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 15:45 《外滩画报》
![]() |
导语:尤努斯被誉为“小额信贷之父”。他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尝试针对穷人的“小额信贷”,他让孟买的15 万乞丐放弃乞讨,他创办的乡村银行借款给全球400 多万穷人。他在全球推广“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不是慈善组织,这种企业也追求利润,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以扶贫济困、保护环境为己任。”他的女儿说:“他是英雄,但不是好父亲”。谈到自己所钟爱的扶贫事业,他却说:“我帮穷人脱贫,但我不是慈善家。”
“我帮穷人脱贫,但我不是慈善家。”面对《外滩画报》记者,“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 再三重申。
3 月12 日清晨,北京,中国扶贫中心所在地共济宾馆,记者见到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博士。
作为全球知名的“小额信贷之父”,尤努斯用30 多年时间,从27 美元开始,把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或译孟加拉乡村银行)扩大成拥有400 多万借款者、还款率高达98.89% 的庞大银行网络;其中,58% 的借款者因为受到贷款的帮助而脱离了贫困;如今,每个月贷款总额超过1 亿美元。他也因此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3 年前,刚刚获奖的尤努斯来到北京,参加中国小额信贷国际论坛。在那次会议上,尤努斯遇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他向这位央行高官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你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可能我们的国情确实不同,文化也有差异;你可以让中国国内的讨论继续下去,但你要给我一个机会,让格莱珉在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进行一个试验项目。到那时候,你们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格莱珉到底适不适合中国?”
当时的新闻这样报道:商谈15 分钟后,吴晓灵同意了尤努斯的建议,两人敲定将在中国四川开展格莱珉项目。“在会见了央行和银监会的高层之后,尤努斯宣布:中国将允许他开一家格莱珉分行,可以同时吸储和发贷,甚至开展保险、养老金等业务。”
此后,一晃3 年,从意大利到美国,从西欧到东南亚,几百家格莱珉分行拔地而起,但这其中并没有中国。
本次中国之旅,尤努斯希望自己能够与有关各方再次沟通,尽快在中国推行他的小额贷款扶贫业务。“尤努斯这一次是带着心愿来中国的,”格莱珉银行总裁拉蒂菲说,“他想看到中国也有格莱珉银行。”
尤努斯的中国实验
穷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借贷者吗?在尤努斯和他的格莱珉银行成功之前,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人们不相信穷人有商业投资的价值。
随着小额信贷在孟加拉的成功,一些人开始相信,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也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尤努斯和他的格莱珉银行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开拓了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即给穷人放贷可以盈利。
上世纪90 年代初期,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尤努斯和他的格莱珉银行。“很久了,我甚至都不太记得究竟是哪一年的事情了。那时,曾有一个中国学者到我们那里考察过。”尤努斯提到的这名中国学者叫杜晓山。
那是在1993 年。当时,就职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杜晓山,在研究国际扶贫案例中,发现了孟加拉的格莱珉模式。他认为,这可能也是解决中国农村贫困群体生活和生产状况的有效样板。
“他来到孟加拉,来到我们的格莱珉银行。他告诉我们他想做一些事情帮助穷苦的中国农民。尤努斯和我建立格莱珉银行就是为了消灭贫困,所以我们决定帮助他。我们当时给他们提供了5 万美元资金和部分格莱珉专家。”至今,拉蒂菲还依稀记得第一次遇到杜晓山的情景。早在1993 年,杜晓山他们就注册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但是后来,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我只是听说他们的项目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拉蒂菲回忆说。
拉蒂菲提到的困难是,至今,央行、银监会都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小额信贷的管理制度。换句话说,在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机构没有合法的经营权,他们不能吸纳储蓄,也没有银行愿意给他们发放贷款。在“灰色地带”生存的扶贫社,让很多想要投资小额信贷业务的银行、机构和个人望而却步。
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尤努斯,因为没有法律地位、没有资金来源,所以他的中国格莱珉分行仍未见雏形。
如今,尤努斯仍然没有看到他想要的法律文件。提及这个问题,他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有些无奈的表示,“我想,在中国,相关政策法规的拟定是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吧。”
其间,尤努斯他们曾设想:既然没有小额信贷银行,注册小额贷款公司总可以吧。“尤努斯原本想在四川阿坝地区注册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据杜晓山的同事、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秘书长白澄宇透露。
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这类公司注册资本必须高达5000 万元;而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浙江,最低注册资本则是一亿元。“对格莱珉银行而言,第一年投资1000 万就已经足够运作了。尤努斯不可能在第一年就投资5000 万,而让其中的4000 万闲置。”
“也许在富裕地区,两个亿并不是一笔大数目,可能2 个月内就会完成放贷;但是在贫穷的农村,比如一笔贷款是5000 块,那么10 笔才5 万,100 笔才50 万,1000 笔才500 万。白澄宇认为,出台这样的政策,其实是政府将小额信贷的天平向中小企业倾斜,而非真正的穷人,“政府对小额信贷设置的门槛太高了。”
“从2006 年那次见面之后,我们和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了合作,但想不到这是一个如此漫长的过程。”尤努斯坦承,“这一次来北京,我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快让项目启动。我能感受到,经历了大地震之后,四川地区对小额贷款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从乡村银行到社会企业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尤努斯开始尝试推广一种消灭贫困的新理念:“社会企业”。
这得益于他在4 年前启动的一个新项目,向孟加拉乞丐提供无抵押贷款。“我们给乞丐提供一个建议:你们在挨家挨户乞讨的时候,应该自带一些玩具、饼干和糖之类的东西进行推销。你可以厚着脸皮在乞讨中白吃白拿,你同样也可以自制一些小东西,或者用钱买一些小东西,去向人们推销,从中赚钱。”
这个项目受欢迎的程度,让尤努斯始料未及,原先预计只有3000 左右的乞丐会加入项目,但是目前孟加拉已经有十多万乞丐参与到这项庞大的扶贫项目中。
“如今,大概有15 万乞丐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地去乞讨,他们开始尝试这种又讨又卖的‘收获活动’。这是贷款,你们早晚得还,但是我们不收利息。我们还告诉他们,这个贷款没有还款期限,在还贷方面也没有惩罚措施。唯一的条件是,你只有把前面的贷款还了,才能申请后续贷款。”可喜的是,“现在10 万多乞丐都已经在申请第二笔贷款,甚至第三笔第四笔。因为他们从我们这个项目中已经看到,参与这个活动,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一步一步提高。可能第一笔贷款就十五六美元,但这十几美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改变乞丐的项目中,尤努斯意识到,这种“社会企业”式的商业模式将取代纯粹慈善捐助在扶贫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