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迪斯尼何时再长大(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12:14 第一财经

  特区政府的犹豫与1999年热情催促迪斯尼项目上马时“判若两人”。

  盈利前景难料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迪斯尼乐园立项的背景,是当时香港身处1997年金融危机的水深火热之中,迫切需要一些项目来振奋人心,于是特区政府选择了这个项目。

  此外,当年特区政府对迪斯尼所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及盈利能力寄予厚望,因此才会对沃特·迪斯尼公司作出了重大的让步,引来“不平等条约”的批评。

  但是目前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特区政府更多地把迪斯尼仅仅当做一个城市的主题乐园来看待,不再是刺激经济的砝码。“港府现在和迪斯尼正在谈判,在这过程中不把牌摊出来,我认为是正常而且合理的。”陶冬说。

  迪斯尼自身的盈利能力,也降低了这个项目在特区政府眼中的分量。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和立法会的相关资料,迪斯尼乐园开张三年以来,入场的人数并不理想。第一年人流量有520万人次,但第二年便令人大跌眼镜,在访港旅客数字飙升的同时,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人流量仅仅于400多万,比预期少了三成,远远低于开园首年。

  在2005年开园之初,陶冬便断言,迪斯尼不可能提升对香港经济增长的预测值。“迪斯尼的新闻价值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它或许能制造几千个就业机会,但这种机会往往是低端的,那些穿戴打扮成米老鼠跳舞的员工工资不过(月薪)1万多(港元)。”他认为迪斯尼的好处远不如“自由行”带来的大,后者带动了百分之几十的游客增长。

  对此,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言人在接受本报咨询时称,乐园是一项长期投资,有助于推动香港成为家庭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我们希望乐园管理层透过提高效率及革新市场推广策略,不断提升乐园的营运表现。”

  扩建须待时机

  此外,迪斯尼的“霸权文化”,也让该项目的扩建面临不少反对声音。

  一位曾在迪斯尼开园第一天便慕名前去参观的内地游客,至今仍对当天的遭遇愤愤不平。他对记者抱怨说,自己在验票处居然被强行打开旅行包检查。尽管查票的工作人员穿扮可爱,笑容可掬,但态度却十分强硬。“她们说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是我认为实际上是在检查你是否自带食物与饮料。因为同行的许多人被查包后,被迫把带来的食物留在了公园之外。”这位游客说,公园的这一举动令他当天心情很不愉快。

  甚至,在公园启用之初,香港的执法人员入园执法,竟被要求除帽、摘徽章。此举惹来不少香港市民的批评,认为迪斯尼俨然成为当地的“土霸王”。

  尽管面临上述种种反对声,扩建依然是特区政府的选项,因为这已经是既定的规划。事实上,目前政府所犹豫的并非是否需要扩建,而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扩建,以及如何进一步保持香港迪斯尼的特点和优势。

  作为一个商业项目,香港迪斯尼当然有存在的价值,代表了一定的市场定位和需求。但显而易见的是,现在的儿童已不再是当年对米老鼠、唐老鸭痴迷的一代人,他们面临更多的选择。在香港,一些日本漫画人物受欢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米老鼠和唐老鸭。而且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过去的电影院娱乐方式已经受到互联网的强有力挑战,这些都是主题公园经营者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最好的做法就是抱着平常心,以商业态度来看待这一项目。”陶冬说,“至少港府目前的冷静做法是正常的,也是理性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