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洗礼 私人银行同样面临去杠杆化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08:36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语:震惊全球的金融最大欺诈案麦道夫案爆发后,包括花旗、瑞银等全球最顶尖的私人银行都牵涉其中,正是这些机构间接将产品卖给投资者而造成亏损,这令私人银行深陷信任危机。

    “从瑞士到北京,遭遇了恶劣天气,一路上惊奇不断,还好我顺利着陆,这是一个绝妙的预示,希望危机中的银行业同样可以顺利渡过难关。”初来乍到,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n)瑞士公司合伙人Olaf Toepfer滔滔不绝。

  他此行将造访中资私人银行客户,包括为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即将揭幕的私人银行提供咨询意见。

  Olaf Toepfer,这位拥有13年战略咨询经验的私人银行领域专家,在为中国方兴未艾的私人银行出谋划策的时候,同样感受到了他所熟悉的瑞士银行业曾经的辉煌画面。

  而此刻,瑞士银行业却在经受最严酷的危机洗礼——金融危机令瑞士银行业成为欧洲损失最大的阵地,同时来自美国国税局(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步步紧逼,令其陷入浩大的诉讼之战。“瑞士银行业不会就此妥协。” Olaf Toepfer依然坚定。但他也坦承:洗礼下的私人银行业将迎来质变。

  瑞银保密制的美国让步

  《21世纪》:尽管瑞士政府出面斡旋,但瑞银(UBS)还是陷入了与美国的一场破坏性巨大的诉讼之战。美国当局成功地迫使瑞银披露约250名涉嫌利用虚假企业逃税的客户,甚至牵连数千人的客户名单都将被迫披露,而使包括瑞银在内的瑞士银行最负盛名的银行保密制度将会消亡。或者说,这意味着瑞士将在短期内丧失全球主要离岸资产中心的地位?

  Olaf Toepfer:对于瑞银的问题,我从来都是觉得被媒体过度渲染,而造成了过度恐慌。其实,对于包括瑞银在内的瑞士银行,无论是哪里的客户有提供服务的需求,瑞士银行就会积极提供相关服务,至于涉及客户隐私的部分,包括资金来源,银行不是监管机构,没有这样的职责去调查客户隐私,但如果由于客户与银行相关隐私有助于全球监管或者涉及的案件处理,银行愿意配合调查。但这并不意味无条件公开客户隐私。目前,瑞银是根据美国合理、具体的要求逐案交换银行信息。

  《21世纪》:现在的问题是,瑞银面对的麻烦不仅仅是公开个别客户的隐私,而是根据指控,瑞银的私人银行业务曾帮助美国客户欺骗美国国税局。瑞士银行家把严格为客户保密当作银行界一项基本原则加以捍卫。而起先瑞银的坚决保密的态度已经有所缓解,你如何预测接下来的发展以及最后结果?

  Olaf Toepfer:瑞士政府已经宣布,决定接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收协定范本,从而根据欧洲其他国家“合理、具体”的要求逐案交换银行信息。范本规定,银行信息需透明并可交换,即使没有任何刑事调查,也可获取税收所需银行信息;银行向外国税务部门的调查开放,外国税务部门索取有关银行存款和公司股票的信息需提出正式要求。

  针对美国政府的步步紧逼,未来可能的情况是,尽管瑞银不会将美国政府期望得到的所有信息公开,但至少会在最大限度下,向美国政府提供支持。此后,双方将签署对于保密协议信息披露相关的协议,可能的内容是涉及到美国客户的信息披露,瑞银将提供最大支持。但这种支持,很可能只限于美国客户。该协议将不会破坏瑞士长达200年的保密制度。从世界银行体系保密区域来看,瑞士银行此举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私人银行服务中端客户

  《21世纪》:震惊全球的金融最大欺诈案麦道夫案爆发后,包括花旗、瑞银等全球最顶尖的私人银行都牵涉其中,正是这些机构间接将产品卖给投资者而造成亏损,这令私人银行深陷信任危机。私人银行如何澄清并重建毁誉参半的信任体系?

  Olaf Toepfer:我们总结一下,第一,以投资为重点,以产品为中心的这种模式,可以说也是造成我们信誉丧失的一个原因,也是造成我们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的一个原因。如何能够确保战略性的灵活度,这就要提高我们的效益来达到。我们最终市场要进行结构化调整,而且财富管理要进行变革,要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组织。

  我们这些天也在考虑,危机检验下,可能另辟蹊径的投资渠道和更保守的资产保值策略。这将涉及对私人银行整个战略以及客户投资模型的调整。由于全球财富大幅缩水,在欧洲地区资产在200万到300万欧元中端收入群体将成为私人银行进一步拓展的潜在客户群,我们正着力研究他们可能接受的新型投资模式。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私人银行未来将何去何从?

  Olaf Toepfer:私人银行业发展不能不提到利润,尤其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承受压力之下获得巨大的利润。从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各自拆分出私人银行部门,合并组建新的私人银行这一意图,我们就可以窥测到,未来私人银行还将继续发扬光大,而不是会像很多人担心的在去杠杆化过程中消亡掉。

  我们再回顾一下70年代我们所经历的经济危机,那个时候全球范围内我们整个资产下降了大约30%左右,和目前相比我们现在资产整个下降是20%。对比来看,现在最糟糕的情况,对全球银行业来说,也并没有走进死胡同。

  中国私人银行要先站稳脚跟

  《21世纪》:中国银行(3.45,0.02,0.58%)在去年大举建设私人银行平台,先后买入瑞士一家对冲基金法国洛希尔(Emond Rothschild)私人银行部分,这种中资私人银行“走出去”模式是否可以复制?特别是危机之下,全球资产价格都大幅下降,您是否认为这是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好时机?

  Olaf Toepfer: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在金融危机中,全球银行业都受到巨大冲击,唯有受波及较少的中资银行依然保持底气十足。

  但我不得不担心,如果现在就让中资银行大举走出去,时机上未免还不成熟。中国私人银行业兴起也只有两年时间,无论从平台建设和团队组建上,这都是一支太年轻、还没有来得及成熟的队伍,他们对驾驭并购来自成熟、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经验和能力还需要时间的历练。

  《21世纪》:在中资银行选择走出去战略的时候,听说欧美国家的潜在被并购对象会由于担心未来中资银行接管而带来的变革,产生内部员工分化,这一情况是否属实?

  Olaf Toepfer:我可能不会知道很具体的并购演变过程,但即使中资银行或被并购对象有上述问题担忧,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就是稳定住被并购机构的管理层,或者聘任当地的职业经理人,这为当地政府也解决了就业问题,积累下很好的口碑,事半功倍。

  《21世纪》:中国财富传统观念是“富不外露”,对于特殊的中资私人银行客户要求,你建议建立的客户分析模型是什么?

  Olaf Toepfer:我们的调研显示,目前客户普遍提出来资产保证,通常中国高端客户最大的需求不是帮他理财,很多需求涉及到投资银行的服务,涉及到另类投资,比如房地产投资、投资机会,这是高端客户比较关注的回报率比较高的产品,其次会关心慈善事业,当然还会涉及到一些法律的服务。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银行客户细分工作力度远远不够,那些客户到底有什么偏好,怎么样服务好,银行有哪些服务根本是不到位的,都没有详细分析。

  《21世纪》:除了提供高门槛,中国私人银行业的行业特征以及服务功能表现并不明显,你认为应该如何突破这些樊篱?

  Olaf Toepfer:目前我们看到客户跟银行的关系很多是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也就是最低端。长远来看,通过系统化营销,要与客户建立信用关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银行用持续的、战略的眼光看这个业务。

  品牌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目前各家中资银行也都在品牌建设上下足了工夫。如果单靠一个理财顾问,服务于广大客户是不够的,目前高端客户对品牌没有认知,也是一个空白点。总而言之,拥有41万庞大的高端客户基础,中国私人银行业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私人银行相关报道:

    国内首家“高尔夫私人银行”落户深圳

    私人银行理财链条:进入全球资产循环

    私人银行二次战役打响:抢客户抢员工

    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私人银行竞争格局渐变

    香港富豪心有余悸 私人银行面临洗牌

    私人银行生意:为中国新富人抄底美国地产探路

    私人银行帮中国富人理财

    一个客户三个人服务 探秘江苏首家私人银行

    私人银行关注奥运冠军 准备量身定做配置资产

    私人银行怎样教“富二代”理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