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昂贵的兽首与伤疤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10:41 新京报

  作者:熊培云(资深评论人)

  行于思想国

  圆明园两件文物日前在法国公开拍卖。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得了兔首和鼠首的神秘“佳士”,竟来自于中国国内,而3149万欧元的价格更是天价。

  对为什么“这个款不能付”,蔡铭超自己也含糊其辞。一是在早先举行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新闻通报会上,蔡铭超声称自己之所以竞买两个兽首,完全是出于爱国心,因为“每一位中国人在那个时刻都会站出来的,只不过是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这个发言,无疑为这次竞买贴上了某种具有民族或国家意义的标签,而绝不为鼠首、兔首付款,因此被理解为通过这种“技术流拍”,抵制佳士得对中国文物的拍卖行为。另一方面,蔡铭超又表示自己不付款的理由是一个“技术上的难题”,因为国家文物局针对佳士得专门发出通知,这两件拍品将无法入境。

  无论是何原因,“佳士得被戏耍”足以让许多人欢呼,更有不少人将蔡铭超称为“爱国者”。与此同时,批评者也不乏其人。一方面,他们认为信用危机一直是中国需要直面的问题,蔡铭超此举不仅损害其本人在收藏界的信用,而且因为此次拍卖所捎带的“中国底色”使中国及中国人的信用深受其害。另一方面,世界需要秩序,需要契约维系,世界各地的“圆明园”就是在世界失去契约的前提下被烧被抢的。

  对前一种观点,本人不予置评。这些年来,被冠以“爱国”与“卖国”之名的事件委实太多了,徒争无益。至于后一种批评,坦率说,刚读到这则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这首先是信用破产问题。不过,事后仔细想来,这一判断也有失水准。蔡先生拒不付钱,不过是最终放弃了对两件文物的竞买,这并不能表明他不守信用。就好像我们在房价高企之时花了100万按揭一个房子,首付了20万,签完合同后发现房价大跌,只值60万了。这样的时候,甚至不用太多考虑,你定会决定不要这房子了,因为它远不值你还要补付的80万。简单说,放弃这个房子只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只是按部就班地缔约与解约,和一个人守不守信用并无直接关系。至于与此相关的违约赔偿,那也是违约者应该支付的成本。不能说,签合同是讲信用,解除合同就是不讲信用。

  又毕竟,蔡铭超此举,并不像中国某些大企业的老板,在一些全国直播的慈善晚会现场,举起牌子说自己将捐赠多少千万,一夜鱼龙舞。待收获无数目光与掌声之后,就将捐赠一事忘得一干二净,笑渐不闻声渐消。这种情况下,不只是不守信用,还诈骗荣誉。回到蔡铭超一事,我宁愿认为,蔡铭超之所以放弃这两件文物,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被“忽悠”了———因为这两个文物的确不值3149万欧元。

  尽管我不识文物,但直觉告诉我这两个兽首并不值这么多钱,哪怕它们在海外镀了金。关于这一点,许多人心知肚明。据报道,在若干年前,兽首只卖1500美元,甚至被人用来装饰浴室。即使在今天,仍然有文物专家坚持认为,兽首的真正价值不过几十万元人民币,更谈不上是国宝。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么一个文物突然价格飙升?解铃还需系铃人,我看关键在于中国人自己。如有国外受访者坦言,圆明园兽首的价格,与其说是决定于文物,不如说是取决于中国人的态度。“如果中国人对这些兽首都没有兴趣,那就没有人有兴趣了。因此中国人决定了哪个才是最后的价格”。顺着这个逻辑,就不难发现为什么这两个兽首卖出了如此天价。一方面,中国人的确较过去有钱了;另一方面,中国人在圆明园兽首上赋予了太多的“修复伤疤”的意义。如果说前者是事实,那么后者则是幻象。圆明园被毁诚然是中国人心上的一道伤。经年累月的“伤疤教育”,让文物拥有者有机可趁,搞起了“伤疤经济学”。然而事实上,谁都知道这一道历史伤疤是不可修复的,因为即使你现在有能力将当年圆明园内所有的旧物都聚在一起,这段屈辱的历史还是发生过。

  许多人可能会说,让兽首聚首,标志着中国富强,所以要不遗余力地促成这件事。这种想法,只能归于简单和虚妄。凡事都有成本,花3149万欧元买一个“证据”回来,既不能证明你聪明,也不能证明你富强,惟一能证明的,就是你在被抢了一次后又被骗了一次。

  这次拍卖,一边是文物拥有者的挑逗,“中国长期以来都没有为这些兽首的回归做些什么”,一边是中国民众的群情激昂。相较而言,中国政府此次的态度倒是比较客观与超然:一方面,不支持政府或者民间购买;另一方面,从道义上希望物归原主。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心境。就好像,你越渴望得到一件东西,就越觉得它价值连城,越不惜一切代价。然而,事实上,如果你能平心静气,就事论事,其价值便会回到本来的面目。在此情形下,其流转与归还,也许更简单、更容易。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