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小涛:艺术家就是捣乱的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 14:30 《大周末Hotspot》

  导语:2009年5月,《大周末Hotspot》即将迈入两周岁之际,再度联手中国当代一线青年艺术家及顶级合作伙伴,在今日美术馆举办“思想>手感——《大周末Hotspot》’09年度艺术家提名展”,集合了向京、张晓涛、屠洪涛、刘锟等八位描摹都市人物生态及情感的当红青年艺术家,他们不仅在艺术评论领域广受好评和关注,并且通过艺术对城市的哲思与感悟也展开着一个个鲜活的城市文化话题,描摹着城市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张小涛
张小涛
张小涛
张小涛参展作品

  思想与手感都是很重要的,两者兼备最好,但现代人很难做到心手相应。

  艺术家就是捣乱的人,比如小时候上学,我在班上是那种不太听话的、点子多、常和老师唱反调的孩子,我觉得多半学艺术的人小时候都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艺术家是要具有独立性、叛逆性和边缘性的。尤其在当代艺术、前卫艺术界,还是比较强调思想的独立性,独立于普遍大众的一些想法,与日常化有一些距离。

  我来北京时还是一个“北漂”的心态,从90年代末我们来交流,到现在定居北京,我还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漂流者。北京越来越国际化,令人的个体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圈子化,同时也感觉到很重的孤独感。不停地转换和流浪,令我没有一个家的概念。我不是指单纯的家庭的概念,而是心灵上的家,是传统意义上的温暖感觉。可能这是当代都市人的一个特征,你的位置在哪里,寻找心灵的归宿,对现代人来讲最重要。

  我在798里面做了好多作品,没有直接表达流浪,但是我对北京带给我的恐惧以及压力,还是在作品中有体现的。比如我画腐烂掉的草莓,我其实是想以时间流逝的角度来看它,它是慢慢放坏了,是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的,好与坏是相对的,希望观者从中看出重生与轮回。

  我不像很多艺术家那样关心民工,我在作品中表现的是我自己,我自己就身在其中,把感受表达出来。所以它一定是切肤之痛,全部是我的感悟、我的思想。作品都是我生活状态的浓缩,当年我从重庆这种工业城市出来,在798这个舞台里,我自我感觉还是挺迷茫的,看不到边际。

  艺术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经过观察整理,发现这个时代每个个体的价值。

  2001年,我刚来北京的时候,798还是一个垃圾场,我亲眼见证这个垃圾场变成一个舞台,变成一个公园,变成一个梦工场。

  我是一个身份模糊的人,首先我是一名大学教师,社会上我是艺术家,家里我是父亲、我是丈夫,有时候我也客串动画导演。身份模糊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不会那么类型化,那么固定化,这种边界的模糊,有助你更好地吸收周围的讯息。我想成为一个自由人,不至于使自己僵化。

  媒介的丰富,对绘画的人打开思路很有帮助,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的丰富性,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涵盖的,在现代社会其实每个人挺局限的,如果你没有一种清醒的或是怀疑的态度,我觉得很难超越自己现在的东西。

  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地震的动画,名字叫做《痕》,我关心时间的痕迹,也关注心灵的伤痕。对于伤痕,我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段去修复它、抚慰它,以艺术的方法去滋养心灵。艺术在这个时候起到的作用,就是让人感觉温暖。

  现在绘画领域中的这种批量化的生产,对艺术本身是致命性的摧毁,我觉得在艺术上的认可还需要几代人去做。

  艺术只存在人的差异,并不存在年龄上的差异,我见过很年轻的人做得很老成,而年纪大的人做得很肤浅。  

  一个国家的艺术制度是否完备,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媒体的传播。当像《大周末Hotspot》这样的时尚杂志把艺术当成一种现象来谈的时候,里面就蕴含某种信息,杂志在判断当下这个现场内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大众媒体的参与,对艺术是一种再生产、再创造。

  快问快答

  艺术是什么?工作。

  商业是什么?颜料。

  展览是什么?旅行和休息。

  生活是什么?百感交集。

  幸福是什么?关掉手机的时候。

  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让时间去回答,我评价不算数!

  影响你的艺术家?弗朗西斯·戈雅、徐冰、汉斯·汉克、

  威廉-肯特里奇、塔可夫斯基。

  作家简介

  1970年出生于四川合川,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任教于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美术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成都。

  张小涛先后参加过“个人经验展”、“上河美术馆99”学术邀请展”、“转世代—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展”、“当代艺术国际交流展”、《上下左右—女性主义及其他》、《过渡中的青年》、“英国曼切斯特中国当代艺术展”、“韩国当代艺术节”、“中国艺术三年展”、“中德当代艺术交流展”、“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亚洲拼图》、“马德里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绘画中的新视点》、“美术文献提名展”、《梦工厂和垃圾场》等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曾发表于《艺术家》、《东方艺术》、《艺术当代》等刊物,并被海内外机构及私人收藏。

  作品:

  参展作品《无题之一》

  参展作品《无题之二》

  参展作品《无题之三》

  参展作品《无题之四》

  参展作品《无题之五》 


     新浪尚品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尚品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