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黑石CEO论时下危机七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 09:58 新浪财经

  黑石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和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论述当前金融危机的7大教训以及改革方向。黑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施瓦茨曼2007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之一,并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华尔街之王”。

  我们当前遭遇的是近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大家都在谈论如何从危机中获得解脱,却甚少关注如何避免下一次危机。

  现在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下一场危机,或至少当其来临之时减少它的冲击,而不应无所作为。我认为全球金融监管系统的变革应该着重于以下7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敲定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在全球市场上,我们并不能仅仅因为各种机构分处不同国家,就认为在会计和信息披露标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是合理的。

  第二,世界主要市场的金融监管当局需要按照广泛一致的原则重新架构。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有政治权力的财政部长、一家中央银行和享有宽泛授权的单一金融服务监管机构。

  美国的监管当局规模过小、过于分立,通常不具备应对系统性危机的能力。我们大杂烩似的监管当局也助长了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钻政策空子),培养最顺从、随和的监管者。任何大型金融市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

  第三,财务报表需要完全透明,任何信息都不应当遗漏。表外投资工具突然返回资产负债表并造成浩劫,这正是对信息披露原则的嘲讽。

  第四,必须将所有金融工具彻底向监管者报备。如果金融市场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对风险视而不见的话,任何监管者都无法对风险和系统的健康度作出评估。一个监管者必须有能力监控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比如60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

  第五,监管者应该对参与市场的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监督,而不论其享有何种特许权、居于何地、法律地位如何。比如,如果你对系统中的杠杆状况感到担忧,但是又把主要类别的借款者排除在外,比如对冲基金,那么你的担忧就是毫无意义的。

  第六,对于难以估值的资产,我们需要废除“以市值计价”(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大大加剧了当前危机的程度,这已开始成为一项广泛共识。我指的不是价值相对稳定可知的公众股权。问题出在那些以投资目的持有的证券产品,以及那些在周期的特定时期并无明确可见市场的投资工具。这些证券和投资工具应该完全向监管者披露。不过,金融机构应该不会被迫突然以人为的超低价实行巨额减记,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第七,我们必须从以规则为基础的监管体系转向以原则为基础的体系。一个由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在应对快速和复杂的现代金融体系上是彻底无能为力的。美国目前的证交会和银行监管机构没有能力阻止当前这场危机的发生。

  如果我们将各式各样的金融机构扫进一个单一监管者的大网,那么这个监管者必须有能力通过阐发一系列指导性原则来进行监管,而不是靠散布日益复杂的、铺天盖地的规则。一旦这些原则辅之以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和审查,这将使得监管者有足够的灵活度来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并给受监管的机构提供明晰的指导。

  在这场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一直以其创造力和灵活性被全球所艳羡。新的监管体系绝对不能通过不断提高规则的复杂性来扼杀创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用复杂的规章制度来替代明断,制造了一种对规章的盲目崇拜。这并未让美国企业变得更为稳定或有利可图,相反,它危害了我们的竞争力、弱化了我们的金融市场。我们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打造新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需要一个新的全球监管组织。我们生活在全球市场中,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监管者却基本是在各自为政。

  这个新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应该实行永久编制并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它,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监管者可以就发生在各自市场上的情况交换详细信息。这个组织的永久性职员将收集这些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并迅速公布出来,给投资者提供帮助,同时帮助监管者防患于未然。

  这次,那些对任何单一板块敞口过于集中或风险金融工具过度膨胀的市场是最先爆裂的,然而我们似乎根本无法发现它们并采取纠偏举措。监管者如果能够获得世界市场和监管同行提供的信息,将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断。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无疑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弄明白这场金融危机的源头。然而更重要的却是下一步的行动。找到罪魁祸首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好受一点,但为未来的市场填漏补缺却可以让我们更加安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