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麦道夫的惊天大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14:24 《外滩画报》

伯纳德-麦道夫
伯纳德-麦道夫


伯纳德-麦道夫
伯纳德-麦道夫

  世纪骗局编译自《华盛顿邮报》社论

  将伯纳德-麦道夫被指控的证券欺诈案形容为一种庞济式骗局,这对一战后的传奇骗子查尔斯-庞济有点不公平。他们的手法大体相同:都报出虚假的投资收益,用新上当者投入的现金去支付老顾客。

  不同的是,庞济只骗取了数百万美元,而麦道夫骗局的价码据报高达500 亿美元。对这个数字也不应相信,因为它出自麦道夫本人之口。

  没有疑问的是,麦道夫对全世界无数大小投资者造成了空前的损失,受害者从西班牙、英国和日本的第一大银行,到好莱坞的斯皮尔伯格,以及无数名气没那么大的机构和个人。最可怜的是那些相信了麦道夫公司网站上堂皇语言的慈善机构。等此事过去后,“麦道夫式骗术”可能成为金融欺诈巨案的新代名词。

  这件事在市场最需要信心时,进一步侵蚀了这一稀缺品。与庞济不同的是,麦道夫是处于现代监管环境下,联邦和州级的无数主管机构本应时刻防范此类骗局。

  金融界早已有人看出了蹊跷。麦的竞争对手哈里-马可波罗斯9 年前就给证券交易委员会写信,称“麦道夫证券公司是世界的庞济式骗局”;此后他又多次发出警告。对冲基金顾问行Aksia 去年也写信给客户,列举麦道夫公司的异常做法,包括没有电子交易记录等等。麦请的审计行是一家只有3 名雇员的无名会计事务所。但监管者睡着了,证交委几年来的评估报告都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正如证交委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承认的,证交委的失职“让人深感不安”。此事不仅出在考克斯任内,也跨越了他两个前任的任期。

  事过后再作断言肯定很正确,而且即使有人揭发,要戳穿像麦道夫这样一个骗子的把戏可能也很困难。但这桩丑闻证明,最精明的投资人同样可能受骗;公众必须保持警觉,政府法规应该更积极进取。这次监管者辜负了人们,对此和对案件本身一样,亟待展开调查。

  犹太人栽在了麦道夫手中编译自《华尔街日报》,作者Ronald Cass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埃利-维塞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莫特-扎克曼(房地产与媒体大亨)、弗兰克-劳滕伯格(民主党参议员)、Yeshiva 大学……

  看着麦道夫500 亿美元诈骗巨案的受害者名单,我不禁回想起我小时候,父亲在听到坏消息后问的第一句话:“什么是犹太人?”他给的答案是,凡是对反犹主义的敏感、对其他犹太人同情的人。而麦道夫似乎专以犹太同胞为目标;拥有共同信仰至少是他把他们拉下水的部分原因。

  麦案之所以令人震惊,因为它有点像偷自家人的钱。不过,骗子向与自己信仰和民族相同,或同属一个圈子的人下手的情况并不罕见。两年前证交委就发出警告,提醒人们提防“骗熟”圈套(affinity fraud)。

  证交委列举了一系列针对同一群体成员的案例,其对象包括亚美尼亚裔、浸信会教友、耶和华的证人教派、非洲裔教派、韩裔等等。在每个案例中,犯罪分子都利用了和自己同属一群体的受害人的信任,提出的优惠条件会让缺乏这类共同纽带的人觉得好得难以相信。

  同属一个群体也使得受害人觉得,很难启齿进行较真质问,这就像让姨妈给你开收据一样让人难为情。骗子们也知道并利用了这一点。

  在犹太人之间,这种族群亲近感和信任感尤其高,大屠杀和长期遭排斥的经历导致犹太人互相依赖、照料,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其结果是犹太人往往成为筹款和诈骗的首选目标。

  这种骗熟手法的多发也体现了美国社会各群体内部的有力纽带。那位善于观察美国人的法国人阿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指出,我们是一个由各种组织和俱乐部、民间团体和教友会组成的国家,是一张由社会、民族、宗教群体结成的大网。我们自定义为美国人,同时也是犹太人和天主教徒、摩门教徒和浸信会教友、古巴人和意大利人、爱尔兰人和日本人,扶轮社成员和共济会成员,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

  证交委未能在过去10 年中深究麦道夫受到的指责,并不是由于法规不足,而是不相信一个与这一行关系如此之深的人(他是前纳斯达克董事长,证交委顾问)竟然能犯下如此狠心的罪行。

  如果迄今的新闻报道可以相信的话,麦道夫案似乎是一种特例—他的整个职业经历使得如此规模的骗局成为可能。他的结交圈子、宗教和团体归属、公私职位都让他的基金看上去既合法又不易进入。他也知道如何玩弄潜在顾客—何时应拒绝他们,何时应多给他们一点甜头。

  麦道夫之适合行骗,就像音乐家霍罗维茨之善于弹钢琴一样。此案的核心是背叛信任,它显示的是法律的局限性,而不是多制定新法律的需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