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0:43 精品购物指南
![]() |
电视“情缘”
《北京》:现在看当年的《话说长江》解说还能感受到长江一样奔腾,慷慨激昂。这是您一贯的风格,还是配合《话说长江》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
陈:早在《丝绸之路》拍摄时,编导找到我,说想变化一下,不想要播音腔的电视解说,千篇一律,是宣告式的。但至于什么是主持人,我当年也不知道。我曾经主演过电视剧,当时便想到要“演”主持人,可是“演过”几集后,觉得越来越不对劲。我是代表观众去感受长江的,只要把我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我与观众的关系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而是朋友关系。我可能就搂着观众的肩膀,坐在一条板凳上,对他(她)说,那里是长江,这里是洞庭湖。角度和位置,要把自己摆对了。正是悟到这一点,我不再对着解说词照本宣科,有时候解说词里没有的,如果觉得观众有可能想了解到的,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话说长江》的解说风格,是我们摸索到的。作为我自己,当时也需要突破。
《北京》:您当年主持了《话说长江》后以及紧接着又主持了《话说运河》,也因此树立了学者风度主持人形象,这是“话说”的魅力吗?
陈:“话说”节目能积淀学识。因为一路走来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其背后浸润的历史、文化神韵,只有自己先弄明白,然后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话说”是因为有一个内在灵魂的支撑,那就是爱国主义。我认为这种情感教育,是不必说教的,而应当用美撼动人心,让神圣的情感悄然而生。
《北京》:我看您在《陈铎电视生涯五十周年》的画册上写道:“我希望能够记录下自己和伙伴们行走过的足迹,那就是用摄影——记录历史、保存历史、再现历史的手段,记下我们行走的足迹。”听说摄影可以算您的第二专业了?
陈:不久前,我在北京举办了诗歌朗诵音乐会,同时为纪念从事电视工作50周年出版了题为《陈铎电视生涯五十周年》的画册。画册中收录的大量影像资料,不仅是对我50年电视生涯的形象展现,而且基本呈现出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壮大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