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莫因奥凯停飞否定民营航空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1:02 新京报

  作者:马红漫

  奥凯停飞事件令民营航空的经营广受质疑。由于奥凯停飞事件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有观点认为,这表明民营航空公司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需要对航空业的准入机制严加控制。

  这种观点失之草率。应该看到的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航空公司虽然未能击碎我国航空业的垄断坚冰,但毕竟在业内产生了“鲶鱼效应”,令消费者得以享受低价航空服务。奥凯停飞事件更应被看成一个企业个案,而不能因此丧失对民营航空企业整体发展的信心。

  2005年3月飞上蓝天的奥凯航空首开我国民营航空业的先河,如今又“率先折翅”令人叹惋。公司内耗最终将奥凯航空推向了停飞的窘境,并最终殃及许多乘客的切身利益。内部管理不善,是导致停飞事件的主要原因。但这一个案不应被推及到整个民营航空业,对航空业采取行政准入管制措施的市场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事实上,严格的市场管制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曾经历。1938年美国民航管理局曾视限制竞争为己任,认为只有靠进入和价格管制才能维持一个“公平”的利润。但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航空业取消管制法》,允许航空公司自由进入和退出所有国内航线,可以自由地决定可承担的运价。其结果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为消费者节约了1000亿美元的票价,并使得成百万原本无力支付飞机票价的美国人能乘坐飞机,每年给社会带来200亿美元的净收益。

  近年来,民航总局也开始逐步放松航空业的准入制度,奥凯、春秋、东星等民营航空公司陆续展翅蓝天,激活了产业竞争格局,许多消费者欣喜地享受到了低折扣优惠。航空服务日渐“平民化”也促使原本“朝南坐”的国有航空公司开始考虑如何提高服务、节约成本的问题。事实表明,只要管理到位,民营航空的低折扣服务也能为其带来超越国有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例如,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平均客座率在75%左右,但春秋航空却可以维持在80%以上。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衰退令许多航空公司陷入亏损,而春秋航空的盈利依然达到了200万元。

  奥凯航空虽然停飞,但从积极角度看,不仅能够对同行起到良好的鞭策和警示作用,同时更是民营航空企业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同时,对于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歧途,需要管理部门思考的是,应该给予民营航空更多的政策优惠扶持。毕竟,一旦国有航空公司陷入困境,就会有财政注资方案适时推出,而民营航空公司则只有靠自身能力才能够渡过难关。资本属性体制的不公平需要积极地修正,而不是进一步地给予打击。

  □马红漫(上海 资深评论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