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日本汽车巨头不裁员照样可以有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1:07 新闻晨报

  美国汽车三巨头正面临着破产危机,工人纷纷被解雇。而正取代通用汽车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的丰田也给华尔街带来了令人窒息的消息:该公司预测将面临自1938年以来的首次经营亏损。公司总裁渡边捷昭明年可能“下课”的传闻也充斥于财经媒体。

  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丰田在美国的销售量下降明显。最近几年,丰田在美国成长迅速,有七大流水线组装工厂,并于2005年在得州建立了一个生产轻型卡车的流水线,目标是打破美国汽车三巨头在这一领域保持的最后优势。可惜,这一系列扩张赶在了最坏的时刻。随着美国经济的走低,轻型卡车和丰田最近刚上马的SUV都停在车行里卖不出去。所以,在这一坏消息到来之前,丰田在美国已经开始急剧削减生产规模。

  然而,美国的各大媒体都注意到,在一系列关闭、停运的过程中,丰田的全职雇员一个也没有丢掉工作。公司把闲着没事的工人组织起来培训:怎么更安全地操作生产工具、怎样提高产品质量、怎么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和谐相处,等等。有的职工则在厂房里搞清洁,在当地社会美化环境,甚至帮助扶贫、为受飓风袭击的灾民和无家可归者提供各种救济。他们干这一切,都是拿着丰田的全薪。与此相对照,美国的汽车公司工厂一关门、流水线一停运,就顺理成章地解雇工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教授Robert M. Solow曾经指出,日本公司采取终身雇佣,老板知道无法解雇工人,因而就围绕着工人一生的生产能力来对之进行培养。美国老板则一停产就解雇工人,知道工人不会给自己干一辈子,自然也不舍得花本钱。结果,日本的劳工素质高于美国,其制造业也更有竞争力一些。

  最近美国汽车三巨头的危机使许多人评论说都是因为汽车工人的工资福利太好,使得美国车不具备竞争力。劳动力成本当然对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汽车业兴旺发达之时,日本工厂的低薪还有些优势;但是,在百业萧条之际,不解雇工人的日本厂家,优势则变成了劣势。按这个道理,丰田如今的麻烦应至少不下于美国的三巨头。为什么事实正好相反?

  汽车在美国是种生活必需品,会自然折旧。美国人可以勒紧裤腰带几年不买车,但最终旧车还是要换,市场需求会出来。而且,汽车看似普通,技术竞争却十分激烈。比如丰田的混合动力型车的走红,对其战胜美国三巨头的作用,恐怕要超过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这也是中国的廉价劳工并没有使中国车像中国服装那样主宰全球市场的原因所在。如今美国汽车业内人士都纷纷估算,等这一波经济衰退过去、汽车业反弹时,先拔头筹的恐怕还是日本车。所以,我希望中国的制造业在经济衰退时不要错误地总结经验教训。好的企业,靠的是素质优良的职工、超前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有持久的动力,就必须懂得如何对劳动力本身进行投资和培养。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