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 11:24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朱四倍
11月20日,从洛阳传来消息,洛阳市将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公务员出差乘坐洛阳航班。洛阳市旅游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下一步将出台措施,对乘洛阳航班来的游客,宾馆和景区门票将给予打折优惠,其实质为支持航空业发展。(《郑州晚报》12月9日)
早在2005年,洛阳市就曾出台过鼓励公务员乘飞机的措施,当时在国内还引起了一场争议。如今,如出一辙的措施再出,而后果还有待检验。
事实上,公务员出差坐什么车、住什么店,各级政府都有规定,如浙江省规定,出差人员乘坐飞机从严控制,出差路途较远或任务紧急的,经单位有关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同时,鼓励出差人员乘坐火车。如此一来,就与洛阳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我们把后者理解为降低行政成本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洛阳鼓励公务员乘飞机呢?
洛阳鼓励公务员乘飞机的动力在哪里?改变经营困境是动力之一,另外,把机场当成政府“脸面”来看待也是重要原因。新闻披露,洛阳市2005年的鼓励政策出台后,公务员出差乘坐洛阳航班人数也并没有增加多少。
国家审计署对全国12个重点机场和38个支线机场进行审计发现,造成机场项目普遍亏损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参与项目决策和建设,但近2/3的机场建成后由民航部门经营管理,导致在机场建设中建设规模和标准脱离实际,过度超前,大量举借债务,运营成本过大。以总投资2.51亿元的安徽省阜阳机场为例,从1999年开始,地方政府每年补贴数百万元,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不补贴,机场难以运转;继续补贴,“窟窿越补越大”。当地分管领导就直言不讳地说,该机场是当时经济过热的结果,造成了期望值与现状的反差。
可以说,不少地方的机场都是作为政府的“形象工程”来定位的。机场被异化成地方政府的“脸面”,这多少也激发了一些地方贪大求全、过度超前的建设甚至攀比之风。如此一来,怎能不鼓励公务员乘坐飞机呢?
谁来为这种鼓励“买单”?在机场成为“政府脸面”之下,纳税人最终成了“买单者”,而在降低行政成本的大背景下,鼓励公务员乘坐飞机,甚至给予补贴,就成为一种“讽刺”。
何以面对这种鼓励公务员乘坐飞机的刺目“风景”?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社会课题。只有机场的归机场,政府的归政府,不让纳税人地位虚置,不让政府“脸面”成为公众负担,才能给出理性的解决路径。否则,政府有了“脸面”,纳税人没有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