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08:56 国际在线
导语:舆论张着血盆大口,一年尚未开始,就已经把奢侈品行业的前景喷得一片黯淡。“SALE”的字样不再只悬挂于OUTLET的橱窗边或店铺的犄角旮旯儿。不管高贵的品牌再怎么不情愿,也都放下了骄傲的身段,折上折的疯狂已经连续上演了数月。然而,这只是一个序幕而已,更有亲和力的手笔已在春夏候场,不只向十年如一日光顾的坚贞拥趸,也向往日里受过白眼的劳苦大众。这景象,大有屈尊换来众生平等的气概。可不知道,奢侈品们这样危难时的“卧薪尝胆”,到头来会不会反倒为日后的复辟挖下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双大半季罕人问津的桃红色Christian Louboutin,红鞋底上7300元的标价趁这当儿也一泻千里,对于它来说,之前肯定轮不上遭受三折基础上再打八折的“羞辱”。
奢侈品向危机举起白旗?
降价竞赛 愈演愈烈
“要知道,Prada在橱窗里摆出的降价牌子简直震惊了米兰,不过Versace是不会这么做的。”Versace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Giancarlo Di Risio在接受采访时脸上掠过一丝得意的笑容。他还强调,他们无意拉拢街边的少女成为自家的客户,“有的地方,早早就能用一半的价钱买‘东西’了,显然,这种政策在破坏市场,高端市场应该受保护!对我来说,喜欢买打折货的顾客和常规顾客绝对应该享受不同的待遇。”
即便春暖花开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对于疲软的经济来说,这个“寒冬”似乎并没有流露出行将结束的征兆。单就奢侈品而言,新一轮的降价竞赛粉墨登场,这样的窘境距离上一次大萧条时代已有半个世纪。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女魔头”的Prada在孤军奋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再清高的卖家貌似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高端品牌的矜持与高傲此时纷纷被斩落马下,为求自保,大家不得不见招拆招,这日子口儿,降价攻势虽然显得简单粗暴,但恐怕也是更直接有效的举措。根据《纽约时报》的网站报道,包括Chanel、Vercace、Christian Louboutin和Chloé在内的奢侈品公司正在美国削减商品价格,幅度从8%到10%不等。此间,因为美元对欧元的升值率曾经一度达到28%,于是奢侈品公司比预期增加了现金流动,这更助长了货价降低。当然,他们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希望此举能够刺激消费。据今年一月某网站最新的数据统计,这种利用降价从而为消费者设置的甜头,确实也颇见成效。在知名的购物中心Nordstorm里,Chanel罕见的全场8折,与其彼邻的还有很多一线大牌也都在非圣诞档期打出了7.5折的诱惑,许多顾客在商场门口通宵达旦地排起长龙,清晨时装屋才一开业,等候的人便一拥而上。而Naimanmarcus和Saks等商场甚至这段时间也推出前所未有的满100送20的促销。英国人的“甩卖”则更为彻底,一件Levi’s的T恤正常的情况下要卖到16英镑,季末打折的时候已经沦为7英镑,可如果有耐心坚持到最后居然只消3英镑就能成交。伦敦《标准晚报》上惶恐地宣称:“持续半年的商家减价促销行为在英国近20年来都很少见,或许只有梅杰政府时代,英国人遭遇的经济萧条期能够与之相比较,不过这一次的程度显然要严重得多。”当然,他们也不用紧张地坐如针毡,因为,即便是在全世界奢侈品购买力最强悍的日本,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厄运。
昂贵奢侈品 走下神坛
至于平常被当做清仓甩卖的新年档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这一点你能从无限拉长的折扣季一目了然。某间趾高气扬的Boutique时装屋,一双大半季罕人问津的桃红色Christian Louboutin,红鞋底上7300元的标价趁这当儿也一泻千里,对于它来说,之前肯定轮不上遭受三折基础上再打八折的“羞辱”。而这一刻,即便它仍保持着4寸半的冷艳,系出名门的嚣张劲也骤然显得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不禁想到吕丘露薇前一阵子的专栏,“当几万元一个的皮包变成几千块一个,几千块的变成几百块,甚至比假冒的A 货还要便宜,当原本高贵的商店变得像大卖场一样,等到经济好转后,这些品牌要恢复在人们心目中的高贵恐怕有些困难,虽然走下奢侈品神坛或许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
奢侈品自降身价,等于向金融危机举起了白旗,而往日里我们印象中那个冷漠、高傲、固执甚至距人于千里之外的品牌形象,本以为应该秉持着像关二爷一样有战死沙场、宁输不降的气概。怎料,此时一场恶仗刚刚吹响号角,“勇将”们的白旗就已经露出一角。倒吸一口凉气的是我们这些原本对他们抱着顶礼膜拜之心的拥趸,奢侈品的价值究竟几何?是否也该重新掂量掂量。
降价大战 各施绝招
只降不涨
路易·威登(LVHM)11月底宣布,调降日本市场产品零销价,平均降幅达7%,希望刺激销售。香奈儿(Chanel)则早在10月就宣布降价,美国大多数产品销价调降7%到10%,Versace和Chloé等精品业者也跟进。精品业者纷纷弃守产品价格只涨不降的信条,是近年来首见。
插足低端品牌
adidas与美国设计师Jeremy Scott合作服装与鞋子系列;Puma和Sergio Rossi合作小型鞋子系列;Sofia Coppola将为Louis Vuitton设计手袋和鞋子;村上隆与藤原浩10月将在东京举办“Hi & Lo”展览,为此他还为Levi’s设计了限量版Fenom牛仔裤。Lacoste今年也是吃了兴奋剂,跟Junya Watanabe一起做Polo,又找了United Arrows一起推Cardigan。Anya Hindmarch、Sigerson Morrison甚至Stella McCarntey这些名设计师们都跑去和平民百货Target一起做平价系列。
跨界合作让奢侈品牌或者专为奢侈品牌设计的大牌设计师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吸引众多的低端客户,都自起炉灶出了副牌甚至几个副牌以占领中低端市场。因为,此时此刻,放下身价,则意味着更广的客户群和更高的利润。
瞄准“潜力股”
有意思的是,老佛爷百货很少用法语广播,基本上都用日语告诉前来的购物者该去哪儿办理退税等相关信息。相比去年,商场里和日本、中国、俄罗斯等相关的元素变得更多了。经过改造,中国顾客接待处也是装饰一新。很显然,商家在新的一年更愿意讨好“潜力股”。
卧薪尝胆反致万劫不复?
缓兵之计也许仍然可以理解为名牌对于“海啸”水来土掩的积极应对。但这也拆了自己“后台”,酿成标准的坍塌的苦果。若真是昂贵的吊牌也能做到雷打不动,或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枚6位数字的手袋才能继续延续物有所值的神化。而现实中,多数卖家不争气,竞相用降价的手段儿提供“人者有份”的可能。这局面,谁知再到“太平盛世”那一天,哪位还肯天真到为一只手袋陪上倾囊相助的疯魔?
卖家的寒冬也未必是买家的春天
对于普通人,奢侈品本来就是乌托邦——只存在于意淫中。而经济危机的突袭,却好似怪力乱神,将事实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若是“寒冬”,也是卖家的“寒冬”,之于原先对奢侈品只能垂涎的那撮人,它却阴错阳差地成就了他们的“春天”。至少表面上看来貌似如此。
谁料想,股市里“抄底扫货”的壮观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趾高气昂的精品店里?摆在陈列架上的不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 Basic Line,其中居然也穿插着IT bag这样的尤物。如果说,它们在“20% Sale”的时候态度还不够诚恳,那么当它只有一双高跟鞋那么廉价的时候,恐怕再有定力的人也扛不住这巨大的诱惑了。可事实上,打折这回事从来都是双刃剑,谁在抄谁的底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