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1:04 每日经济新闻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尽管我们知道人民币升值对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性,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屈服于内外的压力,在一开始就迅速大幅度的调整汇率,或在当前流动性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时还继续单边升值,而是和前期出口退税强化政策一起,开始向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其最根本的理由是,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调整,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缓解贸易摩擦和货币流动性的冲击问题。
事实上,我们至少要关注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经济增长。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我国政府的立足点肯定会考虑到“保增长”,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二是维持物价的稳定。不管价格的上涨是由成本推动的,还是由旺盛的需求所拉动,只要严重损害了大众的购买力,就有可能破坏社会和谐。
一般来说,这两大目标很难兼顾,尤其中国目前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汇率水平调整的“艺术性”不强,就会凸现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冲突。比如,人民币迅速升值,虽然能够挤出靠恶性价格竞争的劣质企业,同时也能缓解资本的大量流入,但它可能会影响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影响中国的出口产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相反,如果一味坚持汇率的稳定,贸易摩擦的成本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会提升,从中长期来看,为救市而投入的过多流动性和国际收支的顺差一起,会对我们的物价稳定构成威胁。因此,政府就是在努力平衡这两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调整,在短期内不一定是直接盯住国际收支的平衡,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汇率调整这一手段,来让上述两大政策目标“兼顾”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各国的企业倒闭等问题会日益显现,贸易和汇率上的 “自我保护”,有可能会演变成各国之间一种 “过度价格竞争”的态势。这对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冲击效果,尤其是对中国政府汇改节奏的控制,更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遏制作用”。
基于以上的事实,我们认为:要彻底摆脱各国之间 “对外价格竞争”博弈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首先要不断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刺激消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收入再分配的政策,提高我国内需水平和全社会抵御汇率政策变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比如,对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在促使其向高附加价值产业链转移的同时,要对其环境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给予必要、适度的“援助”(有力的减税和财政补贴政策等)。
最后,从宏观层面上,政府要十分清醒,不能让人民币价格过度过多的调整,否则,不仅会引起更多来自各方面的国际摩擦而影响我们正常的出口,而且,我们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努力也会松懈下来。为此,短期内我们可以加强有效的资本管理(虽然成本越来越大),以防大规模资本移动对我国汇率水平产生的波动压力。否则,人民币汇改的节奏可能因此出现失控。
总之,动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工具,短期看上去确实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最快地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从长期来看,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在策略上“尾随”我们,再加上中国企业的汇率风控能力意识和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会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近,我们有不少企业和机构发生的汇兑损失事件,就是一个最迫切需要应对的危机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