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大单频现 未来20年客运量年增8.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09:33 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5日,第七届珠海航展已经进入高潮。

  当天,中航集团下属的哈飞股份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就Y12F飞机收购达成协议,签下了20架共价值8亿元人民币的Y12F飞机收购框架协议。

  紧接着,哈飞股份与英国GKN宇航公司签署了为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HTF7500发动机短舱的转包合同。按照合同,哈飞股份将从2011年至2028年为HTF7500发动机提供1450架份的短舱复合材料构件,合同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

  这是哈飞股份继4日与黑龙江的龙垦通用航空公司签下共价值4亿人民币的5架直15直升机之后,签下的又一大单。

  同日下午,同属中航集团的西飞公司,与幸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3架新舟60飞机销售合同、10架新舟600销售意向协议;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签订2架新舟600飞机销售合同。

  而前一天,中国商飞公司与美国通用金融航空服务公司签署了金额近8亿美元的ARJ21新支线飞机购机协议。

  订单背后,是中国航空市场的快速增长,更有本土企业与国外巨头合作发展的崛起策略。

  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制作的《2008-2027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下称《年报》)显示,预计2008年~2027年,整个预测期间客运周转量(PPK)年均增长率为8.3%,到预测期末客运周转量将达到1.4万亿人公里。

  来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2008-2028中国支线航空市场预测》则显示,今后20年旅客运输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可达7.7%。与此同时,支线航空市场也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且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8年末,全国30~120座级的支线喷气客机机队规模将超过1000架,其中新增加支线客机875架。

  对此,《年报》解释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是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空中客车客户事务首席运营官雷义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航空航天市场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虽然有些订单可能被取消,但是还没到必要作出调整的时候。而且,在全球燃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对旧机型更新换代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提供一个增长点。

  与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快速增长相应的是,国际航空巨头早已开始攻城略地,暗自较劲。

  面对外部竞争,中航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对本报记者说,“我国的一些航空航天产品——比如神7的一些部件——已经打进国外市场,这表明我们国家的实力并不弱。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惧怕来自国外的竞争。”

  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延滨对记者表示,哈飞直升机在国际市场的业务扩展迅速,目前已经进入索马里、肯尼亚、巴基斯坦、老挝等国家,下面还将继续开拓亚洲和非洲其他国家的市场。

  不过,“通过与国际的飞机大制造商进行强强合作,研制适合本土的产品肯定是一个趋势。”杨延滨对本报记者表示。

  比如,哈飞股份除自主研发制造Y12系列飞机、Z9系列直升机之外,还与法国欧直公司、新加坡宇航公司共同研发了EC120直升机,与欧直研发Z15/EC175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与巴西航空公司在哈飞建立合资公司生产ERJ145支线飞机。同时,作为空客(北京)工程中心重要合作方和投资方,转包生产波音公司B787飞机的复合材料构件等。

  哈飞在此次航展,除了签下约3.7亿美元的订单外,还拟与空客签约创建合资公司。“由于具体的合同问题还没有谈妥,所以这项合同的签订延期了,目前尚未明确签约时间。”哈飞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国内的航空产业布局,亦成为本土企业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作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航集团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集团公司初立,便形成了“两融、三新、五化和万亿”的发展战略。

  林左鸣解释,其中的“两融”是指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比如11月5日中航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同推动大飞机项目的措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