的虚荣,全都灰飞烟灭。
仰融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记者通过仰融律师以电话向他问道,“你心爱的弟子都弃你而去,你有什么感触?”仰融的回答令人愕然,“上帝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2002年—2009年,七年过去了,原以为仰融在异国颐养天年呢。呵呵,看来这是偶等小人物的想法。七年中,看到网上出现的仰融图片,还是忍不住想问一下:当初与那几位大弟子,是怎么翻脸的?或许,每一个空洞的人都是孤家寡人。
务实是残酷的,但它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