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花费50万元 公款出国游又“露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10:16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语:6月初,广州海事法院人均8.2万元出国“考察”被网友披露,除了天价旅游费用,被曝光的还有该法院东拼西凑的调研报告。目前广东省纪委正在介入调查此事。遏制公款出国游歪风的禁令实行几年时间了,然而机关部门总能够花样翻新,但是一旦被曝光,丑态必现。

  6月初,一篇名为《某单位领导出国考察总结报告是如何炮制的》的帖子在国内各大网站和论坛上流传。帖子反映广州海事法院6人赴南非、埃及、土耳其考察,并途径阿联酋,前后11天花费高达近50万元,回国后又拼凑报告交差。此事让广州海事法院陷入舆论漩涡。

  “目前省纪委正在调查这个事情,不单是调查报告的内容,也包括了其他方面。”广州海事法院一位内部人士14日告诉CBN记者,此事目前还在调查过程中。

  人均8.2万四国游

  上述帖子在开头中写道:“作为网易论坛某版面曾经的斑竹,近日邮箱里多了一封未署名的邮件,内容是反映广东省某单位领导编造理由赴南非等四国考察,考察结束后,在向上级递交的考察报告中弄虚作假等问题。此外,该网友在邮件中还提供了具体的费用,6人11天的行程共计花费487105元。”

  接着,帖子附上了十余张扫描文件,包括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请示文件、赴南非等国考察访问报告及该单位网上工作平台的交流记录等三个部分。

  帖子贴出后,马上在网络上不断地发酵。舆论矛头很快就指向了广州海事法院。该法院是全国十个海事法院之一,2007年曾经引发全国关注的广东九江大桥断桥案即是在该院审理的。

  各大论坛上网友的跟帖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反讽的占了大多数。与网络同步,各大媒体对此事也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舆论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团人均高达8.2万元的花费;二是堪称“奇妙”的考察路线以及整个考察过程中所编造出的各种理由。

  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广州海事法院6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界的质疑作出回应。广州海事法院办公室主任吴自力在情况说明会上承认,2009年1月7日至1月18日,由广州海事法院院长带队,一位副院长和四位法官陪同,一行6人赴南非、埃及、土耳其等国对海洋污染和陆源污染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为期12天的考察。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花费487105元一事,广州海事法院在发布会上回应称,根据该院监察室的内部调查显示,此次考察总费用“基本如网上披露的金额”,此开支“严格按照我院2008年度出访专项经费预算执行,没有超过预算”。

  至于人均花费为何是旅行社的数倍,该院表示,考察团主要目的是考察学习,与普通游客的旅行不同,自然花费也就不一样。

  “埃及、南非和土耳其线路都是旅行社的常规线路,一般是6到12天,(人均)花销7000到20000元。”广东一位旅行社人士告诉CBN记者。

  东拼西凑的报告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广州海事法院院长的上级部门也已介入此事的调查。广州海事法院院长罗国华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他正就此事接受上级部门调查。

  实际上,除了高额的考察费用,考察结束后提交的报告更是成为网友抨击的耙子。

  帖子中一份题为《XX院长率团赴南非等国访问考察报告》的扫描件显示,该报告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南非等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这些常识方面的内容,针对此行的考察内容——海洋油污及陆源污染问题,报告却语焉不详。

  更令人惊讶的是,网友指出,报告内容乃是东拼西凑所得。

  发帖人对报告中涉嫌拼凑的抄袭内容画线作了标注,同时提供了来源网址,这些来源包括已见报的新闻稿件和某些出国留学机构对上述国家的概况介绍等。而细心的网友也逐一指出了抄袭段落的出处。

  “我还以为只有学院里的人会抄袭,没想到法院的也一样。”一个网友如此揶揄。

  帖子中甚至还以截屏方式贴出了似乎是该法院内部信息平台上关于撰写上述报告的上下级对话。撰写报告者在今年2月9日向上头请示:“查了很久,没有查到南非等3国关于船舶油污诉讼等方面的详尽资料。只好这样发给您了。”

  阳光财政遏制公款游

  事实上,在广州海事法院之前,国内其他地方已经出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例。

  去年11月,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江西新余一个主要由11名正县级以上领导组成的考察团奔赴美国、加拿大“考察人力资源和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参观财税公务员、劳动力市场培训机构等”,行程总共14天,总共花费27万多元,但考察行程和内容与原考察目的没有多大关系。其后江西省纪委对此事进行了严肃处理。

  而同时被“魑魅魍魉2009”曝光的“温州23人赴美培训团”的相关文件更为完整,该团21天的日程中只有5天公务活动,费用近65万元,是借考察为名的旅游。

  “广州海事法院的事并不是个案。如果要追究这个事的话,就应该去追究一个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跟我们目前的财政制度特别是预算制度密切相关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社科院《开放杂志》副主编曾德雄对CBN记者说。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告诉CBN记者,公费出国游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经费预算缺乏足够硬性的约束,而很多单位的“小金库”也为公款出国游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来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这种需求给旅行社带来不少生意。

  “在旅行社的所有包团中,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包团能占到总量的三成乃至更多。”前述旅行社人士告诉CBN记者。

  据了解,目前一些大型旅行社还设有专职部门对口政府,更有一些小型旅行社,几乎所有业务都是围绕公务员旅游展开。

  尚重生认为,要解决公费出国游问题,必须实行阳光财政,不论是预算内的还是预算外的收入,官员的各种开支都必须接受透明的监督。

  “用钱的每个环节都应该透明。”曾德雄说,公款出国考察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些程序和环节应该进一步完善。”

  (陈岑 萧慕寒)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