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鲍林哲:奥巴马的哥大烙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12:10 《外滩画报》

  导语: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美最顶尖的名校之一,出过包括奥巴马在内的3 位美国总统,贡献了39 位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哲认为,奥巴马之所以受到选民的爱戴,是因为他身上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传统。不过,对奥巴马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限制美国本土企业雇佣外国员工的条款,他认为“这是奥巴马出任总统后犯的最严重错误”。


图片标注
李-鲍林哲

  “在哥伦比亚大学换一个灯泡需要多少名学生?”

  答案是76 名。其中,1 名学生换灯泡;50 名举行集会,要求争取不换灯泡的权利;另外25 名则举行反要求的集会。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素有“激进主义的温床”之称。这个有关哥伦比亚大学的笑话也曾广为流传。

  但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鲍林哲(Lee C. Bollinger) 眼中,这没什么好笑的,“自由”向来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最重要的文化之一。“我们一直都崇尚辩论和言论自由。”

  始建于1754 年的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美最顶尖的常春藤联盟成员之一。在过去的255 年历史中,曾先后有三位美国总统毕业于该校,包括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此外,该校第13 任校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此后成为第34 届美国总统。这里还贡献了39 位诺贝尔奖得主。

  2002 年,鲍林哲正式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今已有7 年。3 月,鲍林哲率领哥伦比亚大学代表团访问中国。21日,鲍林哲一行来到北京,出席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落成仪式,并庆祝哥大教育部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心合作创办的中学国际部成立。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鲍林哲表示,“我喜欢来中国,虽然对我来说长途飞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一所在纽约的大学

  在哥伦比亚大学用于招生的小册子中,关于大学的介绍只有很简短的一句话:这是一所位于纽约的大学。“这一点当然是最重要的!”鲍林格毫不犹豫地表示,“纽约是世界上最精彩、最具活力和包容力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永远在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并且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纽约的性格,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性格。”

  该校建筑以及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马克-韦格勒(Mark Wigley)后来告诉记者,许多学生选择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位于纽约,不仅因为这里更容易找到工作,也因为这个地方永远都有新事物发生。“相信我,这的确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13 年前,新西兰人马克-韦格勒加入哥伦比亚大学,此前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来评论哥大与其他名校的区别,“这里更开放,思想更前卫。冷不防,你就能有新的火花出现;而其他的一些名校则趋于保守,呆久了,有的时候你就会想,难道就这样了?”

  同样的原因也吸引了奥巴马。大学三年级,奥巴马就读的西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交换生项目,得知这一消息他欣喜若狂。此后,作为交换生,奥巴马从哥大毕业。

  最具争议的校长

  在多数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心目中,对校长李-鲍林哲的态度通常分为两个极端。

  “他真虚伪,一方面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来演讲,另一方面又当众大骂内贾德是独裁者,令我受不了。”有人这样评论。

  “他非常具有亲和力,我们还记得他刚来学校时,天天在校园里跑步;渐渐地,许多学生都跟着他跑,大家都觉得他很平易近人。”也有人这样评论。无论是虚伪或是亲和,鲍林哲都坦然接受。“我们向来就是一个崇尚言论自由的地方。”他告诉记者。

  鲍林哲在加州长大。他在俄勒冈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并很快成长为研究新闻言论自由以及《第一修正案》方面的专家。

  如果按照常理推论,他应该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许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改行当校长?我给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面临当下的经济环境,鲍林哲以这样的答案来鼓励寻找工作的毕业生们,“为什么不抛开专业的桎梏?或许在另一个领域你就能找到一扇门。”说此话时,他眼里闪烁着诙谐的光芒。

  作为“新闻言论自由”的坚定拥护者,鲍林哲也将自己的信念带入了校园日常的管理决策思维中。

  2007年9月,哥大宣布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来校演讲。

  “我们只不过在校园网上贴了个公告,并没有过多宣传。”作为邀请人,在北京,哥大国际及公众事务学院院长约翰-科茨沃思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哥伦比亚大学崇尚言论自由。既然大家都说这个人不好,为什么不提供一个机会让这个‘坏人’也说两句呢,要知道哥大是一个崇尚辩论的地方。”他这样向记者解释。

  很快,这个消息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在美国政坛。当时,有不少人公开谴责哥大邀请伊朗总统的行为,反对者中包括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以及2008 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

  “这么做更有利于你们,而不是内贾德先生。” 鲍林哲当时这样告诉学生。但即使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反对的浪潮依然一浪高过一浪。学生们在校园内组织了各种抗议活动,而更极端的例子是,化名为“内贾德”的该校学生甚至在网上留帖散布鲍林哲的讣闻。

  此事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评论作为终结,“邀请内贾德做演讲,如果哥伦比亚大学觉得没什么,那我就觉得没什么。”布什当时如此表示。

  在科茨沃思的记忆里,对他提出邀请伊朗总统来做演讲,鲍林哲似乎从未感到吃惊,“我是代表整个学院向他提出的要求;而他则很平静地说,好吧。”事实上,“鲍林哲认为内贾德是一名独裁者,这是他个人的看法。”

  邀请内贾德前往哥伦比亚演讲这件事本身也充满着喜剧色彩。“整个接待过程都非常有趣,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内贾德先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比大家想象中矮小,并且竟然还能讲一点英语。”科茨沃思说,他本人对这位伊朗总统并不讨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