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人生总要有些不一样的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11:42 《外滩画报》

  导语:3 月8 号回国后,刘翔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关于他的康复并没有多少人提及,媒体似乎更关注他是否准时参加“两会”。从上海到北京再回到莘庄基地,此时的他比以往更显谨慎。接受采访时,他说:“通过在美国康复训练这段时间,自己也思考了不少以前从没思考过的问题,多了不少感受。以前我一直还是挺顺的,但人生总是要有些不一样的经历。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是一笔财富吧。”


图片标注
2009年3月10日刘翔在莘庄训练基地进行了回国之后的首次公开训练课

  “你是3 月8 号回来吧?”

  “是啊,没错。我这次走特别通道,你别来了啊,碰不到面的。”

  “我才不来。估计这次来接的记者不会多吧,外面现在流传的版本一个说你是3 月10 号,一个说要推迟到3 月中下旬呢。”

  “但愿如此啊!还是低调点好。”

  以上这段对话发生在3 月6 日晚,笔者MSN 上与刘翔的一段对话。3 月7 日,中央电视台5 套公布了刘翔将在3 月8 日回国的消息。

  3 月8 日晚6 点30 分,上海的浦东机场1 号航站楼的国际出口云集了黑压压一大群记者,但之后只有一位新华社记者进入特别通道,成为了唯一拍到刘翔抵达上海的记者。

  1 个小时后,刘翔出现在了上海莘庄基地,他下车,深吸了一口空气,又吸了一口。去年 12 月3 日上午10 点30 分,他也是从这里出发去美国休斯敦接受脚踝手术。出发时,他带了了几箱行李,其中1 箱装的是玩具,里面放着他喜欢的玩具变形金刚。上车前,他特意在车门前弯了下腰,对着拍摄他的记者们,出来挥挥手,笑得很轻松。

  刘翔回国的航班是从休斯敦经洛杉矶转机再飞上海。美国当地时间凌晨3点30 分就要从住处出发,算上转机候机的时间,一共要耗费整整24 个小时。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刘翔指着屏幕上的电子地图,问了好几次空中小姐:“小姐,麻烦请问还有多久能到?”

  与此同时,守候在浦东国际机场的记者们也在相互问同样一个问题:“刘翔多久能到?”央视记者冬日娜在当天也被派到上海采访回国的刘翔,她在给笔者的电话中说:“其实人家坐了那么长时间的飞机,巴不得想早点回家呢,换我也不想接受采访啊!所以我也就拍他几个镜头吧,真不想打扰他了。”

  不过,冬日娜还是没有想到,刘翔根本就没有回家。

  父亲刘学根是整整3 个月没见到儿子一面了。“ 一回家,时差倒起来就慢多了,因为不用训练,一觉可以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去基地好,明天就需要训练,用训练来逼着他倒时差。”刘学根对记者说,面对处处成为焦点的儿子,父母早已习惯和理解。

  在莘庄基地,刘翔先回宿舍休整。一切和以往一样,孙海平站出来挡驾接受采访,让诸多尾随到莘庄采访的记者也能回去交差……

  刘翔的美国往事

  在美国休斯敦康复训练时,刘翔居住在休斯敦市西南部,这是一块品质相当不错的住宅区,环境优雅。2 月初,笔者去美国探望他,曾对那里的环境赞不绝口:“换我住在这样的地方,那就爽死啦!”

  当时刘翔微笑着接了一句口:“你来住一个月试试,看你还想不想呆。”说这句话的时候,刘翔已经在美国呆了两个多月,这早就已经打破了他在国外居住的时间纪录了。

  刘翔也一直尝试着寻找一些事来做。每天结束康复训练后,他会在居所里一门心思地拼搭他从国内带来的“敢达”模型,或者用笔记本上网,和朋友聊聊天,下载一些电影——仅限于下载,然后存在硬盘里。刘翔可以报出任何一部时下流行的电影名字,并且告诉你,“我已经下载了,存在硬盘里,但没看。”

  在美国的生活确实有些乏味。前两个月,刘翔的身边一直有母亲吉粉花陪伴,2 月初,吉粉花回国。虽然返回美国的孙海平带来了师弟谢文骏,哥俩时不时还能聊聊天开开玩笑,但思乡的情绪却无可制止地蔓延开来。2 月中旬,笔者返回国内,给刘翔发去一条短信祝他康复一切顺利,他回过来的那条短信:“真羡慕你啊……回家真好!我很期待……”

  2008 年12 月5日,赫尔曼纪念医院,刘翔第一次被推进手术室。

  刘翔右脚伤在跟腱末端,此外,跟腱腱面上有一个比黄豆还大的骨头钙化物。在做完刘翔身体检查后,主刀医生托马斯·克莱顿直言:“我对这次手术很有信心,不用紧张,用不了太长时间。”克莱顿是火箭队队医,曾为姚明做过左脚脚趾碎骨手术和左脚微创手术。刘翔的手术难度不大,从脚跟侧面划开一个切口,将钙化物取出,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期间,孙海平、吉粉花、冯树勇等在外等候。手术期间,克莱顿大夫从 飞人跟腱中取出来让其退出北京奥运会赛场的3 个钙化物和1 根骨刺,手术创伤口为2.5 公分,整个手术大约进行了1 个半小时。

  手术后,即漫长的康复训练生活。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能了解刘翔在美国的那段康复训练生活。事实上,刘翔甚至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扛下所谓“舒展筋骨”的康复训练。

  孙海平回忆,刘翔每天在赫曼纪念医院的康复训练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热敷,电磁理疗,慢跑,提哑铃上蹬,横卧推杠以及冷敷,其中最让刘翔感到“痛苦”的就是提哑铃上蹬,两手各握一个重达25 磅的哑铃,以动手术的右脚为支撑脚站到一个矮凳上,连续做一组20个的上蹬动作,一共做6 组。

  “如果现场有摄像师的话,可以拍到刘翔在做动作时各种千奇百怪的痛苦表情。”孙海平回忆。

  每组训练之间有1 分钟的短暂休息,这时美国康复师罗斯会拿来一个橄榄球,和刘翔拉开距离,两人做一些接抛动作,这样单调无聊的练习只是为了放松刘翔的肌肉,往往当刘翔以为一直要这样单调无聊下去时,不到1 分钟,罗斯就会把橄榄球扔到一边:“好了,刘,继续做下一组!”于是,刘翔无奈再次举起哑铃,再次龇牙咧嘴。

  罗斯曾担任过姚明的康复师。他随着姚明去游览过不少中国的城市,还找了一位来自湖南的女朋友。面对这个准“中国女婿”,刘翔和他很快熟稔起来,两人经常会用英语开一些玩笑,比如关于运动量的设定,刘翔总是想办法“偷工减料”,而罗斯则会一本正经地告诉刘翔:“你再和我嗦,信不信我明天就整死你?”

  2 月初,师弟谢文骏跟随孙海平来到美国,第一堂康复训练课就看到了刘翔如此的运动量。当时他吐了吐舌头:“这样的训练量即便换我,肯定也挡不住……”一次康复训练一般持续1 个半小时,训练完毕,刘翔总是气喘吁吁。当他从网络上看到关于自己体重骤增30 斤的传闻后,不禁哑然失笑:“我的天,照我这样的训练量,还能胖得起来?”

  刘翔的室外康复训练,是在休斯敦莱斯大学的田径场,而之所以能到那里训练,不得不提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文永。

  杨文永原来上海田径队的教练,1986 年来到美国,两年之后,在休斯敦莱斯大学担任田径教练。通过当地的华人报纸,杨文永得知了刘翔要来休斯敦开刀并疗伤的消息,他托人辗转联系上了孙海平,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刚动完手术的那一段时间,刘翔暂住杨文永家。那时,刘翔的右脚行走不便,杨文永便将自己一楼的主人卧室让给了刘翔,自己住到了二楼,每天走上走下。他后来才了解到,73 岁的杨文永自己也刚刚动完一个大手术。

  杨文永教练的爱人也是休斯敦得州医疗中心的一位医生。在刘翔刚动完手术的那段日子里,她担负起了日常生活中医疗看护的责任,而她的朋友谢医生,则经常在周末负责开车接送刘翔一行去超市购物,或上街去散散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