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韧性追日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8:21 《商界》3月刊

  核心提示: 黄鸣白手起家,一步步登上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巅峰。他还在以韧性的坚持方式继续追逐着自己的太阳能之梦。

  十多年前,黄鸣创业之初,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根本称不上是一个产业。黄鸣就是在这样一片空白中,组建科普宣传队,行走了8000多万公里,发放了9000多万份《太阳科普报》,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市场启蒙运动;

  也是黄鸣,把制造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每一种配件:阀门、钢材、塑料、橡胶……进行严格检测,建立起全球最庞大、检测内容最丰富、检测标准最严格的太阳能产品检测中心;  

  还是黄鸣,把保温、防锈、抗风等技术细节一一落实到位,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质量标准,建立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最早的一个工业化生产体系……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一手建立的皇明集团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太阳能产业的第一品牌。皇明累积推广了2000多万平方米的太阳能产品,超过欧洲和美国总和的10倍,为国家节约了2000多万吨煤。如果把这些煤装进载重卡车,那么将首尾相连长达20000公里……

  2007年,《商界》采访了这位“太阳王”,他用“在荒漠里进行勘探”、“只能孤独地在迷茫、误解、斗争中艰难前进”来形容创业之初的感受以及坚持的不易。2009年,记者再次造访皇明集团,发现这位业界巨人仍继续着自己“追日”的脚步——

  2007年年底,黄鸣在全球率先完成利用太阳能自动化工业体系的建设,打破了产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现象。

  2008年12月12日,皇明太阳能集团与美国高盛集团、鼎晖投资基金宣布战略合作,两家投资机构首批一次性注入皇明1亿美元,并将积极推动皇明的上市工作。

  早在1998年,鼎晖就找过皇明。高盛与皇明接触也有5年时间。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皇明一直致力于韧性的修炼。韧性意味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坚韧”,也要有能灵活应对动态商业环境的“柔韧”。

  皇明冷静地把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是考虑到在整个太阳能光热领域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公司尚不具备与资本议价的能力。所以不愿意被资本左右的皇明抵制了财富的诱惑,继续摸索和实验;而不愿意就此放弃的投资者边等边看,慢慢地陪着它前行。

  10年之后,皇明自信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它在山东德州已建成名为“太阳谷”项目的五大基地,并计划在全国的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复制这套“太阳谷”模式,进而拓展皇明的全国市场。而在光热之外,光伏亦已被纳入皇明的版图。为了满足未来的战略布局,皇明集团所需投入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积累的资金规模。于是皇明一改往日的自力更生,向资本伸出橄榄枝。

  当然,这并不是第一次皇明面临选择。皇明打开了太阳能市场,然后不得不面对众多新冒出来的竞争对手。是打价格战还是质量战?在黄鸣看来,降低价格就意味着降低产品的品质,“粗制滥造,产品冬天不能用,阴雨天也不能用,这是在跟行业为敌。”于是皇明没有陷入行业的价格竞争,反而砍掉了占总销售额70%的小规格产品,主推大规格产品,利用技术和质量优势占据行业高端。

  在此思路指导下,皇明要推出新产品,必需经过层层评估:方案评审,图纸制造评审、测试,综合测试、小批量销售,再评估,再工艺评审、材料评审……

  当然,任何前瞻性的决定都是有成本的。不过坚持的结果是,消费者认可皇明的高品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向皇明太阳能集团检测技术中心颁发了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皇明检测技术中心的检测能力进入了“国家队”,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与国家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一样的效力;投资者宣称,看好中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也看好皇明集团。

  拿到巨额投资的皇明集团已经投资10亿元启动了“国际环保节能示范区”项目,该项目覆盖了各类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产区、太阳能检测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大学、太阳能光电应用、太阳能博物科技馆等。做太阳能热水器起家的皇明,正以太阳能为中心,向周围产业辐射。

  十年磨一剑。对于白手起家、一步步登上世界太阳能产业巅峰的黄鸣来说,韧性的坚持是他成功的基因,也是他继续追逐梦想的方式。(唐 婷)

  (本文由商界财视网独家发布)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