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经纪巨头中国“三国演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8: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18日,国际第三大货币经纪公司——瑞士利顺集团CEO兼董事会主席Patrick Combes、亚太区总裁AdrianBell(钟澳)、亚太区总经理赖伟智亮相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为刚刚成立的平安利顺货币经纪公司造势。该合资公司是利顺集团与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信托组建,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平安信托和利顺集团分别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67%和33%。据介绍,新公司董事长由平安信托的董事长童凯兼任,副总裁和总经理分别由Adrian Bell、赖伟智担当。

  此前,另外两家国际货币经纪公司巨头已经在上海成立了合资公司。当利顺集团同中国平安高层为平安利顺揭幕那一刻,标志着国内货币经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巨头会师

  货币经纪公司目前在国内所开展的业务包括境内外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货币市场交易、境内外债券市场交易和境内外衍生产品交易。主要客户包括内外资银行及内外资其他金融机构,作用是作为中间方,搭建撮合买卖双方的交易平台。

  当今世界现存三大货币经纪公司——英国的德利万邦、毅联汇业和瑞士的利顺。

  德利万邦、毅联汇业已经先行一步在中国布点。2005年11月8日,德利万邦先拔头筹,与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申请设立首家合资货币经纪公司——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次年7月26日,毅联汇业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达成合作,成立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利顺集团显然落了后手。据利顺北京办事处相关人士介绍,其实早在1996年利顺就在北京开办办事处,要早于两家竞争对手,同央行的接触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Patrick Combes介绍,实际上利顺集团同中国公司合资组建货币经纪的努力始于三年前,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完成。他透露,去年1月,利顺同平安就已经宣告注资成立合资公司,原先预计在2008年三季度合资公司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行,但到2009年2月16日才正式开业。

  三大货币经纪公司齐聚中国,Patrick Combes一语道破天机:“国际货币经纪市场的中心一直都在变化,以前是从伦敦到纽约,而现在我们非常看好亚洲市场,下一个中心很有可能就在中国。”

  在过去,亚太市场的发展已经表明金融活动在向东方转移。在2007年的货币经纪业务中,来源于年金、共同基金和保险资金的资金依然占了大头,分别达到28.1万亿、26.2万亿和19万亿瑞士法郎,此外,石油元资产(一国出售石油所得的收入)以及亚洲主权投资者分别占了4.6万亿瑞士法郎,其中亚洲主权投资者在2000年至2007年之间的增长率较高的,达到了19%。

  在亚太,中国更是重中之重,总经理赖伟智介绍,2007年中国债券交易量只有16.5万亿元,但到2008年就升至40万亿元,可见货币交易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迅速。

  然则,平安利顺董事长童凯直言,现阶段,货币经纪公司面临最大问题是如何改变交易者的习惯。中国的金融机构习惯于直接在市场上寻找交易对手,而不是通过货币经纪公司。以人民币利率交易为例,现阶段,通过货币经纪公司撮合成交的成交笔数同成交量分别占全部成交笔数和成交量的20%多,通过货币经纪公司撮合成交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仅占10%多。这与各巨头的业务量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根据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上海国利货币经纪开业第一年亏损、第二年持平,直到第三年才开始盈利,而上海国际货币经纪则在第二年10月之后才开始盈利。

  赖伟智表示,公司的盈利目标是在第一年持平即可。Patrick Combes表示,利顺集团并未对平安利顺的盈利目标作出详细的限定。

  三国演义

  Patrick Combes虽然轻松,但是紧张的竞争早就开始了。或者说,三家货币经纪公司的海外竞争从来就未停止过。

  从2000年到2008年,短短8年间,ICAP(毅联汇业集团)Tullett Prebon(德利万邦集团)和CFT(利顺集团)为了争夺江湖第一把交椅,掀起了行业并购的大潮。

  2000年开始,德利集团收购了Liberty,利顺集团也不甘示弱,收购了Finacor,同时与毅联汇业成立了合资公司。

  2002年,行业老大毅联汇业开始发力,收购了美国经营企业债券的第一经纪(FirstBrokers)和美国著名的能源经纪商APB,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区也有收购行动,并且与美国债券电子交易系统Broker-tec谈妥收购意向。

  到了2003年,德利集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被Collins Stewart收购,从此德利加快了行业整合的步伐。到了2004年9月,行业老二德利集团并购了位居行业第三的Prebon Yamane公司(万邦有利),并购后的德利万邦在全球银行同业交易市场占据近四分之一的江山,仅次于市场占有率达28%的毅联。

  2005年,又一家货币经纪巨头GFI上市。2006年,行业老大毅联汇业也做出了大动作,收购了EBS;同时,GFI也开始扩张,收购了美国的Amerexin,德利万邦不甘示弱,并购了Chapdelaine。2007年,毅联汇业的行业整合继续前进,收购了Trainana的部分业务。

  2008年,这种整合仍在继续,首先是GFI收购了Trayport,Tullett Preton并购了Primex,毅联汇业收购了LINK,而利顺集团发布的行业研究显示,德利万邦与GFI正在洽谈合并事宜。

  多年的行业内部整合之后,国际货币经纪市场已经进入了较为明显的三巨头格局,潜行疾进的毅联汇业稳坐第一把交椅,德利万邦、利顺集团紧随其后。

  截至2008年上半年,从各公司的整体收入来看,毅联汇业入账15.07亿瑞士法郎,德利万邦揽入9.7亿瑞士法郎,利顺集团则以7.88亿瑞士法郎收入名列第三。

  除了在行业重组并购上的寸土必争,三巨头在人才的争夺方面也是不遑多让,2005年,毅联汇业进入中国前夕,就与美国的货币经纪公司BGCPartner打起了香港挖角战,BGC从老大毅联汇业的香港公司挖走了32名经纪,此事最终以入禀法院告终。

  现在,三巨头的暗战转移到了中国,想必竞争也不会那么平淡。为此,平安利顺准备了充沛的人马。赖伟智对记者表示,利顺集团将其香港公司将近1/3的人才资源输入了平安利顺,比如外汇市场-外汇掉期产品总经理沈振发正是资深的香港交易员,而赖伟智本身就是利顺香港子公司的前负责人。赖还称,利顺集团未来会将亚太业务注入平安利顺。PatrickCombes表示,对内地市场的熟悉,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正是平安利顺得以与其它两家竞争的根本。

  平安利顺另一优势就是有中国平安集团的支持,童凯在谈到平安利顺何以同其他两家公司竞争时就称:“我们可以用中国平安的资源和利顺的优势强强联合。”

  上海的两家公司也各有长板,上海国利货币依托股东上国投拥有充沛当地资源的优势;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更是可以依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来联系到中国的各大客户。

  此外,货币经纪业务是以收取交易佣金为收入的,因此在佣金上大佬们也出尽法宝,目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外汇掉期交易等的手续费一般在0.1%—0.3%之间。平安利顺表示,将采用行业的固定佣金率,但会根据客户的交易量作出适当的折扣。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