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7:51 《商界》3月刊
核心提示: 高德康是停不下来的。35年来,波司登从一家来料加工企业蜕变为行业霸主,蕴含着这位实业家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在一片片羽毛的升华中,高德康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制造发展之路,为后继者留下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经典案例。
2008年10月的一天,四川绵竹地震灾区的上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刺骨的秋风肆意地刮着,凸显着人们身上夏衣的单薄。
而在当地土门镇的一个板房集中区里,老百姓们不顾风雨,排着长队,兴高采烈地领取他们的救济物资——波司登羽绒服。
其实,大多数老百姓并不认识这次出手2000多万元的高德康,但他们都认识波司登的牌子。
事实上,波司登也是地震的受害者。捐赠仪式过后,记者与波司登的车队来到了绵竹市区,有幸目睹了那里的波司登专卖店的“再开业”。专卖店门口竖立着几根锈迹斑斑的钢柱,里面整齐摆设着打折的衣物。而专卖店斜对面是一栋被“粉末化”的大楼,在雨中变成了一堆泥浆。
看着这些,一丝心酸涌上车队所有人的心头。而在此时,远隔千里的高德康,正在金融风暴中搏击风浪。2008年对于他而言,何尝不是感慨万分。
公司在香港上市后,高德康的压力明显加大了。还是农民的时候,他希望庄稼收成好;创业以后,他希望员工们都有饭吃;事业做大了,他希望企业能帮助更多的人;现在,企业上市成了公众公司,他又多了一份来自投资者的希望。
而有人评价高德康是“停不下来”的。在这个风雨飘渺的年份里,高德康启动了研发团队,钻进四季服装的研发;而更多的目光则投向了国际一流品牌,一场波司登发动的并购预案正在成形。
也许,正是因为高德康有太多的寄托,他才能够成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帝国。1999年12月的时候,他登上了《商界》杂志的封面。那时,波司登已经连续5年称霸国内羽绒服市场;而到今天,波司登依然是全国羽绒服市场当之无愧的冠军,行业领先整整14年。只不过,商场里时常上演的“台词”有了些许变化:
“服务员,雪中飞是什么牌子?”
“小姐,雪中飞就是波司登的牌子!”
“那好,给我包起来!”
从为人“来料加工”到拥有“波司登”,高德康用了18年时间;从“波司登”到“雪中飞”、“康博”、“冰洁”、“双羽”、“上羽”等品牌享誉市场,高德康又用了17年时间。加在一起是整整35年。
35年是一个什么概念?连续14年称霸一个市场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的服装市场,你就会觉得非常奇怪:只要是做到市场占有率1%,就很了不得了,羽绒服这个市场只要做到超过5%,就成了辉煌的成就;而波司登却常年占据羽绒服市场25%以上的份额,甚至是30%。只有细细体会,才能够理解高德康这35年的沧桑,才能体会到他手上一片片羽毛的重量。
而这一切,其创造者只是一位自称农民儿子的江苏人。平凡的羽毛在这位农民的手上,掀起了后人津津乐道的“鹅鸭革命”、“绿色革命”和“技术革命”。而每一次革命,都带来了一次行业的巨变,一次企业的升级。
正是如此,有人说,2008年波司登的股价表现不像波司登。这不是高德康给大家开玩笑,而是在全球经济乱局的态势下,资本市场判断力的一次“死机”。
高德康也曾这样评价:“股票表现确实不好,但市场也不是我去改变的;我的任务是把品牌做好,做出效益来,回报股民和投资者;我要做的是实业,这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高德康的实业不仅包括羽绒服,还有运动休闲服、保暖内衣、女装、休闲男装,甚至还包括一条总投资40亿元的宜渝高速公路。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承载了中国服装人太多梦想的波司登男装,高德康把它交给了儿子高晓东打理。高晓东在美国留学3年,获得MBA证书,饱受国际时尚流行要素的熏陶。儿子与父亲最大的不同,在于儿子很少谈“生产”,喜欢讲产品的设计和定位,做得最多的是渠道和生产外包。正是这位“概念升级版”的“高家二代”,在2008年开了两家英国波司登男装专卖店,开创了中国服装自有品牌的先河,在父亲的“寒冬”中带来了一丝暖意。
而在未来,上市公司中也会出现越来越多包括波司登男装在内的非羽绒服资产,预计2009年将从一成提高至三成左右。这是父亲对儿子成绩的充分肯定与重视。
而高晓东将这份成绩归功于父亲:“感谢父亲,他一直是我的榜样,他具有领军性的力量,是我从事企业运营的教材,波司登男装是父亲给我的历练平台,我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大做强!”
在年轻的高晓东身上,我们似乎看见了波司登下一个30年的辉煌;而那家屹立在废墟旁边的专卖店,使人看见的则是中国的希望!(唐 亮) (本文由商界财视网独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