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11:59 《环球》杂志
美俄法英日等新生代领导人的外交地图
奥巴马:重新考量美国全球布局
奥巴马20世纪60年代出生,其青年时段是在80年代,那时正是美国对越南战争进行反思的年代,又逢美苏开始对话。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奥巴马,在基本价值观上会受到时代很大的影响。
首先,他会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战争的代价,从而尽可能避免战争,这从他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上也可以体现出来;其次,他在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交往时冷战思维会比较少,对话意识较强。而以往美国领导人,尤其是那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抗时期成长起来的政治家,都会较大地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第三,新一代领导人成长过程受新技术革命影响比较深,比如通信技术的革命、互联网的发展等等。奥巴马在竞选中就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的资源,相信他在以后的执政中也会更多的利用这些资源。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每个人在互联网上拥有平等的权利去获取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强化了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就是平等,这种价值观对奥巴马会有比较深的影响。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奥巴马在内外政策上都会做出比较大的调整。无论是对布什政府内外政策的修订,还是恢复美国经济元气,新政府都必须重新考虑美国全球布局,这将对未来若干年的国际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需要调整的是美国的外交姿态。与布什政府单边、固执和充满冒险精神的外交风格不同的是,奥巴马更趋理性、灵活。奥巴马可能会在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采取更为理性和建设性做法。
其次是调整美国的外交重心。新政府可能会在伊拉克撤军问题上加快步伐,而在阿富汗等反恐前线更多用力,并将对基地组织和本-拉丹的围剿进行到底,从而有望在国际反恐斗争中重新聚合人气。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将会相应的调整它的地缘政治布局。
需要调整的,还有日趋复杂和微妙的大国关系。在布什任内,美欧关系、美俄关系等大国关系都出现了波折和挑战。预计奥巴马上台后会乘着欧洲人力捧自己的春风,以及金融危机下势必加强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美欧关系。在中美关系上,奥巴马应该会继承布什政府理性和相互尊重的做法。尽管奥巴马政府仍有可能在贸易、人权等问题上进行纠缠,但中美关系大局却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比之下,美俄关系的前景依然黯淡。从奥巴马近期表态看,他仍可能坚持布什政府的北约东扩计划,在格鲁吉亚等问题上继续对俄强硬,这一切意味着美俄矛盾将成为未来几年世界形势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张国庆)
梅德韦杰夫:继续普京路线
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半年以来,总体上是继承了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
对于俄罗斯来说,安全上最大的威胁来自美国。俄罗斯在对美关系上,采取了软硬两手措施。硬的方面就是在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和格鲁吉亚等问题上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场;软的方面,就是表示希望在包括安全、政治、经济在内的最广泛的领域内与美国进行对话谈判,即使不能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至少也要尽可能将敌对和对抗的情绪减到最弱。通过这样的两手,俄罗斯希望俄美关系能够逐步好起来,至少也要保持现状,不致恶化。
在发展对欧关系上,俄罗斯则更多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因为欧洲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出口市场,两者之间其他的经贸往来也比较密切。同时,俄希望能够通过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通过支持欧洲建立独立防务等手段,使欧洲国家减轻在安全防务领域对美国的依赖,进而在对俄关系上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不要紧跟美国。俄罗斯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希望通过与欧洲其他国家在能源、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融入欧洲。
俄罗斯还希望与中亚、独联体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以防止西方国家染指这一地区。在亚太政策方面,更加注重“双头鹰”政策的东西均衡。虽然俄罗斯一直说奉行“双头鹰”的政策,但实际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更加偏重与西方国际发展关系的。但是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亚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上升,俄罗斯也希望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专家 王郦久)
萨科齐:靠近美国
萨科齐在对外政策方面与其前任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首先,他旗帜鲜明地表示,非常喜欢美国,所以在他上台前后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在上台后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萨科齐处理国际事务的立场更多地向美国靠拢。
另一方面,就是萨科齐提出的“相对大国论”,也就是说冷战结束后曾经一度存在的美国单极世界局面已经结束,现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力量崛起的形势,但是各种力量现在都还不具有在各个方面左右世界形势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法国和欧洲国家首先应该确定自己属于西方世界,保持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以西方的价值观来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欧洲国家的利益。
当然,萨科齐个人的政治倾向也不能完全消除美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分歧。在一些问题上,法国还是与美国保持距离,比如,在金融危机中,萨科齐主张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彻底改革,在处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的问题上,法国与美国的立场也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邢骅)
布朗:继续追随美国
布朗就任英国首相后,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布莱尔民意支持下降的教训,在伊拉克问题上提出要从伊拉克撤军。但是从整体外交战略来看,英国不会改变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定位,所以在何时从伊拉克撤军、以什么速度撤军的问题,还要与美国协商。在其他问题上,也会尽量与美国保持一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邢骅)
陆克文:亚澳关系新思路
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在陆克文就任总理后其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开始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前总理霍华德时期,澳大利亚与美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在伊拉克战争等重要问题上支持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美国立场也比较接近。但是陆克文就任总理后,立即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而且加快了从伊拉克撤军的步伐。
在经济方面,澳大利亚更加注重寻求与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联系,寻求成为东亚经济圈的一员。
陆克文就任澳大利亚总理后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就是中澳关系发展的问题。陆克文精通汉语,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同时,与中国搞好关系也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因此可以预计,中澳关系未来的发展会比较顺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室研究员 沈士顺)
麻生:日美领导人进入磨合期
小泉纯一郎辞职后,日本经历了三位首相,安倍、福田和麻生,但是日本的外交政策基本保持了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强调日美同盟关系,与周边国家保持关系,加强国际和多边场合的协调等。但麻生内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日本众议院最迟在明年9月份要进行选举,麻生能否继续执政将取决于自民党在这次大选中能否获胜,所以他的内政外交政策都要首先着眼于选举;二是与美国新领导人的磨合问题,日本外交在过去一直紧跟美国共和党的政策,支持伊拉克战争,向印度洋派遣自卫队军舰支持美英在阿富汗的反恐作战。在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日本如何与他进行政策协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在对华政策上,麻生基本上保持了安倍时期与中国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政策。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刘江永)
李明博:“经济总统”继续平衡
韩国总统李明博是经济界出身,更加关注发展经济的问题。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人员文化方面的交流也非常频繁,所以他还是希望韩中关系能够全面发展。在政治关系上,韩国希望在中美之间能保持平衡。在朝核问题上,希望与有关国家保持密切协商,使朝核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刘江永)
扎尔达里:如何处理部族武装问题
巴基斯坦是美国反恐战争的前哨,反恐是维系巴美关系的重要纽带。但反恐使巴政府与部落地区一些部族武装矛盾激化。
穆沙拉夫任巴基斯坦总统期间,对这些部族武装基本上采取强硬态度。扎尔达里在上台之前,曾提出要与部族武装谈判,在上台之初也确实进行过几次谈判,并达成有关协议,但每次政府军撤出部落地区,一切又会恢复原样。
迫于现实,再加上美国的压力,他不得不在对待部族武装问题上转向强硬。但是从实力来看他又不可能通过军事打击的手段完全解决部族武装问题。所以,预计他将来在对待部族武装的问题上还会摇摆。
美国对巴基斯坦在部落地区的反恐效果也不满意,目前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明确提出要把反恐的重心转向阿富汗。如果美国频繁对巴部落地区实施越境打击,必将进一步激化巴基斯坦民间的反美情绪,对跟随美国反恐的巴基斯坦政府来说,在国内受到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扎尔达里又不可能跟美国完全翻脸,对他来说,跟随美国反恐是一个收获远小于付出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叶海林)
《环球》杂志记者/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