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 17:36 《外滩画报》
![]() |
现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因“纽扣门”事件遭受中外媒体抨击后,这位因放荡不羁、不拘一格而饱受多方面争议的市长大人再次引起各方关注。不过,了解鲍里斯成长经历与性格特征的人不会对此感到奇怪,这位集政客、媒体人、社交名流、诗人、画家、橄榄球运动员、自行车爱好者等等身份于一身的市长,早就被英国人戏称为“英国活宝”(A national treasure)。
![]() |
今年6 月鲍里斯-约翰逊接受《外滩画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记者曾经问他,有美国媒体担心他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接受奥运旗帜的时候会说错话,对此他是否有考虑过会说些什么,鲍里斯回答说:“那会给你们一个很大的惊喜。无论我说什么,都会保证是合适的,绝对不会出格。”结果怎样呢?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闭幕仪式上,鲍里斯东张西望,手还插在口袋里。上台接受旗帜的时候,他的西装扣子居然没扣上。这一“钮扣门”事件激怒了为奥运会激动了16 天的人们,还有人认为他丢了伦敦人的脸。
回到伦敦,鲍里斯立刻在曾任总编辑的《旁观者》( The Spectator)杂志上撰写了《北京笔记》。
“我很难过地看到一些中国博客作者攻击我‘缺乏尊重’。我心底没有任何的不敬,我只是觉得有时你必须有一个立场。”
聪明绝顶但自由散漫
约翰逊家族一直住在英格兰西部Exmoor 地区一个叫NethercoteCottage 的乡村别墅中。鲍里斯-约翰逊于1964 年6 月14 日生于纽约,回到英国后就住在这里。成年后的鲍里斯-约翰逊自喻为超级市场上的一罐蜂蜜—“许多国家的产物”。他有犹太、法国、英国、美国以及土耳其血统。
小鲍里斯的卧室是别墅顶楼一个小盒子般的房间,那里依然挂着祖母写的诗。如今房间的墙壁上还有当年小鲍里斯的涂鸦。鲍里斯是家中长子,他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们现在分别是小说家、电影制片人和《金融时报》的记者。他们一起在祖父母留下的农庄里度过了非常有趣和“狂野”的童年,直到父亲Stanley 作为欧盟官员前往布鲁塞尔工作。妹妹Rachel 记得哥哥鲍里斯小时候非常要强,在任何活动中都要争取第一,甚至扬言要成为“世界之王”。
在布鲁塞尔接受教育之后,幼年的鲍里斯回到英国,之后遭遇到父母离异以及母亲精神崩溃的家庭变故。排行老大的鲍里斯懂得照顾弟妹,一直善待病中的母亲。至今母亲夏洛特的床头还放着鲍里斯7 岁时的自画像。
父亲斯丹利觉得孩子必须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鲍里斯先在就近的私立学校Ashdown House 学习,然后进入伊顿公学。在伊顿公学,鲍里斯痴迷于阅读,在希腊语和拉丁文上尤其用功。老师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学生,行为友善,绝顶聪明,在古典文化研究方面非常有潜力,是难得的人才。不过对他的批评也毫不留情:不守纪律、迟到、做事没有效率、组织能力差。
在老师们眼里,鲍里斯并不叛逆,学习上有一股韧劲。伊顿的音乐老师回忆鲍里斯学钢琴的过程: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认谱和双手的协调都很难。但他喜欢挑战,从来没有因为弹不好而发脾气。最后他考了一级(英国业余钢琴考试最低级别)。
从伊顿公学毕业后,鲍里斯获得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在祝贺他的优异和成功的同时,老师们担忧他的散漫作风会继续,从而影响到他成为一个严谨的学者。
在牛津大学,鲍里斯依旧吊儿郎当,导师的笔记上留下的都是鲍里斯没有完成作业、没有阅读规定的书本章节、论文未交等不良记录。他并不懒惰,也不是对柏拉图没有兴趣,而是沉迷于其他事务。他曾竞选当上牛津大学学生会主席,还曾被选为牛津精英布灵顿俱乐部主席(BullingdonClub,该组织类似餐饮俱乐部,是牛津富有学生的社交组织,以酗酒和酒后闹事臭名昭著,如今的保守党党魁David Cameron 和戴安娜王妃的兄长都曾是该俱乐部同时代的成员)。
冷落怠慢而痛失至爱
踌躇满志进入牛津Balliol 学院研读古典文化的鲍里斯,有着宏伟理想和远大目标。首先是要在牛津找一位妻子,如同当年他的父母——环保专家父亲遇见了学英语专业的母亲那样;立志在35 岁前进入议会,成为内阁成员;还有同学传闻他梦想成为美国总统,因为他持有美国护照。
鲍里斯确实在牛津找到了妻子,一个美貌绝伦又才气逼人的女人,一个曾经令他癫狂、最后却因冷落和怠慢丢失了的至爱。
鲍里斯的第一任妻子阿丽奎拉(Allegra Mostyn-Owen)是个大美人,上过Vogue 和Tatlar 杂志的封面,在牛津人见人爱。阿丽奎拉回忆起和鲍里斯的第一次见面:那天她无聊地读一本经济教科书,正在昏昏欲睡,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男人,手中拿了一瓶酒。原来鲍里斯是来参加一个派对的,但搞错了日期和时间。于是,他们两人一起喝光了那瓶酒,聊得很投机。阿丽奎拉对鲍里斯在10 岁就开始阅读《经济学人》杂志这件事印象深刻,而鲍里斯则格外欣赏阿丽奎拉的原则。他曾经对她表白:你让我着迷的地方就是你的原则。
1987 年9 月5 日,他们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在婚礼上,鲍里斯竟然穿着朋友的裤子,婚礼一个小时后结婚戒指不见踪影,“掉在花园的哪个地方了”;几个星期后,阿丽奎拉因为办理房屋按揭贷款,需要结婚证书,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发现,结婚证书竟然团缩在临时”婚礼裤”的裤袋里。
1989 年,鲍里斯作为《每日电讯报》驻欧洲记者,被派往布鲁塞尔工作。“如果他那时候稍微多关心我一点点,事情不会发展成那样。”阿丽奎拉回忆。那时候,鲍里斯奔波于巴尔干半岛或其他政治局势混乱的地区,“他不告诉我他去哪里,我经常只能在报纸上看到他所在的地方。有两次我不得不致电他所在的报社,这让他非常恼火。久而久之,我习惯了,开始酗酒,也不再关心他。”
鲍里斯是一个哪里有新闻就冲到哪里的人,又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妻子感受的人。为了避免重蹈鲍里斯母亲的覆辙,讲原则的阿丽奎拉决定离开,那是1992 年2 月。
“二奶”风波致政坛触礁
按鲍里斯第二任妻子玛丽娜的说法,鲍里斯是极其害怕孤独的人,这也是他离婚仅仅12 天之后就开始了第二段婚姻的原因。
玛丽娜是鲍里斯童年时代的“初恋”情人,早在1970 年代布鲁塞尔的国际学校时,为了给玛丽娜留下深刻印象,鲍里斯在父亲送他到校门口时,故意当着玛丽娜的面从车里翻跟斗而下。然而那时候,玛丽娜对鲍里斯没有丝毫兴趣,甚至觉得他非常粗野。后来,他们一个回了英国,一个去了纽约。再续前缘是1993 年鲍里斯第一次婚姻失败后的事情了。
玛丽娜是剑桥法学毕业生,比起阿丽奎拉的美丽,这位有一半印度血统的大法官相貌平平,但她聪慧、坚韧、理性并善解人意,似乎正好驯服鲍里斯这匹精力旺盛的“野马”。事实上,鲍里斯和玛丽娜从来没有彻底断过来往。这段从儿时的一厢情愿转化为两情相悦的感情,带给鲍里斯沉静的婚姻和四个可爱的儿女,如今,最大的女儿今年已经17 岁。
然而美满婚姻并不能完全真正降伏热情的鲍里斯。就在他任《旁观者》杂志总编辑不久,又一位相貌才华双赢的女人——帕雀娜拉(Petronella Wyatt)走入了鲍里斯的生活。她是鲍里斯的助理,频繁的接触和她热衷保守党的政治立场,迅速地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后来有报道称帕雀娜拉怀过鲍里斯的孩子。此事一传开,鲍里斯即被当时的保守党主席逐出了议会,他的政治生涯触了一次礁。
个性市长契合怪味市民
伦敦的多元和宽容,在伦敦人选择市长的一刻也得以体现。
前任市长即伦敦首任民选市长利文斯通信仰社会主义,敢作敢为,被认为是全球最“酷”的市长。利文斯通的竞选标语是:伦敦需要一个市长,而不是一个开玩笑者(London needsa mayor not a joker)。鲍里斯的幽默风趣、毫无顾忌的风格作风,让人怀疑他的管理能力和政治前途。“约翰逊是一个没有核心信仰的人,他缺少政治智慧,很难想象他会笑到最后。”英国《独立报》如此“褒奖”这位新任市长。许多评论则认为,他的胜选是伦敦人想换换口味的结果。
受到父亲的影响,鲍里斯从大学时代就极其热衷政治,但他的政治野心在离开牛津之后并未开花,媒体人和作家的身份却让他成为公众人物并赫赫有名。
除了在《每日电讯报》担任驻欧洲记者以及成为资深时政专栏作家之外,1998 年,他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政治嘲讽脱口秀节目“我有你想知道的新闻吗?”(Have I Got News For You)中,极尽伶牙俐齿、讽刺幽默之能事;之后,他制作过电视纪录片,出过几本包括小说在内的畅销书。
严格意义上说,鲍里斯真正步入政坛是2001 年的事。他在地方选举中获胜,成为牛津郡保守党地方议员。2006 年,梦想在35 岁前进入内阁的鲍里斯,眼睁睁地看着比他年轻两岁、伊顿和牛津校友卡麦隆登上了保守党党魁的位置,而他仅仅被卡麦隆赐予了“影子内阁”高等教育发言人一职,而且这一职位是以辞去《旁观者》杂志总编为代价的。直到伦敦市长竞选开始,卡麦隆才突然想起了鲍里斯这位因言行不当、连连道歉而名震四方的同党名人。
6 月4 日,正式上任伦敦市长一个月之际,鲍里斯-约翰逊召开了第一次媒体见面会,以宣布辞去国会议员并全力做好伦敦市长的简短陈述为开场白。43 岁的他一身藏青色西装,配着白衬衫和紫色领带,著名的蓬乱亚麻色头发显然精心打理过。记者提问时间一到,新闻发布会立刻变成高朋满座的派对。确实,很多人曾经和他共过事。他敏捷而模棱两可的应答,让人联想到他在电视脱口秀“我有你想知道的新闻吗?”节目中的表演。他还直截了当地解释,“我没有换手机号码,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不能经常接听大家的电话。”记者们把这位曝光率超高的前媒体人昵称为“Bozza”。
鲍里斯喜欢溜旱冰、打高尔夫球、篮球、钓鱼、摩托车越野、骑脚踏车。2007 年3 月,他心爱的脚踏车遭窃,率直敢言的他在脚踏车协会年会上号称要对窃车者施以“伊斯兰律法”。他还是一位技巧“高超”的足球爱好者。2006 年5 月12 日举办的一场慈善球赛中,鲍里斯身穿10 号球衣上场,硕大的体形丝毫不妨碍他勇往直前,朝着对方一名球员直冲过去,头部顶中对方。被撞击者倒地翻滚,表情极其痛苦,原来鲍里斯撞到了他的下体。这一过程被称为“鲍里斯传奇”,在各视频网站上广为流传。
这位体格健壮的伦敦市长,这次是乘坐经济舱前来北京参加奥运会闭幕式的。
“我是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仰慕者”2006 年春,鲍里斯到北京、上海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回国后,他在《旁观者》杂志上发表文章。文中指出,他并不同意“这个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主宰”等言论。他认为,虽然中国的经济让世人刮目相看, 他也不否认中国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强有力竞争者,但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远未达到美国的程度”。他曾在专著《有你想了解的观点吗?》中声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为零,以后也不会增加”(Chinesecultural influence is virtually nil, andunlikely to increase…);在他看来,中国的艺术家都是模仿西方的,中国的钢琴家在技术上出类拔萃,但是他们弹的曲目都是舒伯特或者拉赫马尼诺夫的等等。
在竞选伦敦市长的过程中,鲍里斯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负面评论开始在网上流传。他当选后,由“红色肯”时代建立的伦敦和中国城市之间良好友善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会否变化,引起普遍关注。媒体见面会后,鲍里斯在市政厅9 楼阳台上,接受了本报特约记者的简短采访。
B=《 外滩画报》
J= 鲍里斯-约翰逊
B:网络上广泛传播一些你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负面评论,这些个人观点会不会伤害到伦敦和中国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J:我是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仰慕者,我热爱中国艺术,我认为伦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将非常牢固。
B :那你对自己“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几乎是零”这样的言论如何解释?在你访问考察中国高等学校后撰写的文章中,多处对中国在全球的崛起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作了负面评论。
J:我写过吗?我不想回溯几年前我写了什么,用了什么词。我赞美中国,钦佩中国文化,我会尽一切可能在伦敦和中国之间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B: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的“中国在伦敦”庆典活动明年还会继续吗?
J:当然,当然。(突然醒悟的样子)这个活动是伦敦市政府资助的吗?
B:没有很多钱,50 万英镑而已。
J:哦,那很好,我会认真考虑。总之,我非常支持这样的活动。
B:有美国媒体担心你在北京接受奥运旗帜的时候会说错话。有没有考虑过会说些什么?
J:那会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无论我说什么,都会是合适的,绝对不会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