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中国白酒变迁:时间铸造茅台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11:12 三联生活周刊


2009-03期封面
2009-03期封面

  导语:2007年1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百元关口,成为A股市场首只百元股。两年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今年1月9日,茅台报收于107元,仍居深沪两市之首。百元茅台的出现,传奇之外,作为一种经典标本,意味着“价值投资”成为中国股市投资最为核心的理念之一。那么,对于茅台,或者中国白酒业而言,价值何解呢?

  76岁的中国白酒权威于桥向本刊记者提供数据说:2008年茅台酒测出963种色谱峰,能够定性的为873种——这就是茅台的香气成分的构成数量。“要完全弄清楚茅台,还早着呢。”

  价格提高3倍,由35元/瓶跳升至140元/瓶,1988年7月,茅台结束了几十年不变的价格,开始了第一次价格飙升。这一年,国家放开了13种名酒的价格,除了茅台酒,仍会被现在的酒业人士经常提及的是五粮液与剑南春,它们的价格分别从16.9元/瓶与15.8元/瓶,陡涨至80元与36元。

  不过,这次价格变动,对于普通消费者,只有看热闹的价值。1978年,茅台酒的产量首次突破1000吨,这年中国白酒产量达到143.74万吨。10年后,1988年,中国白酒产量增长至468.54万吨,但对工艺复杂的“茅五剑”而言,产量绝非与这一增幅同步。放开价格后,“茅五剑”仍是只供机关、社会团体与军队的“特供酒”,中国酒类商业协会副会长朱行胜回忆:当时一年每个省可分到几百箱(每箱12瓶),最后分到县城,能够有一箱已经不错。因此背景,从真正消费的角度观察,那一轮价格异常,市场波澜不惊。

  真正改变中国酒业格局的变动在第二年。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安徽合肥举行。相关人士回忆:为了使这次评酒会做到更规范和权威,评酒之前,第一次举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评委考试,选出44名评委。结果,这届评酒会评出17种名酒——这并非最后结果,名酒评出,落选企业质疑……风波骤起,真正的“最后结果”:延续五届的评酒会就此中止。那次评酒会的专家组成员以及评委,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此都痛惜不已。不过,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的看法却另开新面: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中止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评酒会,很正常。

  1989年,中国白酒最后的行政控制——评酒,宣告结束。马勇对本刊记者总结:这意味着中国白酒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领域。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使用的分析框架是:一国之经济发展由技术与制度两个“车轮”驱动构成。按此框架,1989年评酒会的终结,对于中国白酒业,传统制度性的约束至此已告结束。当然,这种约束性条件的改变,断非一次评酒会的中止那么戏剧性,只不过它更具传播性效应而已。

  简单地回溯中国白酒制度性条件的变迁,相信亦有价值。

  相关链接:

  酒价值的微观观察

  赤水河:60公里的酱香传奇

  茅台型酱香酒是怎样酿成的

  川南老窖,活着的传统

  川西平原的美酒带

  鉴湖水与绍兴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尚品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尚品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