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李肇星新身份:明星发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 08:58 南方周末

  导语: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这是他们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面对媒体,对比两个人的经历,会发现这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点,而从中能看出两会政治的一些特色。

  对中国媒体来说,两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也许正因为其重要性,传媒努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跑两会的记者们却要在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上努力拦截一个个明星委员或代表,只为在短短几步内问一些热点问题。

  2009年的两会,两个69岁的老官员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眼光,他们是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和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面对媒体,但是对于公众和媒体来说。他们却是老面孔了——赵启正曾担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李肇星则是前外长、资深外交官。

  事实上,对比两个人的经历,会发现这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点,而从中能看出两会政治的一些特色:

  他们现在都是大学的院长:赵启正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这是中国最知名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李肇星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有趣的是,赵启正的父母是南开大学的教授,他本人还担任了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

  两个人都曾担任过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曾任职的国务院新闻办,堪称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最高机构;李肇星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科员、处长、司长、新闻发言人。

  两个人均是以外事委员会主任的身份担任新闻发言人的。

  赵启正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专家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赵启正的从政经历,应该是核专家、上海高级官员、中国第一新闻官和大学院长。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系的赵有过26年的科研工作经历,和很多中国领导人一样,他也是工程师。1981年,41岁的赵启正被聘为改革开放后的首批高级工程师,成为上海市和航天部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赵曾经对外讲述过自己和已故海协会会长、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的交往:他的一篇科研文章引起了汪的关注,两个人又都被选举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基于共同的爱好——读书,两人成为挚友。

  没有多久,赵就从科研系统进入党政部门工作。他曾担任过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他的前任是前国家领导人曾庆红。赵担任组织部长期间,上海市委书记分别是芮杏文、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

  此后,他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和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赵启正更多时候被叫做“浦东赵”。

  正是在他担任管委会主任期间,浦东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这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众多跨国企业把这里选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1998年,赵启正上调中央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同时是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这两个机构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

  担任正部级领导的赵启正开始了被外界关注的经历,他曾用自己的一本畅销书来解释自己的工作——向世界说明中国。

  这个工作对赵来说并不陌生,浦东新的锻炼让他明白该如何同外国人打交道。

  他曾经和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在机场聊天7个小时:因为大雾,飞机无法起飞,而强人阿拉法特执意“以革命的名义立即起飞”。匆忙赶到的赵启正也用了革命的语言劝阻:“阿拉法特同志,飞机不能起飞。即使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飞机也不能起飞,我们必须爱护自己的领袖和同志。”满意的阿拉法特特别要求赵启正留下来陪他聊天,结果一聊就是7个小时。

  《纽约时报》曾评价赵启正是新一代文雅的中国官员之一。在很多外媒看来,红色中国依然是神秘而可怕的,赵就要努力改变这一局面,而且要用西方人的游戏规则。

  1999年,美国国会公布《考克斯报告》,攻击中国长时间“窃取”军事技术。

  赵启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反驳时,充分发挥了自己核物理知识的长处。他说:“报告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外行话。你说中国窃取了某某程序,但这个程序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免费向各国提供的。另外,这些核武器的名字在你们国家三个武器研究所的网页上都有原理介绍。我带来了一个计算机,你们现在就去检索。”

  10年后,他在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时,有日本记者好奇地问他面前所放的笔记本电脑时,他迅速回应:“10年前我在驳斥美国诬陷中国盗窃核机密的会上也用了计算机,是日本日立牌的。事后有一名日本记者给我打电话说,你没有用美国计算机,用日本计算机,驳美国很合适。”

  这样富有政治智慧的幽默回应,在3月2日的政协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比比皆是。新华网记者提问农民工问题时,却先用了很大篇幅介绍《新华手机报》听取农民工呼声。赵启正说,我听得很明白,你问题的重点是你们的手机网成就很大,让大家都知道,顺便问了我一下有多少关于农民工的提案。全场气氛立刻轻松起来。

  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对网络很熟悉。据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说,赵启正在1996年就已经上网了。赵自己也说每天至少上网1小时,他在网上还开有博客,“雷人”这样的网络用语他也并不陌生。

  他曾和美国的宗教研究者合写过本书《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与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从他的努力来看,他是想用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把中国表达出来。

  从一名新闻官的角度来看,他任内的最大成就,应该是健全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已经建立起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培训班成为赵启正最常用的手段。

  李肇星 明星外长的软和硬

  和赵启正丰富多彩的工作经历相比,李肇星的履历显得格外简单,1964年北大西语系毕业后,他的人生就和中国的外交事业分不开了。

  1977年,从驻肯尼亚大使馆回国的李肇星开始在新闻司工作,从科员开始干起,而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正是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资深外交家钱其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肇星就担任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此后他担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大使、外交部长等职。这些都是引人关注的职务,李肇星也以极富个人色彩的言谈闻名于世。

  在一次网络座谈时,有网友调侃他的长相“不敢恭维”,李并没有嘻哈一下把问题糊弄过去,他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一位山东农村的普通女性,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

  一次在美国的大学演讲,一位美国老太太问他: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外长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8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他的回答让这位美国老太太“非常满意”。

  作为外长,李肇星的很多发言都代表着国家的立场,而他也往往和“义正词严”、“严肃回答”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他自己也曾坦承“脾气不好”。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回忆某年两会采访时,一群台湾记者追在李肇星的身后问台湾问题,如果严格按照职务分工,他完全可以把问题丢给国台办,但他被一位台湾记者的提问激怒了,对着镜头很激动地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毫不含糊,语气坚定,并且指着记者反问: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那位女记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第二天,这条新闻上了很多台湾媒体的头版。

  喜欢大笑的李肇星被誉为是“诗人外长”,他经常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并曾出版诗集《青春中国》。他透露自己40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写过200首诗。

  回答记者提问时,不论是软回答还是硬表态,李肇星总是能添上自己的味道,再加上他浓重的山东口音,海外华人媒体说他是“平民外长”、“带有乡土气味”。

  今年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的发言同样饶有趣味,他首先表示自己担任人大发言人是“初来乍到,边干边学”,但也表示,“职务总是会有变化的,对我来说不变的是,我是祖国的儿子、人民的服务员、朋友的朋友、知识面前的小学生。”

  俄罗斯记者提问要求介绍一下2009年中国国防费的一些细节,李肇星说,“我向你和你的同行散布一些并不确切的消息。”台下立刻响起了笑声。

  《中国会计报》的记者问到有关4万亿的问题,李肇星用一个玩笑化解了这个难题,“这是我多少年以来碰到的我最不会答的问题。想想看,我连我自己家里花多少钱都不知道,或者是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地花。回答你这么敏感而重大的问题,真是有点难度。不过谢谢你给我一个机会,有的时候就是要化挑战为机遇。”

  《陕西日报》记者提问时把话筒拿反了,事后李肇星遇到这位记者,主动索要名片,并开玩笑说我们是会场最幽默的人。

  和去年相比,2009年的两会被很多网友认为“火力不足”,一些往年的“大炮”级的委员、代表表现得相对平静。这也让很多媒体把焦点转移到了两位发言人身上。

  事实上,中国媒体上往往对两会花絮格外重视,而那些知名社会人士出身的委员和代表也会格外受人关注。从这个现实角度出发,两位明星发言人受到追捧也就成了一个不难理解的现象。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