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子:我可不做“二世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10:04 金羊网

  导语:叶静子,已故元帅叶剑英孙女,26岁,香港星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3岁留学美国,大学主修心理学。去年在香港举办“拥抱吉祥——西藏珍宝展”,大获成功,同时与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传出绯闻,但遭当事人同时否认。

  关注焦点:

  去年11月底,因为亲自送“拥抱吉祥”展览卡邀请香港财政司长粱锦松做剪彩嘉宾,并顺便陪这位钻石王老五在崇光百货购物,给周刊记者撞个正着,于是,一桩和财政司长恋情的绯闻困扰了这位女孩。加上中国已故元帅叶剑英孙女的身份,更为这段传闻增添传奇,虽然静子已及时澄清,但她还是生活在人们的聚光灯下。那几个月,她几乎天天见报,传媒总拿她的家世和绯闻做文章。她很不开心。毕竟才26岁,在朋友们眼中还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印象点击:

  一眼看去,你以为她是日本女孩,不但名字很日本,长得也很日本。

  那天中午,在香港公园,她飘然而至,白衣白裤,布鞋布袋,头发向后扎起来,不施粉的脸庞微微泛红,只是那对精灵的双眸略带倦意。将她跟去年底在“西藏珍宝展”上那位向特首董建华介绍文物的女主人相比,似乎对不上号。一个清纯活泼,如邻居小姑娘,一个成熟稳重,有大将之风。但那的的确确是同样一个叶静子。

  她带点娇嗔地指着那位相熟朋友说:“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他。”原来她上午去美国领事馆办签证,以为很简单的事,想不到居然有移民官要“见她”。她不是曾经在美国读书7年吗?原来又是一个“慕名”而来,”成名”这几个月,静子不时会遇到诸如此类的“尴尬”。她理解人们的好奇,可也难免感到“骚扰”和“不便”。

  访问前,其友人再三吩咐:不能说绯闻,不想提家人,不谈私人问题。然而,谈着谈着,这一切,还是免不了。(据《沿海新潮》文/吕书练 图/叶坚耀)

  1、13岁“被迫”留学美国

  叶静子在北京出生,因为双亲经常外出公干,她和比自己大4岁的哥哥叶弘从小跟奶奶一起长大。读景山小学,那是全国重点小学,13岁时“被迫”留学美国。她特别强调是“被迫”,“绝对”不是她的个人志愿。说时还带有点不屑的表情,令人想起当年那个反叛而不服气的小女孩。

  那时是一个反叛的女孩子?“绝对。”她答得干脆。跟家人到了美国东部,看了几间学校,结果挑了间全女校WestoverSchool。期间因为想家,不时偷偷回国,但每次总给双亲送回去。大学是在ManhattanvilteCollege,主修心理学。

  虽然如此,长大后才明白父母当初的“苦心”。她说,在美国读书的日子对她有很大的启发。在中国,像她这种特权阶层的后代是在前辈的庇护下长大,外人因为尊敬你的家人,自然而然,对你格外照顾,这往往令人容易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只有在美国,没人认识我,我才可以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生活,什么都靠自己。”自己乘坐公车去纽约,去看监护人;想偷着跑回家,则看看自己的利是钱是否足够到唐人街买便宜一点的机票。那段时间,令她真正地学会独立,学会跟人相处,知道很多事不是必然的,而要靠自己。

  静子不否认,即使今时今日,那些在事业上拉她一把甚或是那天出席展览担任嘉宾者,有些是看在其祖辈和父辈面子上的。“这是很肯定的,我承认。因为根本就是世交,在我爷爷的年代就已认识。”然而,她并不妄自菲薄,“但如果我做的事不是很有意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关于自己的家世,静子的表现有些矛盾。一方面她不愿提自己的家庭,连记者随口问问她小时的生活和在北京住在哪里,她都反应过敏地问:“为什么要问这些?我不想说。”另一方面,她又不自觉地提及家庭对她的教诲,尤其是父亲叶选宁。

  也许从小见惯世面,静子说,很少同龄人朋友,觉得跟年长者沟通较好。“我有很多师奶朋友,她们的孩子都几乎跟我一样大了。”她突然指桌上那位朋友:“就像这位老人家。”说完,她哈哈大笑起来。

  2、与父亲手挽手逛街

  “我的朋友,真是三教九流,各类都有。这是我父亲对我的影响。”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把她当朋友看待,她什么事都跟父亲讲,而父亲也以他的经历给予引导。父亲说,什么人都要交往,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好的一面,你要学会欣赏人家的优点。“父亲讲的话都很精警,很多年我都记得。我们父女到现在还是会手挽着手逛街,有时我还会坐在他的大腿上呢。”

  有这样一位开明但又不无严厉的父亲,令静子从小就有很大的优越感,即使刚到美国时,也觉得美国同学很蠢,“我见的世面比你多,想的比你深,我比你聪明。”忆述到这些,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直到投身社会以后,她才发现,原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其实,还是有人比你聪明的,聪不聪明不是自己说的。”她自己笑了起来。

  显然父亲的教诲和美国的体验对静子有很深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她快言快语:“就是我从不招摇。”停了一下,大概知道说错话,她忍不住笑了:“不是,不是,还是看人。我不介意的,会把对方当透明人,但对陌生人,我至少不会摆架子。我也很讨厌这样的人。就好像我刚才迟到了,如果连道歉一句也没有,你们也不会喜欢吧?”

  可见,她也有人情练达的一面,这可从筹办的大型“拥抱吉祥———西藏珍宝展”上看出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开幕典礼那天,她就邀请了财政司长梁锦松,中联办主任姜恩柱、富商李嘉诚。

  除了名人效应令展览广受注目外,展览内容本身和展览场地布置都不容忽视。整个展览共展出80多件西藏历史文物,其中有10件是长期供奉在西藏夏宫内、从未借出宫外的一级国宝,包括含金质的释迦牟尼像,鎏金铜质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等。

  展场布置也别具巧思,宽阔的场地以藏红为主色,灯光昏暗,场内播放着浓郁的西藏风味的音乐,充满神秘气氛。“我们希望令参观者有如置身西藏庙宇中般的感觉。”说起这个心血之作,她显得雀跃。一些外地佛教徒也闻声而来,这个为期7天的展览吸引了超过4万人次参观,成为香港最成功的传统文化展览。

  静子不否认家庭背景对她在疏通关系上有帮助,但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她还是亲力亲为。期间一年多,她请教有关专家,学习西藏文化,还多次前往拉萨,跟有关机构商谈展览构思、细节安排、展品挑选、拍摄照片等,尤其是冬天到西藏,因为当地气压很低,缺氧,做事要慢慢来,“那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光是拍摄那些照片就花了30天。”

  3、找寻传统文化的根

  看着静子很投入的样子,我在想,一个接受美式教育的女孩子,怎么会想到搞这么一个传统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毕竟,香港普遍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凭着她的显赫背景、社会关系,要做一些赚钱、舒服的生意实在十分容易。脑海中,更将眼前小女孩般的静子,看成一位香港商界另类“奇葩”。

  娓娓谈来,开始发觉是美国的教育促进了她想找寻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希望将之发扬光大。初到美国时虽然因为“被迫”而产生逆反心理,但毕竟是个孩子,慢慢地她发现,美国人总对自己的国家引以为荣,因为美国的孩子从小就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于是,一种莫名的民族情怀涌上这位中国学生的心头。“其实,我们也有我们的文化,而且我们的文化也很丰富,只是你们不了解。”她带点嘲笑的口气说:“我经常笑那些美国佬,他们仅学一个‘马踏飞燕’的马都要学几堂。”

  回国后,她更感觉到如今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很陌生。她说:“也许是过去封闭太久了,以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些迷茫,尤其是年轻人。”她发现,现在像她这辈,或更年轻一辈都比较热衷于追求偶像文化和流行的东西,她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唤起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4、我赚到的是经验

  “我做这个展览是自己的一个感觉和梦想,很多别的生意是很枯燥的东西,它跟做文化活动的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在美国从中学到大学都修过艺术史,但说到真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倒是回国之后。最初是对陶瓷、玉器,还专门跟老师学,但她承认不精。后来,偶有机会接触到西藏文化,于是,脑子闪出个念头,这么精彩的珍宝,何不干脆举办个展览,让更多人认识?

  于是,一个融合了西方市场推广概念的传统文化展就出现在东西文化汇聚的香港。他们还在展场上出售一些跟主题有关的纪念品,比如月历牌、吉祥杯、图书册、T恤等弥补开支。这个公司的“创业作”就此一炮走红,并已达收支平衡。

  静子现在是星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但她却抗拒人家说她做生意,她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个生意人,我在公司主要是出主意,理财部分由我的拍档负责。”该公司现在投资拍摄一部30集的古装电视剧《行行出状元》,由张铁林、夏雨等主演。

  静子在访问中,有时表现不脱孩子气,但她对自己的位置却很清楚:“我还年轻,不可能将所有的事一下子都做了,而且我是女孩子,难免有人会怀疑,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做,能做这么多事吗?”

  所以,不必急着要做很多,一年做一两件事,要做就要做好。“我赚到的是经验,声誉和信用。”她体会到,名人家族的第二、第三代容易给人一个错觉:“二世祖,什么都不做,只懂吃喝玩乐,女孩子呢,则多玩两年,就嫁人了。”说到这时,她带点自嘲的口吻,笑着晃着头,眼睛和嘴巴很有节奏地蠕动,表情调皮。

  很明显,叶静子当然不会成为那样的“二世祖”,如今她已被看作商界奇葩,虽然她不喜欢别人把她当作生意人,同时她还喜欢一再强调,自己还年轻。绯闻也好,奇迹也好,叶静子都不可能淹没在里面,她有能力令自己特立独行,有能力令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叶静子。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