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心有余悸 私人银行面临洗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10:42 第一财经日报

渣打银行伦敦总部(新浪尚品配图)
渣打银行伦敦总部(新浪尚品配图)

  导语:累计期权(Accumulator)惨败让香港富豪们心有余悸,他们不再信任私人银行推介的理财产品。

  去年累计期权(Accumulator)大面积地“杀伤”香港富豪群体之后,大批富豪开始对私人银行敬而远之。许多富豪已经结清了在私人银行的账户,不再和他们来往;还有一些因为账务问题还没有理清,正在做清算;另一些则由于与私人银行争执较大,正陷入官司纠缠之中。

  “有个别富豪已经找了律师,不过其实双方都仍希望在庭外和解。”香港保障投资者协会会长、确思传信财经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吕志华上周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眼下,股市冷清,投资者入市的心情并不迫切,对私人银行的产品更是缺乏兴趣。

  “我相信至少近期之内,大部分的富豪们都不愿意再和他们的私人银行合作了,除非有比较好的项目,估计不少私人银行部门今年会调整人手。”吕志华说,“就我从一些富豪投资者那边所了解,以前替他们服务的一些投资顾问已经离开了公司。”

  香港私人银行业正面临洗牌。

  优势丧失

  Accumulator事件只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导火索。香港富豪们还发现,过去能从私人银行那儿获得的优惠也在不断减少。这也是这项业务不再受富豪欢迎的另一个原因。

  吕志华透露,自己过去买卖蓝筹股的话,可以从私人银行获得近70%甚至更高的贷款融资。但是现在,大部分私人银行都已经实施去杠杆化,有的贷款融资比率不足30%。在香港,这个比率已经和一般的证券公司没有什么分别,对于喜欢“玩大”的富豪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此外,对于像吕志华这样的投资者来说,以往私人银行的吸引力,还在于他们能为客户提供最优先的内部投资报告。但吕志华发现,近年来,这些投行报告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

  “过去,投行的报告是最优先发给我们这种客户的,不对外发放,甚至连本公司的其他部门都不会收到。”吕志华说,“但是现在,投行的研究报告不仅对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反而可能成为他们造市的一种工具,因为他们发现,把报告发给媒体,有机会形成更大的市场影响力,而他们或者会让投资交易部门事先进行部署,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吕志华认为,相比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的私人银行的投资佣金收入来说,投行们利用报告的影响力创造的收益显然大得多。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立法会议上公开指出,有投行利用报告影响市场。任志刚说:“有未经政府注资或出手挽救的金融机构突然成为市场焦点和目标,随着五花八门的市场分析的出现,配合着业绩公布期的来临,投机买卖活动亦不时出现,大家需要保持警觉,多了解背景状况,视乎本身情况审慎管理风险。”

  任志刚所指的“未经政府注资”的金融机构即近期被投行唱衰的汇丰控股(00005.HK)。上月中旬摩根士丹利首发报告,大肆看淡汇控,将目标价下调至52港元;当天汇丰控股股价便出现暴跌,大幅拖累了整个市场指数。而随后几天,高盛等其他国际投行也加入唱衰之列,最终汇控股价在一周之内,从75港元骤跌至55元,跌幅27%。

  面临洗牌

  面对这样的形势,吕志华认为,香港股市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仍然要经历一番调整,私人银行部门可能要度过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他甚至想不出有什么好建议可以提供给私人银行,让他们重建投资者的信心。

  “可能在IPO方面,他们还能帮上一些忙吧。”他说,“一些私人银行可以协助客户在比较热门的IPO时获得更多的股份。”此外,私人银行也会提供比零售银行更有吸引力的存款利率,这在当前利率不断下调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投资者或许还有吸引力。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林或是高盛这样大型国际投行已身陷融资困境。

  “许多投行自己都面临大量的坏账问题,这是很令客户担忧的,虽然他们可以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吕志华说。

  对冲基金经理桑尼最近接到一家大型投行私人银行部门发来的ELN(Equity linked notes,一种与股票挂钩的债券工具)产品介绍,内容让他吓了一跳。

  “对方提供的债券有相当优惠的收益,两年期的债券年利率高达17%,而且还打折销售,相当于面值100港元的债券,它们的报价只有35港元。”桑尼说。他认为,以这么高的折扣销售债券,反映这些投行对于融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

  桑尼就此判断,投行旗下的私银业务将面临重大不确定因素。于是,近期桑尼大大降低了跟投行私银部门的交易规模和信贷额度。“我不得不控制一下对手风险,谁能保证不出现第二个雷曼。”他说。

  吕志华也表示,现在许多富人宁可选择中银香港或汇丰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旗下的私人银行或是理财部门,也不愿意选择美林、高盛这样的投行旗下的私人银行。

  渣打的私人银行部门便是这场“变故”的受益者之一。

  “许多富人买了Accumulator之后亏损严重,已经达不到大型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只能转至像渣打这样规模小一些的机构,而渣打银行本身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因此也成为不少富豪信任的对象。”在一家香港投行担任投资顾问的郑先生告诉记者。

  香港私人银行的员工们日子也不好过,随着业务的萎缩和客户们不信任感的增加,这份工作越来越难做。特别是近期新鸿基金融集团向雷曼迷你债券的“苦主”发放了赔款,更令许多销售员产生了戒心。吕志华说:“相信新鸿基金融的赔偿事件,也让私人银行们认识到自己的确有不足的地方。”

  裁员风险也悬挂在私人银行员工们的头顶。上月巴克莱银行调整私人银行部门,在新加坡与香港裁员30人。去年底,高盛也在香港裁员10%左右,包括了其私人银行部门。此外,汇丰、星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都传出裁员的消息。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