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16:38 《外滩画报》



莫里斯斯特朗
莫里斯斯特朗

  中国环保意识的启蒙者

  他曾8 次当选联合国副秘书长,但他最为人所知的,是在环保领域的杰出贡献。1972 年,他成功筹办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将环保概念第一次正式提到全球议事日程。随后他参与制定《地球宪章》、创立世界环保日,被尊称为“地球工作者”。中国的环保事业也有他的烙印。他邀请中国出席首届人类环境会议,并给予中国代表团“特殊照顾”。如今,这位世界环保运动中的教父级人物晚年长住北京。他对记者说:“我对中国环保工作的未来非常看好。”

  “我不累,我很乐意谈我的环保工作。”

  10 月10 日晚,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全球环保界重量级人物莫里斯斯特朗现身上海展览中心,担任一场名为“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商界领袖圆桌会”主讲人。开幕前,79 岁的莫里斯由两名助手搀扶着走进休息室,坐定后,他仍有些气喘吁吁。当记者提出想就环保问题专访他时,一旁的助手立即上前劝老人再多休息会儿,莫里斯却向助手摆了摆手,说:“我不累。”

  对话从这场商业会议说起。记者好奇这位把毕生精力用于环保事业的老人,为何会对一场金融和企业界人士扎堆的活动感兴趣。莫里斯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只有通过工商业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环保。近几年,他把工作重心移至北京,帮助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也关注环保产生的经济收益。

  北京奥运会前,通往北京首都机场的轻轨建成后,莫里斯立即通知助手,他今后去机场一律搭乘轻轨而非轿车。他的三名助理纷纷劝阻莫里斯,因为他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平日走路比一般人花费多一倍的时间,乘坐轻轨可能不安全。然而,莫里斯却相当坚持,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北京城市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助理Lydia 告诉记者,莫里斯非常绅士,从不让女性拎包。每次到首都机场,头发花白的莫里斯会拖着一只沉甸甸的行李箱,蹒跚而行,尾随在他身后的,则是一两名神情紧张的中国年轻人。“除了天气,北京的样样我都爱。” 斯特朗对记者说。

  姑姑的越洋来信

  莫里斯与中国的渊源,来自于姑姑,美国女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29 年,莫里斯出生在加拿大马尼拖巴省橡树湖畔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名工人,母亲是小学老师。小时候,他与世界联系的纽带是远在中国的姑姑安娜的来信。每次收到中国的来信,他会一字一句仔细阅读。

  安娜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国际友人,曾与斯诺、史沫特莱等西方记者一起撰写了大量新中国时期的报道。1925 年,安娜首次访问中国,此后先后6 次访华,见过周恩来、毛泽东等人。1946 年,安娜第五次来华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在同她的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通过与姑姑的书信往来,莫里斯最初对中国的了解与一般西方人不同。中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东方古国的文化,更多的是“经过革命风暴洗礼下焕发的勃勃生机”。

  “ 我跟她的关系不甚亲密,但她对我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我的直系亲属。”莫里斯这样总结他与姑姑安娜的关系。在童年那些信件的潜移默化下,莫里斯的人生某些方面跟姑姑安娜惊人地相似。姑姑曾称赞周恩来等共产党领袖是“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1972 年莫里斯通过筹办联合国第一届“地球峰会”,深刻体会到周恩来在环保问题上同样“超前眼光”。1958 年,72 岁高龄的安娜第六次访华,定居北京。现在,79 岁的莫里斯也长住北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