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三十年后淡定隐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08:58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语:在荣智健带领中信泰富(9.47,0.00,0.00%)渡过暂时难关后,他三十年的商业生涯也暂告一段落。


图片标注
荣智健

  昨日,荣智健向中信泰富(00267.HK)提出辞去公司董事及主席的职务。这位红色资本家的后裔就这样在顷刻间给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生涯画上了一个暂停的符号。

  自从中信泰富澳元合同巨亏事件爆发以来,市场及媒体对荣智健是否就此下课的猜测从来没有间断过。3月25日,在中信泰富的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媒体咄咄逼人的追问,满头白发的荣智健用上海口音的广东话平静地回答道:“是否继续担任董事长、或者是否辞职,那还是由董事局来决定吧。”

  就在市场猜测中信泰富事件是否将不了了之的时刻,上周五,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科突然对公司发出搜查令,并要求公司董事配合提供资料。

  中信泰富昨日在公告中这样写道:“面对这个现实,荣先生相信退位让贤对本公司最为有利。因此,荣先生恳请董事会接纳其请辞。”

  从去年9月得知中信泰富在澳元投资上的巨大亏损到现在,荣智健在媒体前的三次露面都是那么平和,但在平静的背后,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去年10月,当各界纷纷责问荣智健为何在知道巨亏事件六个星期后才告知公众时,他对香港媒体表示,如果当时马上披露,在银行催逼之下,公司可能就没了,他用了六周时间“救亡”,在得到母公司中信集团15亿美元备用信贷之后,才向外界公布。在此之后,中信集团又同意以可转债的形式入股,并接手了大部分的澳元合同。之后,中信集团持有中信泰富的股票从29%升到57.6%,变成有话语权的绝对控股大股东。

  然而,在荣智健带领中信泰富渡过暂时难关后,他三十年的商业生涯也暂告一段落。

  1978年6月,荣智健只身来到香港,加盟其堂兄弟创办的爱卡电子,依靠父亲提供的100万港元的原始资本起步,至1984年,荣智健的财富已增至4亿多港元。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并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上任之初,他就带领公司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9.09,-0.20,-2.15%)公司12.5%的股份。1989年底,中信香港又以3亿多港元的代价收购泰富发展49%的股权,并通过注入港龙航空等资产,进一步扩大其在泰富集团的股权至85%左右。

  中信香港成功收购泰富发展后,于1991年将其更名为中信泰富,并为中信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1992年,中信泰富成为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之一。

  荣智健曾连续3年稳坐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到2003年的8.5亿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亿美元,仅隔两年荣智健的财富几乎翻了一番。但去年10月,荣智健的资产从去年的35亿美元跌到7.5亿美元,损失高达75%。

  1994年,荣智健曾对媒体说过:“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文:王磊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