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礼中:我曾经觉得父亲没有什么了不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08:14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之子贝礼中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之子贝礼中

  在贝礼中眼中,父亲非常自信,有很强的说服他人的能力。贝聿铭最困难的时期,是设计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当时,贝聿铭备受指责,法国人称他“贝法老”。作为儿子,贝礼中目睹了这一切,“那段时间,父亲没有在家里表现出他承受的压力,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家人支持他,可他并不需要。”

  “现在,父亲没事就往我们事务所跑。”贝礼中说这话的语气,好像在说一个孩子。这个父亲就是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法国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者。

  记者眼前的贝礼中外形和贝聿铭有几分相像,特别是戴上眼镜之后,像极了中年时的贝聿铭。贝礼中不会讲中文,虽然贝聿铭给自己的三子一女起了很中国化的名字: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贝莲,但却没有让他们学习中文。“只有二哥贝建中会一点中文。”

  在建筑界,和贝聿铭如雷贯耳的名声相比,贝礼中和哥哥贝建中只能算是无名小卒。多年来,兄弟二人一直被贝聿铭的光环笼罩。1992 年,兄弟俩离开父亲的Pei Cobb Fread & Partnership 建筑事务所,创办了属于他们的贝氏建筑事务所。当时正值贝聿铭退休,所以父亲顺理成章的成了“贝氏”的设计顾问。

  如今,在建筑界,“贝氏”已然成为一个品牌,但仍却只属于贝聿铭一人。

  比如“贝氏”在中国的项目,几乎打的都是贝聿铭的旗号,其中包括被视为贝聿铭晚年重要作品的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和苏州博物馆,其实主设计师都是贝礼中。

  贝利中说,最近十多年来,贝聿铭一直做的,就是把只属于自己的品牌变成整个家族的品牌。

  “受父亲的影响爱上建筑设计”

  小时候,别人都很羡慕贝礼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父亲,可其中的利弊只有他自己知道。“小时候,我们很少和父亲待在一起,他也很少关心我们的学习,因为他太忙了。”

  即便这样,贝氏三兄弟还是选择了继承父亲的职业生涯: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本科学了物理,研究生时转学了建筑;贝礼中在哈佛大学念的是设计。大学那段时间,贝礼中经常去父亲的办公室玩,“我看到他怎样工作,也看到他在家与朋友探讨接待业主。我在学校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才能,当我告诉父亲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师的时候,也许他有一点惊讶。”

  贝聿铭曾对媒体表示,他不希望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就像当年做银行家的父亲不希望贝聿铭成为银行家一样。贝聿铭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贝聿铭不能帮儿子们做决定。

  “ 我们的选择不是巧合,也不是父亲要我们这么做,我们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爱上了建筑设计,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父亲的道路。”贝礼中解释道,“比如说我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高贵的职业。我喜欢建筑设计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1976 年,贝礼中大学毕业,此后的16 年他一直在父亲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在这期间,他见识到父亲独树一帜的管理风格,并且留下了深刻印象。贝礼中说,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事务所的员工们准备下班时,贝聿铭会突然出现在大家的办公桌旁,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工作,这让那些原本打算回家的员工不得不留下来继续工作。到了周五,贝聿铭还会跟大家说,“今天没干完,星球六再来吧。”

  通常,星期六上午工作四五个小时以后,贝聿铭会说:“我们一起吃午饭吧。”然后,他就会和员工一起吃大餐,喝酒。“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愿意和他一起工作的原因。因为他勤奋,又会享受生活。”贝礼中微笑着说道。

  同样是在这段时间,贝礼中见证了父亲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

  1983 年,贝聿铭接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委托,为卢浮宫博物馆进行重修方案设计。贝聿铭花了很多时间了解法国历史和文化,然而与古典城堡形成鲜明反差的金字塔还是遭到了法国民众的反对,他被法国媒体讥讽为“贝法老”,公众还表示“巴黎不要金字塔”。他在这种指责声中度过了一年半,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贝聿铭自己也承认受到了伤害,那些指责让他失去了几乎所有顾客。

  “ 那对于他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贝礼中说:“可是,他非常自信,他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理解各种不同的争议。争议对他而言不是压力,而是说服他人的挑战,他有很强的说服他人的能力。”贝礼中说,那段时间,父亲没有在家里表现出他承受到的压力,“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家人支持他,可他并不需要。他很强大。”

  1988 年,贝聿铭在新建成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内接过密特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他受到的质疑才告一段落。此后,卢浮宫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